我准备了半个月,把我们做大会传播的心得整理好,分享给大家哈哈,话不多说,我们现在就开始。
首先,在讲方法论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我认为基本有四步:
“啊原来如此”“哦这太棒了/太感人了/太气愤了/太没人性了!”
拿“最近李诞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这事儿来举个例子:
# 寻求更多信息:“怎么回事啊,哦,他代言女性内衣,调侃女性靠内衣躺赢职场”
#寻求更多信息:“为什么啊?啊因为疫情,搞得大家获客困难,To B市场部没业绩,但是To B市场人们没有屈服,努力尝试新的获客方式,为了获客可以做牛做马,最终熬了过来”
大家看到了吗?我们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习惯来接收信息的,至少我认为是这样。所以我认为的传播方法论,就是根据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把信息(此处把“信息”换成“内容”也行)反复打磨,打磨到极具传播性,然后选好渠道,按照良好的节奏传播出去。
但是大多数市场人的短板不在传播,而在信息的打磨,不知道怎么把信息(或者叫内容)打磨得极具传播力,如果能先把这件事做好,那传播的工作会轻松很多。
那怎么打磨信息(或内容)呢?接下来就是朱氏传播理论了(哈哈瞎叫的,你们爱怎么命名就怎命名),根据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来打磨:
确保第一时间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直接穿透脑海,让他想立刻一探究竟。如果是推文,那这个单一信息就是标题,如果是视频,那这个单一信息就是开头前3分钟,如果是音频,那这个单一信息就是开头前30秒。打磨这个单一信息有两个原则。
能用让1万人都懂的词汇就千万别用让100人懂的词汇,咱们To B圈的大会主题特别愿意用“数智化浪潮”等,典型的只能让100人懂的词汇,按我的理论,我直接换成“换代”,确保能听懂的人数最大化。
能用5个字就千万别用8个字,确保目标受众在最短时间内接收到你的信息。咱们圈内的大会宣传推文特别喜欢用很多字《数智化浪潮:第八届CIO峰会隆重开启》,按我的标准,我直接换成《CIO掀不起浪潮》。
别想着一开始就把所有内容全塞进目标受众脑海,不可能的,开头只释放一条最有吸引力的内容就够了。
此处的原理就是顺从大脑接收信息的偏好,大脑喜欢接收感性的信息,不喜欢接收理性的信息。
不管信息多垃圾,只要是跟目标受众强相关,目标受众一定有兴趣看。比如我,《金牛座的25个特点》,这个对我这个金牛座来说,仅仅算中等程度的相关,但是《社群运营死于昨天》,我马上就看!!!
人,是特别愿意凑热闹的动物。有噱头就有兴趣。比如《XX公司年薪200万录用应届毕业生》。
人生来八卦,不用解释,大家都懂。只不过大家往往认为八卦仅限于情感八卦,实际上八卦范围很广,比如职场八卦(XX企业高层调动、XXCEO低调离职等等)。
吓你不偿命!《西红柿炒番茄,吃了去见阎王爷》。不解释那么多,你懂的。
网络Battle、线下对质、自杀式挑战、正面硬刚,大家可太喜欢这些了。
大脑天生喜爱故事,一切内容都可以故事化,只是大家经常意识不到。
起底XXX内幕、XXX实况纪实,真实本身就很吸引人。
当你完成第一步打磨之后,这一步其实简单很多,就一个原则,按照受众对信息关注的程度来释放信息,最受关注的放最前面,依次往后排。比如大会的信息,最受关注的就是演讲嘉宾是谁,演讲内容是啥,在哪里开会等等。
确保目标受众接收更多信息之后能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要打动他,征服他的心,他才会愿意把信息分享给更多人。
情感可以是虚荣心、归属感、缓解焦虑、荣誉感、成就感、幸福感等等。
1. 感性驱动:其实这一条在上一条就阐述了,满足目标受众情感需求之后,能解决他们愿意分享。
2. 理性驱动:解决完他们愿意分享的问题,还要解决他们愿意马上分享这件事。这就需要有即时性利益来驱动他们,这种利益种类多种多样,但绕不开几个方面:
这种利益必须分享之后及时获取或是在很短一段时间内就能获取。
这种利益一定跟目标受众高度关联。否则很难驱动。你无法用几包面巾纸驱动企业高管转发你的信息。
所以,听完朱氏理论之后,我们再来讲大会的传播方法论,其实在我看来,大会的传播,就是把大会相关的所有内容都打磨好,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传播出去。这就像生产出一个个炮弹,然后逐一发射。
首先,大会整体本身就是一个内容,需要打磨到极致。从目标群体出发找洞察,从洞察中提炼普适性主题,根据主题做视觉设计、演讲内容设计、大会环节设计。一环扣一环,最终呈现出来的大会才能打动人心。
比如To B CGO的重生大会,我们从To B市场人群体出发找洞察,大家经历了疫情、裁员、获客渠道封死等等事件,但最终挺了过来,这种死而复生、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我们找到的洞察,然后将这种洞察提炼成普适性主题——重生(这里说一嘴什么叫普适性,就是这个主题能让所有人一眼就看懂,具体请看上方“朱氏传播理论”的第一步)。然后从“重生”出发,考虑到人们一提到重生就会想到凤凰,所以大会视觉根据凤凰来做设计。演讲内容也围绕着“重生”后的To B市场人所需要学习的板块来设计,然后来邀请相应的演讲嘉宾,这样一环扣一环,从里到外、从始至终才使得整体的大会能打动参会者。
接下来就是庖丁解牛般分解大会的各个环节,将各个环节都打造成极具吸引力的内容。这里多说一嘴,很多时候大家不知道怎么宣传大会,不是因为大会不好,而是因为挖掘不出太多可宣传的内容。
物料(购票礼盒、胸卡、手写信、明信片、盲盒、用餐卡、圣诞树、荧光棒等等)、
人员(嘉宾、工作人员、志愿者、主持人、脱口秀演员、乐队成员等)
娱乐项目(开场点灯仪式、脱口秀、乐队表演、DJ表演)
每个环节都能单独制作成传播性极强的内容。重点就在于怎么能制作出来,所以这时候就要想到“朱氏传播理论”,按照那个顺序来制作。我们先拿To B CGO重生大会的整体宣传内容《再见!To B市场部》来给大家做个拆解
既然是推文,所谓的第一步肯定是标题,所以请记住“朱氏传播理论”的第一步的两个小原则:①信息极简 ②极具吸引力。尤其是①,我觉得很好理解也很好操作,只不过②不太好操作,需要大家反复练习才可以,比如
《再见!To B市场部》,这是明显的恐吓,让人觉得To B市场部要完了。
《有销售,没市场》 这是冲突、对立,火药味一浓,大家兴趣就上来了。
《一个被内定辞退的To B市场总监》 这明显是八卦,勾起好奇心。
所以,开头传达的“单一信息”,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随意设计。
还是我说的,受众最想看什么,就先把什么放前面。对于大会参会者来说,嘉宾、内容、时间地点,这是他们最关注的了。
其实这篇推文写下来,满足了很多种情感了,无论是To B市场人的归属感还是大会的惊喜感,还是其他感情,基本上都会满足一点。
其实如果第三步做得好,已经可以驱动一部分人转发了,但是那只做到了感性驱动,还必须有理性驱动。这篇文章里的理性驱动就是转发点赞送门票了哈哈。
所以,我们再来看看把大会各个环节拆解开,都做了哪些内容。
人员(嘉宾):《Battle即将开始!Bonnie出战!》《Battle即将开始!赵岩出战!》
场地(VIP晚宴场地):《不要去五星级酒店办VIP晚宴》
人员(脱口秀演员):《To B行业容得下脱口秀演员》
人员(参会者):《To B CGO大会参会企业名单》
所以,大家应该看明白了,还是那句话,大会的传播方法论,就是把大会相关的所有内容都打磨好,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传播出去。
相对于渠道,我更注重人的传播,我总是想方设法地鼓励人心服口服地来传播。所以在大会的传播方面,我们主要是驱动四类人来传播大会(这里还是要说一嘴,你必须把大会要传播的内容打磨到极致,再进行这一步,否则事倍功半)。
做大会,首当其冲的就是动员老板和同事共同为大会宣传,但区别在于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话,那就需要平常跟销售部、客户成功部甚至研发部都打好关系,但本质上还是要阐明这个大会对大家的业绩都有帮助,否则再好的关系也很难驱动,协调好各个部门之后,大家再反向影响老板,让老板意识到这个大会很有价值,对业绩会有帮助,驱动他也主动宣传;自上而下的话,按我以往的经验,办的这个大会在策划的时候老板就参与进来了,这样他充分知道这个大会的价值,驱动他传播的同时也引导下令全体员工共同传播。
当然了,在一系列的协调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我们做传播,就像是管道工人一样,扛着信息,一点一点将拥堵的管道疏通,把信息从这头成功送达另一头,中间也许会突然跳出来个“预算紧缺”,你一脚踢开他,然后又遇到个“同事不配合”,你接着一脚踢开,直到最后,磕磕绊绊还是将信息送达到目的地。
有时候做大会,千万别误认为这个大会仅仅跟你们公司有关,要从参会者这个群体出发来思考,思考除了你们公司需要从这个群体中挖出生意,还有哪些企业、哪些生态伙伴也需要从这个群体中挖出生意,那这些伙伴都是你们潜在的赞助商。
找到赞助商,洽谈好合作细节之后,一定要协调所有赞助商同时传播这个大会的内容,因为大家都是利益共同体了,大会的传播做不到位,到场率难看,那么大家谁都别想获客。
驱动媒体来传播大会内容本质靠的是资源置换,媒体有自己的KPI,也有对内容的报道需求,更有增强自家媒体影响力的需求,如果你能用你们的曝光资源、内容资源等满足媒体,那他们很愿意帮助你报道大会内容,但如果这两样你都没有,那你只能用钱来置换,钱也是一种资源。
驱动参会者传播,靠的一定是体验,只有大会的体验做到一定程度, 参会者会愿意主动传播大会内容。我们设计大会体验主要从两个维度(一横一纵):
我们根据这些维度来设计体验,比如我们主办方CEO(也就是我哈哈)在签到时候站在会场门口迎接大家,跟参会者握手、到了展位区还会有人过来采访参会者(感谢保利威的小伙伴们充当采访记者哈哈)、到了室内会场门口会领取盲盒,进入室内会场还能看到小提琴表演等等。这一系列的体验叠加在一起产生化学反应,最终驱动参会者主动传播大会内容。
讲到这里,基本上我把我要讲的大会传播方法论就讲完了,但是还是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
最开始的传播一定不能求全,一定要从一个简洁但非常有力量的信息开始传播,争取用最短时间穿透受众脑海。然后逐渐释放更多信息。
在一定时期内必须最大密度地发布内容,一波接一波,切忌“细水长流”,受众对大会的期待、活动的热度,都需要在短期内达到高潮,战线一旦拉长,热度就难以维持了。
本文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平台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