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行业内都在讨论短视频对于公关有什么用。
跟着白话几句。
一
公关使用一切
公关的公,是公众的公。假如要跟所有人进行沟通,那么所有渠道、所有形式、所有终端都应该在“菜单中”。
我在培训时经常说,公关要当自己是个中医,你得知道每个药材是干嘛用的,才能根据不同病情开出相应方子。
1、与公众保持一致
还记得很多年前新媒体兴起,上面要求央党媒全面融媒体化,公众在哪里,要看什么,就去哪里传递信息。
公关同理。公众爱看什么,习惯怎么接收信息,公关就运用什么。与公众保持一致,是公关的“天理”。
短视频如今占据了多少人多少使用时间,各种报告里都有,不用细说。公关非要绕开、或者回避,其实有点说不过去。个人觉得,公关要用短视频,这点没撒争议。
2、覆盖不同人群
如果非说喜欢看短视频的受众,都是不喜欢阅读文字的,其实有点偏颇。我有一些高知朋友,很早就是短视频爱好者,刷得停不下来的那种。
我们换个说法,短视频的出现,可能会补齐之前图文传播不太好触达的人群。原本不容易覆盖的,这下有路子了,好事儿啊。
道理就简单了:不同渠道不同形式覆盖不同人群。关键在于,怎么做圈定和划分,怎么选择自己需要的进行对话或防御,下文会有一些细致讨论。
3、不同职能可以使用同一种工具
短视频和以往出现的电视、广播、自媒体、影视剧植入一样,就是一种新形式。说到底,工具而已。
利用工具,能干什么,主要看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法。公众号发展到现在,有人用号讲道理,有人科普,有人卖货,清朗行动不管的,都行。公关部、品牌部、市场部、BD、HR……都能使用。自己做好自己的活儿。
二
一些没必要的顾虑
在做具体讨论之前,先试着排除几个比较常见的卡点,也就是为撒公关觉得短视频不好用,用着不顺手。
1、短视频不高级
很多人对于短视频类型和状态的理解不够全面,觉得就是卖货的,或者纯娱乐的,或者低俗。
其实短视频发展到现在,什么类型都有。高级到你听都听不懂的短视频内容也有的是,算法没推送给你,你觉得会是什么原因呢?
不要那么死心眼,没说非得用这个和那个。但是,硬说这么大个池子,这么多的类型,就没合适的,也不合适吧。
另外,关于公关老想着“高级”这个事儿吧,也没必要。
公关强调的其实是不违背自身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不要抽风似的精分。何况,按照现在舆情氛围,没准还是“太装”死得更快。
2、短视频承载不了多少东西
有很多公关还停留在一篇稿子改变世界,什么都往里头塞的时代。公关传递的东西,总觉得一句两句说不清楚,不都说清楚了,容易“片面”。
醒醒。这种东西,现在没人要看,也很难形成传播。
“轻质化”是公关需要直接面对的总课题。哪怕是纯文字输出,也必须是轻的、短的、直接的、清晰的。公关不是搞诺贝尔奖啊,曲里拐弯的东西压根没用。
在公关需要变轻的同时,与古早的抖音、快手相比,小红书、视频号下场之后,短视频的平均时长已经被拉长了。更不要说B站,大部分内容长度也不太好意思叫做“短视频”。
我平时经常看的企业家做号赛道的华大尹烨,在视频号的绝大部分视频有1分30秒以上,相当数量视频有4分钟、5分钟。
在公关视频号上的短视频,是按照3分30秒到4分钟来剪的,有次录AITO话题,直接说了9分钟。
我就是想测下,视频能否承担信息量比较大的内容。目前看来,对于某些内容和受众来说,是可以的。
3、短视频的公关效果不明确
公关效果的验收与验证,一直很难。
你要什么效果?念书时候抄过名人名言:如果你不知道船要驶向哪里,没有风会是顺风。以播放量和互动量为KPI,银行发小姐姐跳舞、电信发小姐姐跳舞、航空公司也发小姐姐跳舞,这是代表企业在与公众沟通?沟通集体刀舞?
前阵子逆行打人的那位,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社会舆论。因为就那么几十秒的视频,公众脑补出来打人者的一生。她一定是有背景的否则不会这么蛮横,她家一定有钱。这段视频发出来就几乎宣告她与公众关系彻底破裂。
公关要做的,从来不是发一个具体东西,而是通过信息传递,让公众知道这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并且相信。这个效果很难具象化考评。
我也知道公关汇报不可能不写传播量、互动量。所以,这个问题,不是短视频难以考量效果,而是公关难以考量效果。
4、短视频难做
这话也说了好几年了:视频远比它看上去的难做。
自己的号难做。
企业培训时候,我们经常满世界找正面案例,真的很少。个人觉得,把企业官方号做起来的难度,远高于做个网红。因为网红能用的技术,企业官方号95%的都不能用。而且企业觉得自己牛逼的事儿,什么开发布会啊、发新品啊,你摸着良心说,你家产品真的是别人会主动关心的么?不是充会员想跳过的广告吗?
前阵子流行做创始人号,一窝蜂往里头扎,拦也拦不住。最后,你掰手指数一数,雷军、周鸿祎……别说5G时代了,没通网的时代他们都有办法红的。
作为直接向公众展示的机会和危机处理的渠道,我个人对于企业官方号的态度一直就是:核心平台上的,一定要做。但是,不是按照网红标准去做。
有人提出,企业自己做出大号甚至大号矩阵,替代其他账号,从此走上自给自足的道路。在我看来,特斯拉或许可以,苹果和华为还在大量采购呢,或者你要不要去看看小米财报里的营销支出。
公关的专业技术,非常多地需要使用“第三方”来做输出。什么新渠道新形式新内容都打不过“自己说自己好,不如别人说你好”。
怎么争取更多的第三方,KPI里从来没有,但一直都是公关的核心命题。
三
一些可能适合公关的方法
讲些我们自己平时操作积累的方法,供参考,也可以留言一起讨论。
1、柔性输出
我一直坚持说,公关做出来的东西,第一标准就是“不恶心”。图文、视频、以及新起来的播客,同样适用。
说区别的话,视频、尤其是短视频,属于“语言”输出,相比文字输出,其实更有柔性空间,也就是能做到更贴口语、更加直接。
霸王茶姬万里木兰被吐槽喝完睡不着的那个事儿,我做过一个视频号内容。没收他们钱哦,就想试试能否以“非对抗”的柔性方式做出解释与说明。
这是负面消减视频。正向传播怎么包裹出来,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产品领域有很多例子。
另外,推荐大家也去看看各地交警、公安、甚至监狱的整活儿段子。公职人员都能以群众爱看、且传递了有效信息为出发点,公关不能输啊。
2、跑量扩散
切片的扩散能力太强了。病毒式传播现在没什么人提了,说出来人家觉得你好土,但是其实基本用法还是这个。
多少网红是靠切片起家的,不用多说。多少负面是被切片散开来的,也不用多说。
这里做下区分:网红的内容切片,是要授权和付费的(不包括盗用的),因为传播切片的账号是靠切片内容为自己引流随后卖货;公关的切片,大概率是不会关联卖货的。所以,公关传播短视频会与货场分离。也就是选视频号类型传播还是选抖音类型传播,需要区分。
身为公关,我基本上是不相信冷启动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这种根本不在公关讨论范畴,企业相关的“刷屏”案例,基本上都是有第一波启动账号的。实际一点来说,公关追求的是自发推进一轮之后产生自传播,也就是俗称的越过传播拐点,而不是从头到尾就指望自传播。
至于,帮你传播的第一波账号,是投放的,还是靠沟通来的,或者是刷脸帮忙,那就各凭本事。
非说想要搏一个什么的话,短视频目前还是比其他领域更有可行性。
另外,建议公关尽量掌握短视频扩散传播的知识点和技术。正面你还可以不做,那负面来了什么都不会,可怎么办啊。负面信息在短视频领域的传播简直所向披靡。
3、核心关联者信息覆盖
微信生态和红书生态,都有强关联属性。
微信强调“人熟”,是唯一的强人际关系属性平台;红书强调“地方熟”,走线上往线下、线下往线上的路子。
对于公关来说,“人熟”是很好用的。
前面说了,公关的基本思路之一是,A的事情,让B说,给C看到。同时,A、B、C互相不是纯陌生的。
我有时候会现场逼别人关注我们的账号。人家不好意思,就加一加,加完一看,说我已经有300多个朋友关注你了。我就知道,抬番儿了。
微信这套“人际关系”的家底,也都用在了视频号。所以,视频号上推内容,对于关联者的覆盖会比较明显。
4、定制内容
我是很讨厌跨平台“分发”的。你连专门做个内容都不肯,还指望有效果?凭什么你这都不适配的东西能有机会啊?
但我不讨厌“模仿”。我说的模仿不是他唱歌我也唱歌,他跳舞我也跳舞,我指找到人家做得好的方面,用在自己的内容上。
如果是有合作的,那么关键在于选好你觉得可以合作的。记住,是选你觉得可以的,而不是选好了让人家改变。由于公关非常在意细微表述差距,俗称抠字眼儿,对于账号的配合度要求,既宽松(形式都可以商量)又严格(核心一点儿都不能错),不太好弄。
5、言论类占便宜
视频号真的起来之后,很多之前不知道长什么样的KOL,现在都知道了。真人出镜比例急速抬升背后,是知识类和价值观类内容以言论形式呈现,会占很大便宜有关。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知识点。只要老板有条件,此处重要,再用引号强调一遍“老板有条件”,公关从来都是想到处去溜老板的。
区别就是,以前门槛高一些,高峰论坛什么毕竟要钱,甚至还有给钱也去不了的。现在,自己录自己发就行了。
那么,问题在于,发了有没有人看,看完带来什么效果。
还记得满世界都是张琦老师的那会儿吗?张琦老师自己一大把号,外面还有更多的一大把一大把的切片。相比周鸿祎的“没什么用”,张琦才是真的典型案例。
她的言论切片,不是直接卖货,而是塑造了她的个人形象。这是真的从形象与跟公众关系入手的操作啊。当然,因为她家产品就是她这个人,所以过度会很顺利。
你仔细看的话,张琦老师说的知识点吧……不听也罢,几乎没有你不知道的。但是,我是非常认真的起码花了30小时以上看她视频的,她的表达太好了。同样一句话,你就说不出来那个表达效果。
言论类在跟企业相关的传播中,肯定会占便宜。现在开始练……老板吧。有潜力的话。
6、自己选号
除了做企业自己的号,短视频“选号投放”的商业模式也越来越成熟。达人机构、代理,一抓一大把。但是,做公关的,依然觉得很难选号。
原因在于,达人机构和代理,他们平时推送账号逻辑其实都是基于营销。营销逻辑和公关逻辑有多大区别,怎么说呢,就是完全没有关系。
我们有关系还不错的代理,让人家拉完号么,我们又看不上,别人又觉得你没多少单子(公关单比营销单肯定要小,除了危机公关时候)还那么难伺候,这个不要那个不要。后来,我倾向于自己动手选。
自己动手选号有2个形式:
1)在前台搜,平时攒着觉得OK的,要用的时候直接去找;
2)在后台用工具。各个平台的工具也都有更新迭代,互选机制建起来了。比如在公众号和视频号,除了媒介有媒体名单,也可以用腾讯的广告互选平台以及对合作的内容投放加热等等。听着好像并不是很高科技的技能,但是以前全行业真没那么透明、不容易筛选,吃过苦的都知道。
广告公司大概率选不出公关觉得合适的号,也不要再嫌弃人家了,不是一路人。
四
一些不同平台的考量
短视频平台那么多。危机公关相关的,就没得选,发生在哪里,哪里就是主阵地。对于正面主动传播来说,总得有所侧重。
1、视频号和红书是公认的溢价机会
这话说了得有1年多了吧。目前,还是这个状况,有溢价机会的,还是这2个平台。
而且,相对与网红来说,这两个场子跟其他平台比,对于不是卖货的企业传播,更加友好。退一步讲,公众号都那么多年了,被唱衰也很久了,依然是企业言论定调的基本阵地。
2、媒体对于不同平台的倾向性
我们上面提了很多自己做号,以及KOL。其实公关还有一个重大板块是与媒体打交道。
我总听到有人说,泛媒体时代,媒体的影响力已经弱了。哎呦妈妈,粉丝都知道冒充人民网来撑自家哥哥,做这行的还非说媒体影响力弱了。去看看微博热搜主持人都是谁在干的吧。
媒体在几年前就有一轮全面的融媒体化,如今更是非常擅长用图片、大字报和BGM来做视频新闻传播了。
但是,不同媒体对于不同平台还是有侧重的。公关在与媒体建联同时,需要考虑不同平台的布局问题。
这里提一下视频号的特殊性。视频号与新闻出现比较大的重度关联,先“直播”后“直播切片”再“加工梗”的模型更加鲜明。用法可以翻看《黑神话:悟空》上线那天,以及昨天特斯拉的WE,ROBOT发布会。这是与公关直接有关的。
3、目的-内容-形式的统一
公关在短视频方面,相对还是要有一些侧重。
首先是时长,15秒的可能真的不行。目前看来抖音、快手内容更短,视频号与红书相对长一些。
其次是内容程度,B站依然独树一帜有自己的一套,红书侧重“生活知识”,视频号还是有“讲道理”的风气。抖音搞转型很久了,基本上是撒都有的状态,可以淘换。
再有是扩散方式,也就是基于熟人社交还是陌生人社交。
我总是说,不要妄想,想清楚了选,都行。
4、TO C 与TO B
我自己做直播的时候,经常有人提问TO B企业怎么做公关。
完全不扩散吧,好像不对;全域广泛扩散吧,好像更不对了。是挺难做。其实,我们在公关账号是TO B性质的,主阵地一直是在微信生态。我们在公众号上内容,完全是针对公关行业内部。读得多的同学会发现,我在这里写的文章,是不能直接投入公域的。很多话放在公域,不仅不能引流,而且肯定挨骂。我们现在做了视频号,也是基本按照TO B去做规划,附带一丢丢TO C。
除了垂媒,微信生态算是最贴近TO B企业的。TO B强调的是共性、关联性、互利性,以信任为基础,以更有效触达为目标。
当时视频号和红书开哪个的时候,办公室里讨论过,觉得还是视频号更贴。扭头一看,小红书也在视频号建了账号,应该也是冲着TO B的目标来的。
5、蹭点长尾效应
很多热度视频,都是一枪头的,随后就是急速衰减。短视频领域,普遍是拉速度的。急着变现和转化,不是公关的最直接工作。
公关由于锚点是在长期形象塑造,是建立信任,所以内容上其实更耐看。这类内容,依然是在B站、视频号与红书更有活路。
我是真心觉得,短视频就是一个工具而已。相当于你以前刷信用卡,现在用微信支付、支付宝。
使用场景会改变吗?会。
会更方便吗?会。
你的钱会变多吗?不会。
脑子会变聪明吗?不会。
公关对于工具的态度也不需要纠结:
先掌握,再看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