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8日,燕之屋联合地产教父王总,推出全球首款男人的燕窝“总裁碗燕”,试图利用王总的影响力,撬动高端男性市场。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产品上市后市场反响却非常冷淡——数据显示,上线三天,官方旗舰店仅售出30盒。

为什么投入重兵推广,“总裁碗燕”却未能打开市场销量。在品牌军师看来,这是燕之屋对男性滋补市场的误判,在“品类创新”上,更是有着“七宗醉”。

燕窝作为高端滋补品,自古以来深得女性的青睐。在古代贵妃娘娘们将其视为养颜珍品,现代贵妇们更是将其做为“美容养颜”的首选。燕窝有着千年的文化沉淀,早已形成"燕窝=女性专属滋补品"的认知,而燕窝“美容养颜”的功效更是深入人心。
但燕窝对于男性,特别是中年成功男性,却是一个伪需求、非刚需产品。燕之屋推出的"总裁碗燕",将女性专属滋补品强行推向男性市场,试图用一个伪需求,打造燕之屋新的战略增长点,这显然是对消费者需求的误判——需求错位,注定失败。

“总裁碗燕”貌似开创了男性鲜炖即食燕窝新品类,但实际上,一个新品类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需要满足“认知共识、差异卖点、场景适配”三大核心条件。强行将产品与“成功男士”“商务社交” 联系在一起,妄图颠覆大众已然形成的 “燕窝 = 女性滋补品” 的固有认知,本质上是个构建了一个伪品类 。

在中国千年滋补文化中,品类与性别存在天然的"认知共识":人参、鹿茸、虫草才是男性进补的主流选择,燕窝的阴柔属性与男性阳刚形象存在天然冲突,“总裁碗燕”这种违背文化基因的品类嫁接,显然难与消费者形成文化共识。

在产品研发方面,“总裁碗燕”借以孙思邈《千金要方》之名,将燕窝、铁皮石斛、长白人参、蛹虫草、茯苓、肉苁蓉、杜仲雄花、鲜白茅根八味原料生硬地混合在一起,是打着《千金要方》的旗号,炮制出一锅不伦不类的“中式养生大杂烩”。这种以噱头为导向的产品创新,本质上是在玩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与真正的产品创新背道而驰。


“总裁碗燕”未能为消费者勾勒出清晰、适配的消费场景。礼品馈赠场景中,与大众传统认知相悖,将燕窝作为礼品送给男性,极易给人留下“娘气” 的刻板印象,难以建立高端礼品的社交认同。家庭消费场景中,能消费得起"总裁碗燕"都有保姆,明明可以现炖,为什么还要吃这种快餐式的即食燕窝?商务社交场景中,不能像白酒、茶叶一样,营造出热烈、融洽的社交氛围,总不能让总裁们不喝茅台改吃总裁碗燕吧。

“总裁碗燕”快餐式风格的包装,传递出强烈的"即食快餐"既视感,与产品本身高端的定位格格不入,给人一种随意、廉价的直观印象,没能体现出产品应有的品质感和尊贵属性。在高端滋补品市场中,包装是产品价值呈现的重要载体,更是品牌溢价能力的直观体现。“总裁碗燕”廉价的包装直接拉低了产品的心理价值预期,当消费者看到这样的包装时,很难将其与高端滋补品联系起来,严重影响产品在目标市场中的形象塑造和价值传递。


在消费市场中,总有一些产品打着高端的旗号,行收割消费者之实。“总裁碗燕”3168元一盒,单碗售价高达528元,如此高的价格,难免会让人觉得这是在收“智商税”。消费者认为“总裁碗燕”与其说是彰显身份的象征,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 “不坑穷人”的价格游戏。

在营养学界,关于燕窝中“唾液酸”的功效一直饱受争议。大量科学检测结果显示,燕窝中的唾液酸在营养价值方面与普通鸡蛋、牛奶相比并无太大差异,那高昂的价格背后不过是被精心包装出来的消费神话。

“总裁碗燕”宣称具有“益精气、补肾助阳”的功效,这无疑是一种严重的营销误导行为。硬生生把女性滋补品,包装成壮阳产品,违背了产品的本质属性。遭到不少消费者嘲讽:“喝燕窝补肾壮阳?还不如直接吃六味地黄丸!”

在消费者认知不断升级的市场环境下,任何背离消费者真实需求的“自嗨式创新”,任何妄图借助概念包装来收割智商税的营销把戏,都不过是企业的一场孤独狂欢。燕之屋的全球首款男性燕窝,看似是一次勇敢的市场开拓尝试,实则是一场收割中年男人钱包的闹剧,终究会被市场无情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