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唱衰品牌部、市场部和CMO的内容,简直一抓一大把。
小红书上有个热门的帖子叫做:我是品牌市场部,请攻击我最薄弱的地方,评论量很高,有些话听上去是既熟悉又扎心:
“怎么证明你的传播数据对销售结果的价值”
“如果要投钱我招你们干什么,花钱的事谁不会”
“我们是靠产品吸引消费者主动走过来的,我们不需要走出去”
但老粉知道,我们这个号不会纯发泄情绪或者纯吐槽,制造焦虑的声音已经太多,我们换个角度来聊聊:
事实上,在营销这件事本身深受挑战的今天,无论品牌或营销做得多好,都可能面对这样的问题:
流量内卷、需求放缓、无论是品牌还是效果发力都难以真正破局。
这个时候,与其卷营销,另一种可能的方式是,走到产品端去找解决方案——不依靠大预算和流量投放,通过产品本身收获客户、销量,利润和口碑。
不去举一些大案例,今天我们只讲两个小而具体的案例,都是今年芋艿和猫带着团队完成的:
如何从产品端开始做一门生意,不在推广和投流端花钱,还能赚到钱。
第一个例子,是从需求端出发。
我们猫客厅在今年6月做了一个IP活动,叫做「馋猫面包节」,每个月举办一次,每次基本都爆满。
这个活动不仅吸引客流,还把猫客厅的大众点评冲到了区域口味榜第一(我们也不给点评投流)
小红书上有个非常火的词,叫做#面包脑袋#。大家都说咖啡很卷,事实上,“杭州咖啡”在小红书的月搜索量是6.59万,而“杭州面包”的月搜索量达到9.69万,以及,最近2-3年,各种面包集市层出不穷,每一场热度都很高。
面包的需求在,但,我们要自己做面包吗?
答案是:否。
原因是:一来,虽然需求多,但面包市场太卷,各种网红店层出不群;二来,用户对面包喜新厌旧,没啥忠诚度。
那怎么做呢?
我们抓住了一个痛点:对于面包脑袋们,无论是去面包店探店,还是逛面包节,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想吃的种类很多,但胃口有限,一般单个面包个头也不会太小,一次性吃不了很多不同口味。
因此,我们在想,能不能有个自助的形式,让大家能一次品尝到多种网红面包。
于是就有了一个这样一个活动:我们采购全城以及外地最受欢迎的网红面包,用门票+自助的方式,让面包脑袋们一次吃个够。
这个活动在我们自己的小红书账号上一发布(打上#面包脑袋#、#面包节#关键词标签),热度就很高,后台有非常多人来咨询和买票。
热度做起来之后,要让IP持续,还要解决3个问题:
1、持续有声量和流量
2、利润打正
3、流量的沉淀和变现
针对第一点,我们没有去花钱买流量:靠品牌号发布内容,加上小红书关键词,就能获得不少的精准用户;邀请美食、面包达人来免费参与和发布内容,也能获得一波流量和关注。
这样一来,产品成本和门票收入基本可打平,在此基础上,参与面包节的用户,沉淀到我们私域后,还有机会被反复触达,参与猫客厅的各种其他活动。
除此之外,互联网人都知道,流量和声量不仅对c端有价值,对b端也有价值。
因此,我们拉了美食类品牌来讨钱做活动赞助,比如逮虾记合作推出虾排三明治,在面包节现场,达人和用户打卡内容中力推品牌合作的产品。
这样,又能从b端获得赞助收入。
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声量、利润打正和沉淀的闭环。
作为产品经理,还要关注的就是,别的门店会不会copy或复制?
事实上,这个活动本身也是有门槛的:
1、门票和面包采购收入基本打平,意味着这个活动本身没有多余的利润,而需要其他产品变现。其他咖啡店或者面包店,后端可变现的仅是餐饮,而猫客厅有各种年轻人喜欢的活动,从干货课程到沙龙分享再到娱乐活动,门票从几十到几百,流量变现的收入规模就不一样。
2、即使愿意赔本赚吆喝,但专注面包的烘焙店主要推自己的面包,客户吃一次后尝鲜过了,很难有第二次,但我们可以持续引入不同店家的网红面包。
3、在赞助方面,因为我们的资源积累,能够对接很多品牌方,对于一般门店来说,这类资源也相对更难获得。这是一个从需求端发起到供给侧找方案的例子,当然,类似的模式不仅应用在面包节,在2025年我们还将推出另一种相似模式的不同类型产品。
总结一下:从需求端挖掘产品需求,核心步骤是:
(1)抓准需求点(小红书确实好用)
(2)找到需求人群的痛点
(3)提供能发挥自己优势且有门槛的解决方案
(4)构建变现闭环
(5)把闭环打开,引入更多合作方,实现利润最大化
第二个例子,是从供给端出发打造产品。
在今年4月,我们推出了小红书系列课程,包括KFS课(种草+投流)、蚂蚁雄兵课程、抖红联合战,到今年年底,推出了小红书全链路运营快闪大课,从今年11月到明年1月,先后在北京、深圳和上海落地。
说实话,小红书相关的课程已经红海一片,市面上各种大大小小的、官方非官方的,线上的线下的内容,一搜都有一堆。
然而,我们的课自今年4月推出后,一直是猫客厅最受欢迎系列的课,基本每次都是爆满无座的状态。
为什么?
如果从供给端出发,肯定要找差异化。
我们最大的差异化在于:
1、是品牌方;
2、未下过牌桌;
3、高密度业内交流;
4、个人IP的亲身实践
作为品牌方,有月度花千万级预算打爆品的案例(闺蜜机、小度学习机的案例),也有小预算拿到double用户增量的经历(脉脉),在这些case里,因为品牌方,能看到最直接、最快速的结果反馈,以及承担业务的量化指标——我们的策略和方法,更切合实际,也和业务实际效果关联更紧密。
因为猫客厅的存在,我们团队也接触到了各行各业的品牌方,从分享沟通到策略沟通、咨询等,能够深度了解不同品牌的操盘模式和方法。
除了品牌方的角色,我们还拥有创作者的身份:小红书上的「芋艿和猫」做内容同时做知识付费的变现,靠自然种草爆文和带货笔记投放跑稳roi。
在今年11月开始做直播,几乎每次都是学习成长榜的第一。
此外,芋艿也是小红书电商部门合作的创作者,能第一时间了解平台规则变化和扶持重点。
基于这些差异化,我们开始产品打磨,从内容框架设计到方法提炼到试讲磨课,然而,这里要说的不是「终于打磨出产品」,而是让产品从“静态”变为“动态”:
让用户加入产品设计和迭代的循环中,从而不断更新和推出满足更多人需求的产品。
从4月上课开始,每一次课程结束之后都有一个问卷,不仅有打分,还有反馈和意见征集,猫客厅的猫oo,会一对一的和参与课程的用户沟通,询问ta们的感受,以及对哪一部分内容有兴趣,还有哪些想听的内容。
此外,每次课程都有用户提问和答疑,这也成为课程持续完善迭代的「材料」。
我们的课程从KFS开始,有品牌方反馈自己预算少,做不起投流,所以推出了蚂蚁雄兵(koc自然流打法),又有用户想了解抖音和小红书如何配合,所以推出了抖红联合战,之后,又根据需求推出闭环电商课程。
而年底的快闪大课,则是不少外地猫友希望「一次性学够」,那么整合了以上所有的课程内容,团队又做了一次全新的迭代升级。
总结一下,在红海市场做差异化产品(供给端优势)的路径在于:打造一个动态的、螺旋式上升的用户共创模式:
(1)找到差异化优势
(2)主动搜集用户反馈
(3)使之适应更多或更高层次需求
(4)再次进行反馈搜集
(5)以此循环往复
从这一点出发,我建议市场营销人可以把自己的专注力放在:
主动洞察、搜集和整理用户的需求——融合自己的创意、想法——在产品策划方面迭代更新。
而不仅仅停留在内容创意和投放上。
在这一点上。市场人的优势在于:离用户更近,更有同理心和洞察力。
这就是我们今年打造产品的两个案例,并不复杂,但意义在于:
1、没有借助平台资源
2、没有购买流量和花钱投放
3、发挥产品本身的吸引力完成营销和变现闭环
4、收入和利润持续提升
我们今天的标题叫做「不讲营销」,但实际上,很多公司或者营销人自己都忽略的是:在营销业务环本身,就包含了「商品开发」——不少人想起营销就是策划、投放,自动忽略了产品一层。
根据周弘骐教授在《生意的本质》的描述,当代营销业务包含三个层面:
商品开发子业务环
品牌建设子业务环
营销推广与投放子业务环
商品开发不仅是起点,也是最应该在企业in-house完成的业务闭环。
- 对营销人个体而言,如果在流量端和推广上有卡点、有难题,不妨到上游产品端去寻找解法;
- 对企业负责人、管理层来说,相比产品策划或销售,市场营销人本身在用户洞察、捕捉需求、创意和内容力方面可能有更大的优势,不妨让他们更多参与甚至主导产品的策划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