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市场部的工作人员乃至企业领导,至今也没有搞懂什么是战略:
1、他们以为,关键词定位就是战略,战略就是为企业寻找专属标签或词汇;
2、他们以为,效仿头部公司就是战略,战略就是利用咨询工具进行企业管理;
3、他们以为,组织化改善就是战略,战略就是优化管理人员激发团队效益……
但其实,这些都不是战略,而且他们大多数人都混淆了“运营效益”和“战略”的概念。
我们都知道,企业经营的目的,都是追求卓越效益,而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组织活动,都需要成本,比如客户拜访、组装产品、员工培训、广告投放等等。
这就引出两个问题:①如何降低运营组织活动成本?所谓降本增效;②如何选择运营组织活动?所谓战略选择。
前者指的是运营效益,它追求更好,就是说在进行相似的运营活动时,企业要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后者就是战略定位,它追求不同,进行不同于竞争对手的运营活动,或者以不同方式进行与竞争对手相似的运营活动。
由此,我们知道战略的本质,即企业基于有利定位,建立一系列独特的经营组织活动。
01
战略不是营销口号
而是一套独特经营活动
在营销史上,有一个被大众津津乐道的案例:西南航空。
西南航空诞生于1966年,1971年开始飞行。等到了1978年,美国航空业放开了管制,10年间陆续诞生了198家航空公司。
面对80年代美国航空业同质化竞争的局面,特劳特帮助西南航空开辟出“单一经济舱飞行”的战略,致使西南航空杀出“重围”,成为美国航空第二大公司。
大多数人谈及“西南航空”,只停留在品牌定位和心智战略层面,而忽视了其最重要的部分:西南航空针对“单一经济舱飞行”战略定位,而采取了一套不同的经营组织活动。
比如,
①西南航空以“低票价+高频次”航班,获取价格敏感性客户;
②西南航空选择二线机场,提供短程、低成本和点对点服务;
③为了提升总飞行小时数,西南航空的飞机停靠时间只有15分钟;
④西南航空不提供餐食,不指定座位,不提供跨航线行李转院,也没有头等舱服务;
⑤登机口设立自动售票机,鼓励乘客跳过旅行社直接购买机票;
⑥机队全部选用波音737客机,以此提升维护效率及成本等等。
正是通过一系列独特的运营组织活动,西南航空才获得了战略上的优势,不仅解决了品牌差异化的问题,也建立了企业效益优势。
所以,我们必须认知到一个基本的概念,战略不是营销口号,也不是某个keymessage,而是针对富有洞见性的战略定位所构建的一系列经营组织活动,以此来区分竞争,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价值。
02
战略定位的3大基点
需要内部运营活动配称
知道战略的基本含义之后,如何为企业打造合适的战略呢?第一步骤,就是定位。
在科特勒《营销管理》中,他所建构的定位方法是“STP”定位法,即“市场细分Segmenting——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定位Positioning”,由此工具建立出企业的战略定位,它针对的是消费客群的划分和心智的赢得。
而迈克尔·波特建立的战略定位,基于市场竞争,将战略定位拆分为具体的3大基点:
①基于品类的定位
因为产品和服务存在差异化,企业可以通过系列经营组织活动,而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建立品类优势。
比如,金霸王只做“电池品类”,可口可乐定位“可乐品类”,单一产品战略,最终形成了聚焦和规模化优势。
②基于需求的定位
市场上有不同消费者,消费者的需求也截然不同。有些客群对价格比较敏感,有些客群对于产品特性比较敏感,所以就需要建立不同的需求定位,以一套与竞争对手不同的运营活动来满足这些需求。
比如,宜家家居针对于“低价有格调的年轻客户”,建立起“自助式家居店”定位,以此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家居品牌。
③基于接触途径的定位
因为市场环境的错综复杂,以及某些消费的便捷优势,战略定位也有基于消费触点的定位。
比如,国内有家广告媒介公司——地平线传媒,它们只做农村户外墙体广告,它们是根据地理位置和区域市场来进行定位。
不管是以上哪一种战略定位,都需要一系列针对外部市场竞争而特别设计的内部运营组织活动,以此来配称定位。
这是战略最细节的部分,瞄准好相应的战略定位,第二步就是要设计针对性的运营组织活动,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善的战略。
所以,我们再对“什么是战略”来下个定义:战略就是形成一套独特的经营组织活动,去创建一个价值独特的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战略定位的实质就是选择与竞争对手不同的经营活动。比如,蒙牛和伊利都在抢占“有机奶”的战略定位,但是它们的经营组织活动完全不同,由此也可以说他们的企业战略截然不同。
03
战略定位就是做取舍
只有取舍才可持续
通常一个有价值的定位,都会受到竞争对手的模仿或抄袭。但是,模仿和抄袭需要花费巨大代价,竞争对手要么需要重新定位,要么就需要在保持原有定位的同时,开拓出新定位。
“有人模仿我的脸,有人模仿我的面,但是你模仿不出我的味”,企业在战略定位时最容易采取“骑墙战术”:既要又要。
就拿上文提到的“西南航空”举例,当大陆航空公司看到西南航空的成功之后,决定在保持“全服务航空公司”的定位同时,也开拓出点对点的“仿西南航空”模式,它们也取消了餐饮和头等舱,增加了班次,降低了票价,但是它们又无法全面复制西南航空模式,这就导致了内部出现了混乱和掣肘,东施效颦,丢了自己的原有阵地。
03
战略定位就是做取舍
只有取舍才可持续
通常一个有价值的定位,都会受到竞争对手的模仿或抄袭。但是,模仿和抄袭需要花费巨大代价,竞争对手要么需要重新定位,要么就需要在保持原有定位的同时,开拓出新定位。
“有人模仿我的脸,有人模仿我的面,但是你模仿不出我的味”,企业在战略定位时最容易采取“骑墙战术”:既要又要。
就拿上文提到的“西南航空”举例,当大陆航空公司看到西南航空的成功之后,决定在保持“全服务航空公司”的定位同时,也开拓出点对点的“仿西南航空”模式,它们也取消了餐饮和头等舱,增加了班次,降低了票价,但是它们又无法全面复制西南航空模式,这就导致了内部出现了混乱和掣肘,东施效颦,丢了自己的原有阵地。
再举一个正向的例子:美国品牌露得清。它们产品定位为“温和香皂”,建立“对皮肤温和、无残留皂剂、平衡PH值”的价值,由此开启了一系列独特的经营组织活动。
比如:
①组建庞大销售团队,拜访皮肤科医生,增强品牌医药属性;
②在医学杂志刊登广告,向医生寄送直邮广告,参加医学会议等;
③拓展药店经销商渠道,避免降价促销;
④产品拒绝添加除臭剂和皮肤柔润剂等等。
为了达成“温和香皂”的战略定位,露得清公司做了大量的取舍,这些取舍最终形成了独特的经营活动,同时也保护了企业免受模仿者的侵扰。
为什么说战略需要取舍?因为,取舍可以保持品牌形象与声誉的一致性,你本来是卖狗肉的公司,后面看羊肉赚钱又开始卖羊肉,消费者就会感到困惑,不知道你到底是卖啥的,长此以往损害声誉。
第二,取舍是企业自身经营组织活动所导致的,不同的定位要求不同的产品配置、设备支持、团队建设等等,取舍意味着控制各要素,以求更高的效率和规模化。
第三,取舍也是源自企业内部的协调管控。当企业管理者明确了战略定位之后,也相应地对组织内部活动进行了优先排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下意识地进行取舍。
总之,企业制定战略定位时,一定会面临取舍的难题。取舍可以迫使企业进行目标市场的选择,更聚焦于自己的产品和业务,也可以逐渐形成差异化的优势。
回到“什么是战略”的问题上,战略就是做取舍,战略就是企业选择不做哪些事情。
04
战略就是“定位+配称”
战略定位不是一句话,而是一系列经营组织活动的系统。运营效益关注单项业务或职能的升级,而战略关注于如何将所有经营组织活动整合起来。
企业是一个经营组织,每一个要素都环环相扣。所以战略不是某几个核心要素的打造,而是所有经营活动的系统协调。
一个企业,供应商的选择影响产品设计,产品的卖点影响广告传播,广告传播影响消费者,消费欲望影响企业收益等等,你仔细研究会发现,企业内部的经营组织活动是一个系统,它更像中医的理念,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企业的战略执行是需要在特定的战略定位下,实现配称的系统组合。
配称有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是“简单一致性”配称,企业在统一战略主题下,每一项活动都指向明确的同一方向,劲往一出使。比如,瑞幸咖啡实行低成本战略,为此它的产品定价9.9元,通过大量IP合作和跨界联名提醒消费,形成自己难以被复制的经营模式。
第二个层面是“活动之间的相互加强”,让每一项活动通过联结而相互加强,从而降低营销总成本。
比如云南白药牙膏,早期在药店销售,药房算是品牌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云南白药牙膏定位高于一般日化品,以及它自身也有很强大的医药厂背书。那么,云南白药在药店的渠道与高价位定价、医药背书起到了互相加强的作用。
第三个层面是“投入最优化”配称,使企业所有活动没有多余动作,整体上创造出最大价值。比如,企业在产品上投入最优,可以减少后期客服的压力,各运营活动之间协调配置,就可以减少内部冗余,让投入最优化。
企业是一个系统,“战略+配称”也是将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组织为一个有力系统,形成整体>部分的结果。
举一个例子,西南航空公司的经营组织活动,在整体“单一经济舱飞行”的战略定位下,通过有限的乘客服务——超低票价——飞机利用率高——精简高效的地勤人员等,形成了一个配称系统,这样才使得战略优势得以实现,竞争对手无法复制。
另外,战略定位的关键是“成为第一或唯一”,而战略的执行需要经营组织活动的配称,而“配称”需要取舍,以此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战略是什么?战略就是在企业各项经营组织活动之间建立配称。请注意,“配称”并不是整合营销,配称是战略组合。
总结一下,企业如果想要获取可持续的竞争优势,那么至少需要几个核心条件:
1、企业确定独特的战略定位
2、根据战略定制经营活动
3、相对竞争对手要有明确取舍与选择
4、竞争优势源自于各项活动之间的配称
5、企业形成经营组织活动系统,而不是单兵作战
6、运营效益只是基本条件,它会达到边界效益
最后,再讲一个故事:
美国露得清公司因为“温和香皂”的定位大获成功,于是和众多成功的公司一样,它们开始了品牌延伸。1990年初,它从医药渠道开始拓展到了商超渠道,同时它延伸出不同的产品,比如眼部卸妆液和洗发液,这些产品慢慢削弱了它们的定位,后来只好采用降价促销。
在中国,大量的企业都在走“露得清”的路线,为了企业内部运营效益的增长,逐渐延伸产品、延伸业务线,开始“折中”和“骑墙”,渐渐地失去自己的阵地,之后走向失败。
某个层面讲,战略其实就是初心,大多数企业到最后都会丢掉初心,为什么呢?第一是因为贪,想要更多;第二是因为怕,怕跟不上时代;第三是因为变,变着变着就什么也没了。
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不断深化战略定位,并在同时加强独特性的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