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喜欢川菜的姚素馨
来自不会再吃麻六记的啊嘿哒公关
张兰和汪小菲的抖音账号被封之前,我们办公室就说再也不买、再也不吃。
但是,我们决不蛐蛐还买的人。
人人都可以用自己的钱买自己的想要东西,这是基本权利。
这篇文章单纯想要讨论,到底是谁在买麻六记?
01
我们讨论到底谁在买麻六记,不是在问大S没了之后,也不是在问他们被封号之后,而是“一直以来”。
诞生于2020年的麻六记,“几乎是一个寄生于大S与汪小菲一家舆论之上的餐饮品牌”。
正统做企业、商业、传播的人,应该很难想象,一个品牌能够这么真刀真枪的、毫无顾忌的、血淋淋的做出一系列无底线操作。
真正意义上的核心时间节点是2021年11月,汪小菲和大S陆续因“930万赡养费、7000元电费、200万床垫”开战。
张兰在直播间卖床垫、推卤蛋、玩打碟,掌握住了与她极其适配的流量密码。
没有企业做底,自己就是唯一产品的网红做出张兰这种行为,相当普遍。我问过一些企业的创始人,假设同等条件会不会下场,他们纷纷表示“做不出来”。
而麻六记在张兰的无极限操作下,风格和企业文化也固定了下来。
02
张兰和汪小菲这轮的表现,以及后面的被平台封号,在所有人的“预期范围”。
对于不喜欢他们的人来说,就是一贯的下三滥。
反过来说,对于支持他们的人,也完全没有“塌房”好吗?反而还有增添了受害者光环。
麻六记的消费群体,在很早以前就是固定的、鲜明的、无法改变的。
这轮封号让张兰失去的是沟通通道,并不是“拥护者”。能留到现在的,都经过了洗牌,并不会因为张兰和汪小菲的封号而改变看法,也不会离开。
03
细看一下谁还在买麻六记。
我们掏钱买东西一般就2个原动力:
产品向和价值观向。
产品向,即只从产品本身出发,判断是否符合自己需求,包括心理需求;不考虑其他关联因素,谁制造的,因为什么制造的。
价值观向,即只从价值认同角度出发,爱屋及乌,直接进行产品购买,不考虑产品本身相关。
两个方向都可以用“爱国”流量进行说明。
耐克阿迪达斯在新疆棉话题上被骂得最狠的时候,那些“只看产品”的消费者,基本属于产品认同。
相反,鸿星尔克捐款事件那阵,在直播间买一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疯狂刷“野性消费”来彰显支持的用户,基本属于价值观认同。
但实际上,大部分日常消费行为是以上两个因素的叠加,不太可能完全顾着一头。
注意:在产品同质化、物资过剩的时代,价值观认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公关主要走的是价值观认同的路子。
04
先看产品向。买麻六记的,当然有被产品征服的。
好的评论,很多。说味道好,也不贵。
不过,说麻六记产品不好的评论,也很好找。说难吃,又死贵。
觉得好吃的就买,就得不好吃的就不买,这是直接关联行为。
换句话说,张兰和汪小菲再也作妖,理论上也不会丢失不在乎其他、只在“产品向”认同麻六记的人。
05
因为喜欢产品,就购买麻六记的消费者,肯定存在,那么,比例高吗?
在前期知名度覆盖完成之后,产品向驱动的消费群体基本盘足够大,张兰还需要那么卖力直播吗?麻六记还需要寄生于大S吗?
创始人的妈的个人社交平台账号被封,会让8000名员工面临职业危机吗?
再说一遍,麻六记的线下门店、线上店铺、销售渠道都在,员工到底靠什么吃饭,是不是还挺明显。
06
如果产品向完全不够撑起来麻六记的话,价值认同是重头戏了。
这也是公关更感兴趣的部分。
为了发现消费群体是谁,我们认真看完、并梳理了对于张兰的赞美。
看看你能猜到几条。
首先,认为张兰是了不起的女人,坚强勇敢善良又有责任心,是优秀女性的代表,中国女性的典型。(救救我,救救我)
我在办公室说,假如一个强盗,得了甲流,坚持爬起来出门抢劫你,是什么优秀品质吗?是否带病工作,并不影响她干的事儿的性质。
07
认为张兰是了不起的企业家,抛开家事,她的事业成就和敬业态度令人敬佩。
一方面,我其实挺想知道,认为张兰是企业家的人,在职场上是什么身份。
一般来说,企业家的底线高于社会底线。
我只能说,得亏他们家就做做川菜。他们要是去造新能源车,光想想就能把人吓死。
另一方面,又见“就冲……值得……”这种灵魂句式,做个企业就有什么免死金牌么,就享受什么特殊待遇么,怎么造谣、无底线就可以了么。
08
往“民族企业”上靠。大S是台湾的,所以要支持民族企业麻六记,支持民族企业家张兰,不能向大S家屈服。
这类言论一直很有市场。这部分人的基数非常大,今天不支持张兰,明天也会支撑王兰李兰。
09
麻六记为普通人提供了众多就业岗位。
支持麻六记就是支持就业,封号就是阻碍就业,这个逻辑有多荒谬我真的不想多说。
如果这条街有30个小偷,警察抓完了,就是这条街失去了30就业岗位。对,我故意用小偷和前面的强盗举例子,因为职业是否正当,与逻辑是否成立,没有任何关系。
再说一遍,公众对于世界的理解大部分是无逻辑的,更不要谈精密逻辑。因此,张兰那个8000人会非常好使。这也不是什么原创,很多企业都或明或暗地在用。
10
还有,不喜欢张兰母子,但更讨厌大S一家,所以支持麻六记。
发现行为模式了么,他们没有“都讨厌”的选项,必须二选一,就是得有站队,否则不知道是缺少归属感还是生命失去意义。
11
认为抖音封禁张兰、汪小菲账号是平台拉偏架行为,被这一行为搞逆反了,选择支持麻六记。
封禁我们前几天写过了:《张兰被封,是个好兆头》,就说一句,张兰的封禁没有问题,但汪小菲的还是争议的。
至于搞逆反,还是必须二选一,就是得有站队的模型。
发现没有,网络上言论最积极,并有实际消费行为支撑的,其实就是这波人。我们这种想来想去的,开口就谈逻辑的,不是流量的受众,也不是有价值有贡献的受众。
12
以上,你能预判出来多少?
我们后续准备开辟言论整体贴,帮助大家进行舆情判断训练以及,多恶心恶心就会习惯的。
仔细看的话,其实都挺熟悉的,都是老梗,就还那些。
很多人留言说想要张兰、汪小菲的支持者名单,以后卖保健品给他们。要别的名单也一样,差不多的。
13
至于张兰、汪小菲账号被封,麻六记门店纷纷开始直播,我也觉得也不是很难猜。这算高招?
再说一遍,麻六记是唯流量风格的。被封号产生这么大的流量,自己不吃,不可能的;从此转性,不搞流量,安安静静做产品,也是不可能的。
然后,又引申出另外一个说法:
员工这么支持的,是好企业。
大哥,真没看过电影演的山寨里大家是怎么支持大当家二当家的吗?这说明他们价值观统一且为紧密的利益相关方,没有什么好不好的。
14
媒体去门店踩点,整体看来麻六记的线下流量似乎并未受到“封禁事件”影响情况。
9日中午,北京apm购物中心麻六记门口大排长队。
9日晚,北京清河万象汇麻六记门店,2人桌需要等位10桌以上。
10日中午,济南恒隆广场的麻六记门店,虽没有排队,但餐厅内几近客满。
现场记者采访消费者是否会因为近期的事情影响用餐决策时,有消费者向记者表示,不受影响,之前也很喜欢吃麻六记。还有消费者向记者表示:“吃瓜归吃瓜,吃饭归吃饭。”
之前36氪说麻六记酸辣粉不好卖了:《今后,麻六记的酸辣粉不好卖了》,红星资本局说麻六记未来难料了:《张兰汪小菲账号被封,麻六记未来难料》。
按这副照线下爆满,线上红火的状况看,这是都走眼了?
15
如果做过归因,不难看出,线下人群给出的理由和我们线上看评论的基本类似,没有什么区别。
一部分人表示喜欢张兰汪小菲的,他们的消费决策不会动摇,甚至会因为这事而更加“死忠粉”。
一部分人号称喜欢麻六记的产品,不在乎最近发生的事情。
唯一可能比较不同的是,线下场景会吸引其他同样靠流量吃饭的自媒体去蹭流量,或者一些平时就爱去“网红景点”打卡的人参与,获得社交货币。
麻六记总体经营规模并不大。线下更是小体量。全国一共30几家店,坪数都在300以下。这种热度流量往线下导这点人,其实难度不大。“爆满”用词不能说不对,但也…不很值钱。
16
公关长期以来关注“黑红”这个议题。
黑红也是红的重要证据,通常就是销售不受影响。
这其实是句废话。
黑红流量能够起来,能红,就说明很多人是喜欢看这些的,有相当的群众基础。
上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了,谁会追随。
我就问你,你觉得让上面这些受众掏钱容易,还是让我掏钱容易。
他们就是更容易相信、支持、掏钱的人啊。
换句话说,黑红流量可能就是《刑法》不让的以外,最能够快速、大量变现的手法之一。
公关讨论黑红流量,从不在于会不会影响,能否变现。
公关看的是首先是风险:
风险太大,名声太臭,有没有必要搞。
但是,你除了搞黑红没有别的任何可搞,那你搞呀。这时候还谈什么风险。所以,虽然我很不喜欢张兰,觉得她的做法完全称不上企业家,但归结到搞钱方式,我认为她的操作是有效的。
另外,作为公关需要时刻谨记:吃黑红那套的人,才是人类社会的主力,是最广泛的主力。
张兰因为过于恶心人,好像有种蛮多人同仇敌忾,都在叫好的错觉。其实,换个素材,扭头他们去追的还是黑红流量。
公关改变不了世界,能做的是,在一次次事件中不断加深对他们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