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的票房有多好,刷新多少记录,把刚上的《美国队长4》压了几头,铺天盖地都是报道,不需要再赘述。
海外发行之后,这几天还能看到很多采访外国观众反馈的切片,呈现广受好评的状况。按照公关原则,外人(第三方)说好,才是真的好。
今天聊个跟电影本身没有很大关系的话题,台湾地区看不到《哪吒2》,你对于这个话题的思考与解读,能到哪一层。
01
第一层,直观反应。
全球票房第9,热度巨高,“想看”是普遍心理。
《哪吒2》已经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上映,据光线影业消息,还将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埃及、南非、巴基斯坦、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
偏偏,同样说中文的连翻译都不用搞的台湾地区,不上映。
把选择权交给观众是普世叙事角度,看不看是我的权利,不让我看就是你的不对了。
因此,台湾地区“不上映”,公众最直观的反应不会可能是正向的。

电视节目上也吐槽,“心胸不够宽广”。

我们这边也跟着补刀。

还有人说台湾不敢播。

顺带手宣传各地文旅,捞人。

基本上,“不让”的信息一出来,公众直观反应会倾向于“指责”。注意,这类指责都是直接上满价值的,而非就事论事。
02
第二层,寻找依据。
在做判断之前,信息处理最基本的操作,就是去查一下信源和依据。
《哪吒2》这事儿的信源没有疑问,需要去找一下就是台湾地区不能上映的原因。
知道原因,不一定会影响你对事情的评述。
但也很有可能,一旦知道原因,回头再看有些已经说出来的话,就像笑话,清澈而愚蠢的那种。
我们查了一下,《台湾电影法》没有关于大陆电影的限制性规定。
然而,有份台湾地区制定的“两岸关系条例”,里面有明确大陆电影在岛内上映的规则。
第一步,审查。
必须由影片发行公司提出申请,接受台湾地区相关部门的审查。审核通过,才OK。
这点不用大惊小怪,也没什么文章好作,全球都会审的。
要说区别的话,电影主题必须是爱情文艺、伦理亲情、温馨趣味、宫廷历史、武侠传奇、悬疑惊悚和冒险动作。其他品种不行。
第二步,抽签。
审查通过的,进入“池子”,进行抽签。不管多少部通过审查,每年中签名额都是10个。
我们办公室看到这条的时候,惊呼“真的就靠抽啊”。是的,不是根据“好坏”来选哪些影片可以上映,全凭“手气”。
根据去年11月20日的公示结果,2025年中签的10部大陆电影分别为:
《来福大酒店》《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独自上场》(原名《李娜》)《深海》《默杀》《长安三万里》《笑傲江湖》《寻龙诀:觅踪》《猎金·游戏》和《寻她》。
据说,运气特别好的是关于李娜的《独自上场》,2020、2022和2024年连续中签,都弃权了,2025年又中了。
换句话说,《哪吒2》不在中签名单,所以,这部电影2025年不能在台湾地区上映,这事儿在2024年11月20日公布“摇号”结果的时候就定了。那个时候,谁也没有看过《哪吒2》,也不知道电影好不好、票房高不高。
台湾地区一直就是按照这套规则来运作的,不是故意针对《哪吒2》,不是看它太红了要压一压,也不是不识货、瞎了眼。
要被吐槽的是这套规则,“10部的数量限制”和“抽签”才是槽点。退一万步,或许还能加个不懂变通。没有其他的了。
03
第三层,不要轻易得出结论。
不在中签名单,是否就等于《哪吒2》就肯定不能在台湾地区上映?
你需要更多的信息,来作判断。
能到这层的人,我觉得至少已经跑赢95%的公众了。
再次强调,信息处置是公关工作必须娴熟掌握的基本技能。信息都盘不清楚的人,不可能做好任何公关。
2月12日,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被问了《哪吒2》在台湾地区的上映问题,表示“我们希望相关电影能够尽快在台湾上映”。
我们都知道抽签梗,《哪吒2》不在10部名单里。国台办发言人肯定也知道。
知道不在名单里,还呼喊尽快在台湾上映,只有2个路子:
要么把规矩改了,废掉10部中签。感觉……不至于为了《哪吒2》搞这么大动作吧。
要么大手一挥直接给个名额,特批。
这两个路子的执行者,都是台湾方面。如果没能上映,那么没能上映,阻拦者也是台湾方面。
朱凤莲发言里还跟了一句“让更多台湾民众直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了解大陆电影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实力和强劲势头”。怎么说呢,你是台湾那边管事儿,看到这句话,你会批吗?
另外,翻材料仔细一些的话,还有一条写在规则里的,可以明面上拿“外卡”方式:
“获得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奥斯卡奖竞赛单元奖项或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奖者的大陆电影,可以直接引进上映。”
《哪吒2》极大概率会去申请奖项,如果拿奖,还是有机会在台湾地区上映的。
再退一万步讲,注是2025年的名单上没有,还可以去申请2026年的额度。
04
第四层,追溯根本原因。
归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但归因错误却相当常见。再强调一遍,缺乏信息吸纳能力,就做归因,简直就是笑话。
《哪吒2》为什么不在上映的名单中?
争取2025年在台上映资质的大陆电影一共有53部,然后抽签,53中10,确实跟上海拍车牌的中签率差不多了。
再稍微找一下的话,可以翻到公示的《114 年度大陆地区电影片配额核配顺序抽签结果》。


给53部电影抽了顺序。顺序排在前10的,直接获得上映资格。前10里面有弃权的,按顺序还可以候补。
把53部看过一遍,一边感叹这么多电影还在排队啊,一边发现《哪吒2》不在这个名单上。
还记得么,上面说了分两步,第一步审核,第二步抽签。
不在名单上,精准描述就是,《哪吒2》卡在第一步,而不是第二步;《哪吒2》不是没中签,它根本就不在抽签的池子里。
观察者网用了很直接的标题:

不在池子里,等于审核没通过吗?
不是。不在池子里也有2种可能性:
1)没送审;
2)送审,但没通过。
我们查了外部公开信息,无法得知是没送审还是没通过导致的。
假如,我是说假如根本就没送审。台湾地区看不到《哪吒2》的锅,怎么算呢?
多说一嘴,《哪吒2》海外发行的大头,是在华人文化旗下华人影业手里。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补信息。我不展开说了。
05
第五层,横向对比。
我们要怎么看待找出来的那个“原因”,需要更大量的信息支撑。对比是个最简单最实用的方式之一。
不是很复杂的对比,就能让你有更多机会脱离偏见和被迫害妄想。
我还挺喜欢说一句话“世界就是这样的”。
台湾地区关于大陆电影的上映限制,是有针对性的吗?
前面说了一点,会有“审核”。这个不做讨论,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于文化内容产品都会进行审核。你只能怀疑“审核”的尺度是否合适,不能说“审核”本身就有问题。
至于,尺度问题……我们就不要去说人家了好吧,张不开嘴。
关于数量限制。我们没有找到台湾地区对于其他“引进电影”的数量限制。有找到的可以评论留言告知。每年10部的数量,大概率是只针对大陆的“特殊条例”。
作为对比,我们这边2010年开始,取消了关于台湾地区电影的限制。是的,在规则上没有任何“特殊”限制,一视同审。
展开说下限制问题。
限制数量、增加关税都是最低级的行政手段,本质上是贸易保护,怕外面进来的好东西多了,影响本地相关产业发展,大白话就是“打不过就不让进来”。
2012年2月,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中国政府同意在每年20部海外分账电影的配额之外,增加14部美国进口大片,以IMAX和3D电影为主,美国电影票房分账比例从13%提高到25%。这一协议曾引发轩然大波,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也在当年受到冲击,导致进口影片票房高于本土影片。
能读明白么?34部的数量,是被按着头加出来的。
谁都要保护自己。强,可以开放。弱,就关起门保护自己。这是生物本能,大家也都是这么干的,谁也别说谁。说,就是忽悠。
这几年,全球化逆向运行之后,“限制”倾向愈发明显。电影都算小事儿了,去看看懂王上台签的那些行政令。
反过来看,中国观众对于“进口大片”的祛魅,也跟强大有关系。2023年中国电影票房前10名影片中,没有一部是进口大片,“碟中谍”“变形金刚”“惊奇队长”“蚁人”“闪电侠”等超级IP,也没有被厚爱。
倒不是说中国电影有多好了,而是国外很多东西也就那么回事儿啊。
在这个基础上,再看台湾地区对大陆影片的数量限制和抽签模式,可能有2个出发点:觉得不能看太多,容易被洗,就限制数量10,搞少一点;觉得不能看太好,就不挑,直接抽。
06
第六层,综合解析。
台湾地区是否上映,对于《哪吒2》全球总票房的影响,其实不大。
2月7日晚上,《哪吒2》已经凭借68亿票房,登顶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

目前不算海外票房已经120亿,断层领先。不是甩第二名好几条马路的程度,甩开好几个区了。
单一地区票房巨高,让《哪吒2》很快就在全球总票房排到前10。
当然,海外发行还没开始多久,反馈好、需求大的话,全球各地还会加开,有钱不赚天理难容。
找了一张别人做的北美上映第一周的数据,浅看一下。

我们现在不能判断海外票房占比情况,还是正在进行时。
但,应该可以发现,《哪吒2》单一市场票房的状态,与全球排名前10、甚至前30的影片,呈现不一样的状态。
虽然拿1997年上映、以160亿人民币票房位列第4的《泰坦尼克号》说事儿,有点放大招的嫌疑。但是,《哪吒2》既然要封神,我们就比个牛叉的,对吧。
我问了问deepseek,要将1997年上映的《泰坦尼克号》全球票房160亿人民币,换算成今天的金额,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它一通忙活告诉我:

我们办公室同事测了好几次,deepseek最终算出来的结果大概是400亿到500亿。
为什么想要进行换算?
除了得到数据,还想给年轻一些的小伙伴描述一下“血洗”的感觉。
《泰坦尼克号》全球观影人次4.25亿(目前还是第一),保持全球票房第一的记录整整12年。
这不是最牛的。最牛的是,它横扫一切的砸场子能力。
据说,《泰坦尼克号》在它上映的所有国家和地区,都打破了当地的票房记录。
再读一遍,打破了全球所有国家的票房记录,在哪上映打破哪的记录,这就是屠城的程度啊。
单说中国,1998年之后的12年,都是《泰坦尼克号》凭借3.6亿作为冠军存在。直到被《2012》打破。

不能否认,过去没有那么多片子分流。但是,《泰坦尼克号》这种能对全球各地票房全面“碾压”的样子,还是相当震撼。
更广阔地接收信息,能够让人清醒。
07
想要简单写写,其实文章还是超过了4000字。
考虑篇幅与结构,我把关于全球票仓构成与贡献、票价涨幅、电影内容审核制度、文化输出等信息,从文章里删除了。
但,在我盘信息的过程中,这些都已经吸收过了。
想要再次强调,判断之前要思考,思考之前要有足够的信息。
没有信息,一切无从谈起。
纯扯淡局,我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