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干货!PPT提升演讲说服力的方法论运用!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我一直以来都很感兴趣、与 PPT 行业相关性也很强的一本书《金字塔原理》。
该书主要讲述的是在职场公文写作中,表达、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演示时可以运用的一套结构化逻辑理论。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是没有逻辑方面的系统训练的,甚至夸张一点说,很多大学生在网上跟人交流时的逻辑水平都十分堪忧。
读这本书也许不能立竿见影,不过可以帮助很多职场人士打开运用逻辑的一扇大门。
由于金字塔原理在演示设计的内容组织上具有特殊意义,我们会分两篇文章来介绍这本书(或者说介绍金字塔原理):
第一篇 讲解书籍主要内容;
第二篇 讲解如何在 PPT 中运用这套方法提升演示的说服力。
作者介绍
芭芭拉·明托拥有哈佛商学院的 MBA 学位,毕业时被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聘请为该公司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性咨询顾问;
她致力于探索条理清晰的文章所必需的思维结构,30 多年来在全球主要咨询公司和公司开设相关的课程。
「明托金字塔原理」在咨询等专业人士中广受认可,这些人往往同咨询顾问一样注重逻辑的条理及说服他人的能力。
著述背景
本书在 1973 年首次出版,当即引起轰动,畅销欧美市场 40 余年,书中传授的方式与技巧,时至今日依然具有较高的价值。
关于这本书安利最成功的可能是十三年前冯唐的一篇博客,想了解这本书(或者这套理论)究竟可以如何运用的人,可以跳转过去看一下冯唐的推荐:老聃的金字塔原则。
书籍内容
第一篇丨表达的逻辑
在职场上,演讲或书面沟通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很多人难以提高表达能力的原因,可能是表达的内容条理不清,也可能是文章或演说内容没有以结构化的形式呈现给受众,本篇要解答的就是如何搭建结构的问题。
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1、结论先行:每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并放在文章的最前面
2、以上统下: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3、归类分组: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4、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归类分组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
大脑会自动把发现的所有事物以某种秩序组织起来,不进行归类分组的话人类就会经常遇到大脑处理能力不够的情况,我们之前 10 个技巧助你又快又好地制作 PPT(下)中介绍过的「神奇的数字7±2」就解释了这一现象。
假如你面前有十几个词组,要在短时间内理解、记忆乃至运用这些内容,很明显大脑会超载,因此我们要使用金字塔结构来组织内容,这样面对的任务就由记忆十几个词组转变为记忆他们之间一层层的逻辑关系了。
每个分组的数量要节制
每个分组包含的对象最好在 3-7 这个范围(实际上 3-5 是比较经济、舒适的记忆数量),最多不要超过 9,如果需要用到 9 个以上,往往意味着你需要划分出新的一个层级了。
任何一个论题,不管多大,一定都可以用这种层层分级的方式来归类分组,最终形成类似于金字塔的结构。
每个分组内部需要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
简单分组显然是不够的,假如一个组里面有多个对象,那么这些对象如何排列组织,也是判断一个人的表达是否具有逻辑的重要标准。容易被理解的逻辑顺序有以下四种:
-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 步骤(时间)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 结构(空间)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 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
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既然人类是用类金字塔的方式来理解和记忆事物的,那么如果你有一个观念想要准确传达给别人,最好也按这种方式来组织你的观念:先把你的结论提炼出来,把总的结论和层级关系交代清楚,然后再去一句一句具体阐释你的观念。
这种结论明确的表达方式可以降低理解成本,避免不同读者的理解出入。
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最终表达时我们提倡自上而下,先结论后论证过程,但是在呈献给别人之前,却需要自下而上对框架进行检验,组句成段,组段成章,组章成文,这样可以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假如你发现自己的各个想法(Idea)不能支撑起一个稳固的金字塔,那你最好调整一下思路,避免后期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
金字塔在纵向上可以引导读者的思路
金字塔提倡结论先行,因此会在读者心中激起疑问:为什么是这个结论?而在进行层层拆解结论并作出相应回答的过程中,不自觉读者的思路就被引导了,即便不认可最终的结论,至少也会认可论证的过程,认为作者自圆其说了,这会极大地增强结论的说服力。
金字塔在横向上需要保证论证的力度
因为金字塔是在层层论证中说服读者的,因此在每一层的横向推进中,论证都要符合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二者不能并存。、
演绎(从一般到个别)推理
一般使用「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三段式论证,大前提往往是得到普遍承认的公理或者定律,有时候也会是假说或理论,比如
- 大前提:因为所有人都会死
- 小前提:而苏格拉底是人
- 结论:因此,苏格拉底会死
使用演绎法要注意两个前提都必须是准确的,这样才能保证推理的有效性。
归纳(从个别到一般)推理
从多个有限的前提,得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比如
- 前提 1:法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 前提 2:德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 前提 3:俄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 结论:波兰将受到坦克入侵
归纳法的多个前提只是支持结论,不能确保结论,亦即此法得出的结论不能保证有效性。
开始论证前最好先吸引读者的兴趣
因为金字塔是在层层回答读者疑问的情况下推进的,所以不只横向和纵向上需要搭建好论证用的金字塔,还需要给最顶部的结论设置一个「疑问」,亦即一般开篇的序言、开场白等,来保证作者和读者的认知在同一水平线上,整篇文章就是为了回答序言中的疑问而存在的。
序言常采用 SCQA 的方法来引出:
- 背景(Situation):发生了什么
- 冲突(Complication):出现了什么问题 / 挑战
- 疑问(Question):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 答案(Answer):给出解决方案(即金字塔尖的结论)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激发读者的疑问,只有读者带着问题来寻找答案,才会被作者精心准备的内容所触动。SCQA 四个要素的顺序可以不定,比如先抛出疑问再介绍背景。
序言最好的形式是讲一个故事
故事形式可以极强地激发读者兴趣,吸引读者去思考、产生疑问,故事最好是跟读者有相关性的,比如可以假设一个听众会遇到的场景。
有时候背景故事可能没那么有吸引力——比如今年我们需要完成什么指标,我们只完成了 70%——那也不要紧,只要保证双方对于本次主题的背景认知在同一水平线上即可,这样方便后文进行论证。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动笔构建金字塔
一篇文章的写作动机,往往是为了回答序言中的主要疑问。自上而下开始写作就是先问自己「我的文章要讨论一个什么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去假设读者可能会有的疑问,在层层解答这些疑问的过程中,搭建出完善的金字塔。
另外一种写作方法是自下而上。有时候其实我们不确定自己要讨论什么主题,那就可以先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列出所有想传达的关键要点,找出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搭建金字塔。
多用归纳推理,少用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虽然有效性比较强,但是论证过程比较繁琐,只有在读者更关心「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做」的时候,才需要采用演绎推理,大多数商务场景下,直接用归纳法给出「怎么做」就可以了。
你也可以在结构上使用归纳法推进,而在具体阐述时稍微进行一下演绎推理解答读者「为什么」的疑惑。
归纳推理需要创造性思维
归纳推理需要注意到不同对象之间的共性,并将其提炼出来并准确阐释。归纳推理的难点在于准确定义你发现的共性,很多商业文章的价值也就在于这一点创造性:能发现别人所发现不了的共性。
初学者构建金字塔的注意事项
首先,不具备丰富经验的情况下,优先尝试自上而下的搭建方法,也就是很多人提倡的先搭建文章的框架结构,再去填充内容。
此外,「序言」是一个文章最重要也最难写的部分,需要多花些心思。很多人动笔时并没有想好情景和冲突所带来的限制性,写到最后发现跑题了,不符合背景需求,就会陷入混乱的修订中。
第二篇丨思考的逻辑
第一篇所讲的框架搭建阶段,不应该去思考太细致的内容细节,当你写作完成后,可以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一遍内容,看是否逻辑足够清晰,以及是否可以补充一些之前没想到的思路,本篇就是介绍审视内容的方法。
检查最底层归纳推理中使用的三种顺序
- 程度顺序:使用这种顺序,需确保最重要的部分在最开始就出场。
- 步骤顺序:步骤顺序是分组时使用最广泛的顺序,要注意检查各步骤是否处于同一逻辑层面。
- 结构顺序:检查按结构的分组是否遵循了「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 MECE 原则(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即分组内的各个部分没有重叠且没有遗漏。MECE 原则常用于绘制思维导图,因为思维导图常用的就是结构顺序。
检查各组所用概括语句的准确性
尽量避免直接使用言之无物的概括语句。比如「3 个目标、2 个问题、5 项改革……」,这些方式只是简单地组合一些语句,缺乏对于内部逻辑的思考。沉迷于使用这种简单的语句,也会让你错失提高自身逻辑性和创造性思考的机会。
概括语句要使用明确的词汇。不要使用「提高收入、改进流程、重配资源……」这些措辞含糊的语句,最好可以达到只看标题就能理解该部分所讲述内容的程度,具体的内容只是用来论证、支持这个概括语句。如果不知道如何明确,那就试着尽量加入数字,量化目标或结果。
第三篇丨解决问题的逻辑
前两篇已经可以帮助你完成一份结构完整、严谨的文章,不过前面所讲的内容,更多的是如何解决一个已有问题的过程,对于很多专业人士来说,他们经常要承担的是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如何界定和分析问题的工作,本篇讲述的就是如何从答题者变为出题者。
问题产生于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
界定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框架来明确问题:
- 发生了什么事情(背景、困扰……)
- 我们不喜欢它的什么(非期望结果 R1)
- 我们想要什么(期望结果 R2)
找到问题之后,才可以进行序言写作和结构化分析,而且有效准确的问题界定,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结构化分析的要点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海量的信息有时候会带给写作者困扰,写出来的文章又臭又长只是在堆砌事实,缺乏行之有效做减法的诀窍。解决的方式是在收集支撑数据、事实之前,先强迫自己思考、推测问题的可能原因,再去收集资料来证明或证伪。
第四篇丨演示的逻辑
这部分内容拆分到之后的一篇文章中进行讲解,其中会融入「PP酱」在演示设计领域的经验和看法,更具备可操作性。
栏目结语
这本书的原书还有个好处,就是提供了各行各业极多的实际运用案例(多是国外的);如果你不能理解金字塔原理的运用方式,可以阅读原书找找跟自己最相关的商业案例,说不定会有收获。
这里是「PP酱」,我们下期再见。
广告人干货库用户原创,转载请遵守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