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有骑行月卡的姚素馨
来自觉得骑80公里也太累了的啊嘿哒公关
我越来越相信,人类在接收信息的时候,有自动屏蔽功能。
也再次提醒做公关的同学们,你传递出去的以为“这不是最基本的么”、“这么清楚了还有什么看不懂”的信息,实际触达效果,可能很差。
公关千万记住,相比摆在眼前的事实,公众依然可能只基于自己的立场说话。
01
先来看几张图。
很明显的,这是一种失控失序的破坏性状态,是对参与者个人和城市运行造成阻碍的危险性状态。
大白话翻译一下,害人害己。
但是,观察舆情,好像也不是我以为的那么“明显”。
即便现场图片和指出问题的各种文章数量巨大,坚持认为不能限制,继续夸赞大学生的舆情量依然大得惊人。
02
我把图片展现的问题再盘一遍。真的极其基本,无关观点、立场、角度。
最明显的,自行车是非机动车,不能上机动车道。
实际上呢,开封夜骑,全都骑在机动车道上。
把自行车骑到机动车道,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明确规定,也就是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的规定,可能会受到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的罚款处罚。上海是罚50。
在我的认知里,一件事是违法的,那就是不能做的。
不管有没有人发现,都不能做;不管多少人跟我一起做,都不能做。
法律已经是道德的底线了,连底线都不要了?
03
自行车上了机动车道,开车的就倒霉了。
原本1个小时的路,被熬成了3小时、4小时、5小时……有的司机发了全纪录,有种买股票套牢的既视感:一脚踩进去,知道完蛋了,但又跑不掉。
而我看画面上被包裹得死死的动弹不得的小车,总觉得像是蚂蚁搬运食物。
这里有个道德感问题。
违法占用别人的资源,给别人带去麻烦,连一点点不好意思都不会有吗?
社会心理学有个经典结论:在群体中,道德感会降低。
看到最心寒的一段是:有人说道路堵塞,耽误了孕妇就医。
评论回复说,生孩子你还不早点出门,怪谁?
04
骑到开封后,被扔得到处都是的共享单车,也是同样问题。
上次看到这么多共享单车放在一起,还是OFO的共享单车坟地。
堆得难看,已经是最不要紧的了,堵塞道路、堵住设施,行人走不了人行道,这些影响,到底是有多难发现?
还是即便发现了也认为不值一提?青春,高于社会公德?
05
共享单车的运营公司,面对这种鼓励,舆论状态,也是根本不敢多说一句。
在政府宣布采取措施之后,才跟着做了一些规则重述。
每个城市的共享单车,都有运营范围,使用时候会提醒你“边界”在哪。
超出范围使用,是不允许的,并且要为这种违规付出经济代价,也就是“调度费”。
现在,车已经骑过去了,调度费是不愿意出的。
06
当地的基层工作人员,加班加点。
交警肯定是熬大通宵了,环卫也跟在后面擦屁股,收拾一地狼藉。
作为直接被“连带”的人,我在舆情里没看到什么感谢,有人帮他们说话还会被怼“有什么好抱怨的,他们就是干这个的,没拿工资吗?”
07
前面一直没说发生踩踏的风险。
拿“很危险”、“你有可能会死”做理由,效果也不乐观,很容易被认为是危言耸听、推卸责任。
08
假设,之前都不知道是这样的状况,会因为看到这些现场照片而放弃“开封夜骑”吗?
假设,出发之后才发现是这样的状况,会在中途折返吗?
骑行参与者理论上是大学生,最后学校要靠点名(同样非常反对这种操作)限制学生,说明对于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作用,并不看好。
09
而主管部门,最终只能下达禁止。
是的,只有路障能够拦住他们。
没站队当地主管部门的意思,他们对于自己的运作能力,和网络舆情能够带来什么样的流量,预判不足。
现在落个“出尔反尔”,有点吃力不讨好的意思,估计也在胸闷。
10
多看一些评论,你会发现,人们对于一些自己要坚持的点,会产生自动保护,保护方式可能就是再也看不进去其他信息。
一旦接受了“这就是青春”的设定,那么一切所作所为都是“这就是青春”的证明,无关对错。
11
网上经常说什么本科比例只有5%。
好像,大学生也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