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吴小宝
没想到吧,这周更新居然是周一,突然有点想写的内容,各位请看:
正文:
10月份两起代言,引发大量讨论。
一是京东请杨笠宣传双11,二是森马找徐志胜卖羽绒服。
一开始,你会觉得这是两场意图鲜明的“营销实验”:
女性脱口秀演员代言男性用户居多的电商平台,“非颜值艺人”代言以时尚为主打的服装品牌。
前者被骂,后者出圈,同为反差营销,为何结局大不一样?
想从三个角度来聊聊我的看法。
1、 杨笠与徐志胜,「风格与议题」不同
虽然两人同为脱口秀演员,但他们的表演风格和议题方向却大相径庭。杨笠之所以引起女性强烈共鸣,是因为她的段子聚焦于当代性别关系中的微妙感受,从女性视角出发,触及了许多女性的切身体验。
这种女性视角在传统喜剧舞台上并不多见,因为长久以来,幽默好笑的标准往往由男性设定,观众习惯了调侃女性的视角:比如女性常常会被贴上:情绪化、购物狂、剩女、家庭主妇等标签。相反,也自然会忽略女性观察男性的视角。
波伏娃在《第二性》里也提到,“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逐渐形成的。” 这说明社会对女性的性别期待是人为建构的。当长期作为客体的女性,以主体视角发声,部分男性会觉得被挑战与攻击,一定会引发不同的争议。
更何况,这样的女性走到更大众的市场。用沈逸的话说,有些人就是“花钱来看脱口秀”的。突然把大家拉到一个免费观看市场,就会有一种被强迫接受观点的感觉。
相比之下,徐志胜的表演更侧重于自嘲,调侃自己的外貌和生活琐事,温和又不具攻击性,观众容易接受。他的“丑萌”形象加之自我解嘲的风格,使他受到男女观众的普遍喜爱。这种幽默是一种弱势群体自我调侃的方式,不会引发观众的对抗情绪。就像相声中常见的搭档互损一样,这种不带威胁感的幽默反而拉近了观众的距离。
比如,转转曾与刚出道的徐志胜合作,以“剪标志性刘海”来传递上转转二手平台购买新款苹果无刘海手机的信息。
因此,一个以女性视角调侃强势群体,另一个以自嘲方式调侃自身。前者容易引发部分观众的「对抗」,而后者则更具「包容性」。这也让杨笠和徐志胜的代言效果非常不同,也使品牌的选择呈现出不同的风险和收益:
选杨笠,意味着一定会有部分人不满意,是一场先锋的实验;
而徐志胜,则是一张“全家欢乐”的安全牌。
但无论是杨笠还是徐志胜,这类风格鲜明的代言人需要被用得恰到好处,才能真正发挥出正确合适的价值,不然仅仅是表面的标签作用。
2、 代言人不该只是「工具人」,需要有「灵魂契合」
在这次京东双11的宣传中,杨笠扮演了“砍价大使”,广告文案极为简单直接,如
“嗨爆啦,薅羊毛就得挑大的。”
“京东双11百亿补贴,便宜到炸啦!”
这类型的宣传语是常见的促销话术,而杨笠的存在似乎没有对广告内容带来实质性提升,让人不禁疑惑:就这,京东何必请杨笠?
在这则广告中,杨笠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带有“性别标签”的工具人,而她的风格特征和先锋性几乎没有被呈现。
更讽刺的是,广告一边在宣传“便宜货”,一边却刻意给“工具人”赋上“精神内核”的词汇,尽显空洞,让人完全不明白品牌请杨笠的真实意图。
在我看来,京东既然选择了杨笠作为代言人,必然了解她可能带来的风险。尽管挑起性别对立并非杨笠的本意,但在各种媒体和资本的放大下,她的代言确实会引发争议。
京东选择杨笠,某种程度上是明知风险而仍然想借性别议题蹭一波流量,最终适得其反。网络上也有提到这像是一场“服从性测试”。
从英特尔,到京东,历史总是特别的相似,请了杨笠代言被骂,下架广告,品牌道歉。既否定了自己的选择,也得罪了所有的人。
相比之下,如果京东找的是徐志胜来宣传“便宜”和“薅羊毛”,或许就会更合适。
想起来,志胜讲过一个段子,大致是说他去便利店买东西,他还在挑选的时候,老板凑过来说:这个最便宜。这个就是某种刻板印象的讽刺,基于对志胜外貌或气质的误解,认为他需要更经济实惠的选择。
如果徐志胜在广告中自嘲地提到“便利店老板总推荐我便宜的商品,而京东双11才是真正的物美价廉”,就会有一种更巧妙但不冒犯的契合。
比如,去年饿了么就和徐志胜合作过类似的议题,志胜化作“抠门派”代表,讲述抠出生活窍门的小故事。
徐志胜和森马的合作,也有这种感觉。
我们直接从网友的评价,也能得出判断。
“别人代言的是品牌服装,志胜代言的是原材料(绒毛)”
“这件衣服最丑的效果已经出来了,我就不信我穿上比他还丑。”
为什么森马和徐志胜就能好评出圈?无论是代言策略的出其不意,志胜外貌的喜感表达,还有戏剧十足的穿搭对比,已经有很多分析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有时候契合与否,看观众的反应便一清二楚。
3、 大众对幽默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性别营销存在双刃剑
脱口秀演员代言和其他演员代言,本质上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
因为这背后牵扯一场冒犯的艺术,涉及大众对幽默,文本议题的不同评判标准。
大家一看到脱口秀演员,就会产生相关议题的联想。
而这种联想带有极强的主观性,而性别议题也因社会的多样化而展现出不同的理解。杨笠的幽默触及性别关系,容易激起部分男性观众的对抗情绪。
性别议题是复杂且敏感的,品牌在触及时需要有足够的性别意识,并对不同群体的接受度有清晰认知。
更难的是,脱口秀演员的外貌本身,也会不自觉列入某种幽默标准体系里。不符合某种世俗意义标准美女的演员,也会因外貌被审视。也是过去为什么会有“性感的女人不好笑,好笑的女人不性感”,这类贴标签的话语。
相比之下,徐志胜的自嘲式幽默不涉及敏感话题,不会引发冒犯情绪,其外貌特征也自带喜感。他的自嘲式表达给观众带来的是一种轻松的共鸣和娱乐感,这让他的代言充满包容性,既不激化矛盾,也不引发争议。
直白点说,像杨笠,颜怡颜悦等以女性议题为文本的脱口秀演员,用好实属不易。像志胜、广智、雪琴这样的演员,则相对容易。(创意本身的难度不在讨论范围)
选择代言人不仅是选择一个形象,更是选择一种品牌调性,品牌需要在复杂的观众期待和自身的表达中找到平衡。
最终,让人不禁感叹:男女脱口秀演员在商业价值上的展现和代言效果,因其风格和文本议题以及观众反应而命运迥异。这或许需要品牌、受众、营销、创意,共同进步。
这里也留下一些思考:
(1)什么样的品牌适合有些攻击性的代言人?
(2)需要女性市场的品牌如何找对合适的代言人,一定是有独立女性标签的人吗?
O了,这篇文章先这样了。
后续,广告里的性别议题,也会是「广告新生」探索的内容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