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量分发机制
- CES评分模型
通过用户互动行为加权计算内容价值,公式为:
CES = 点赞×1 + 收藏×1 + 评论×4 + 转发×4 + 关注×8
高权重行为:关注行为权重最高(8分),反映用户长期价值(LTV);评论/转发次之(4分),体现社交传播力
时间衰减因子:互动数据需乘以衰减系数(λ≈0.1~0.3),2小时内的高权重互动对流量跃迁影响最大
- 流量池叠加机制
笔记发布后进入基础流量池,根据CTR(点击率)和CES评分决定是否进入更大流量池
系统通过“召回→粗排→精排→重排”流程筛选内容,最终展示高评分笔记

- 内容召回机制
- 召回阶段:根据用户标签从数据库提取潜在兴趣内容;
- 粗排/精排:用算法预测点击率和互动率,筛选优质内容;
重排:调整顺序避免同质化,提升用户体验
二、核心指标与算法逻辑
- CTR(点击通过率)
内容进入流量池前需通过CTR测试,初期表现差将直接停止推荐
- 标签多样化在早期可增加曝光机会,但后期需精准匹配(3-5个标签)
。 - 搜索流量逻辑
- 关键词匹配度:标题/内容与搜索词越接近,排名越高;
- 短期互动量:发布后2小时内的互动数据影响搜索排序
- 30%用户直接使用搜索功能,热门品类需布局细分长尾词
三、2025年算法调整方向
- 内容质量优先
- 减少低质内容曝光,强化原创性和深度干货的权重
- 图文笔记需具备“信息密度”,视频内容需提升完播率
- 用户粘性导向
- 算法更关注用户停留时长,通过兴趣标签延长使用时长。
重度用户(日均使用≥3小时)成为核心分发对象;
四、运营策略建议
黄金2小时法则:发布后引导评论/关注等高权重互动,快速触发流量跃迁;搜索词布局:结合品类需求,覆盖“产品词+场景词+痛点词”组合;数据监控重点:关注CTR、CES评分及用户停留时长,优化内容结构和互动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