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1998年的一个冬天的早上,一个叫老三的男人,早上起来习惯的泡了一杯咖啡,雀巢速溶咖啡,他没什么更好的选择,但他今天喝了一口就把买雀巢送的红色马克杯摔在了地上,速溶咖啡为什么还是这么难喝!五十年了!为什么就没变过!为什么就是没有楼下的星巴克好喝!老三终于愤怒了,就没人管这事儿了吗?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为什么我要日复一日的忍受这难喝的速溶咖啡?
算了,不扯淡了,聊聊三顿半:)
已经有很多人对三顿半写了各种观察文章,有说喝法的,有说包装的,有说消费升级的,有说雀巢不争气的,但鱼老师认为这些都是马后炮,只看到三顿半红了以后的表面现象,今天我们试着用混沌大学的思维模型拆解一下,三顿半为什么成了今天的三顿半。
三顿半做的最重要的事,只是四个字:组合创新
乔布斯曾经说过:创新不是创造全新的事物,而是把不同的事物关联起来,合成新事物。
三顿半创造了全新的事物——咖啡吗?
没有。
三顿半把什么不同的事务关联了起来?
把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行业的冻干技术和咖啡关联了起来。
传统速溶咖啡工艺——喷干,虽然产量大、干燥效果好,但是咖啡的香气、颜色、风味都打了折扣。而冻干在低温下进行,咖啡粉中的挥发性成分损失小,咖啡粉的还原度高,不论是气味,还是口感。
简单说就是比雀巢用的旧工艺,更好的保留了咖啡的品质,这就在速溶咖啡的品类里又细分了一个精品速溶咖啡品类。
咖啡粉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就是怎么把这些咖啡粉装起来,也就是包装,同样是组合创新的思维模型。
三顿半这个精品速溶咖啡如果还是用和雀巢一样的条状包装那就差点意思了,我强烈怀疑三顿半在包装这件事上“抄”了小罐茶。
克里斯坦森有一句名言非常的棒,他说技术无所谓颠覆,市场也无所谓颠覆,技术和市场的组合才具备颠覆式创新。
三顿半用的不是什么颠覆性技术,是在其他行业早已成熟的技术,只是三顿半把这个技术用在了咖啡上。
三顿半也没颠覆市场,速溶咖啡市场几十年前就摆在这,天下苦雀巢久已。
三顿半的颠覆式创新就是把技术和市场进行了更好的组合。
按照这个思维模型,相信马上会有更多新消费品牌,通过这样的组合创新脱颖而出,大家有没有觉得饼干、面包、饮料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子,估计很多人已经到处去找医药、航天领域的成熟技术,想着跟什么消费品类做结合了。
再想想王饱饱、拉面说这些“网红”新消费品牌,真的只是因为会传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