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天气逐渐转凉,户外活动的热潮再次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这个季节走出家门,参与到各种户外活动中,如徒步旅行、骑行、露营等,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2023年中国户外活动市场白皮书》数据指出,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达3亿,展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推动了户外生活方式的盛行,同时也为品牌户外营销提供了新的契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户外广告作为品牌传播的重要手段,逐渐被重新审视。
01
被“嫌弃”的户外广告,
正在悄悄萌发新活力?
户外广告作为广告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在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期经历过辉煌的发展时期。上世纪80年代,户外广告凭借其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和广泛的触达范围,成为品牌主广告投放的重要阵地。
无论是大型广告牌、公交车身广告,还是地铁广告,户外广告都能极大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然而,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广告的崛起,户外广告逐渐被边缘化。在流量红利的推动下,品牌方纷纷将广告投放重心转向数字渠道,认为数字广告更具精准性和互动性。
但流量红利逐渐出清,精心制作的内容难有爆款,成了爆款的内容又难以转化。线上流量的瓶颈,让众多品牌开始正视市场,将更多的视线投向品牌建设和全域营销,重新审视户外广告的价值。
近两年来,户外广告以其高可见性和广泛的曝光触达能力,呈现出了较好的复苏态势,领跑传统线下广告;中国广告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户外广告市场规模达到约82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01%,这一趋势与疫情前相比,显示出了明显的回暖迹象。
《2023年全球及中国户外广告市场报告》中国广告协会
02
「户外」流行,
助推户外广告繁荣
数字时代,人们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却逐渐感受到了虚拟化的的疲惫与迷茫。疫情的管控、大环境的动荡,人们对“虚无感”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社媒鼓动和内心追求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归线下,亲近自然,一种“户外生活”风气正在兴起,迅速延展至运动、社交、活动等领域,推动户外营销的繁荣发展。
1、全民户外,流行加剧
据Mob研究院的《2024年户外运动人群洞察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当代都市人爱上户外“撒野”,他们寄希望于户外,达到舒缓压力、强身健体的作用。
《2024年户外运动人群洞察报告》Mob研究院
从攀岩、潜水、滑翔、跑酷等高门槛运动,到简单的户外跑操、广场舞、骑行等各类全民运动。近些年运动赛事氛围日益加剧,大家出于对健康的追求,户外运动热情空前高涨。
小红书上常见话题有#公园20分钟效应 #人就应该待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 #去高能量的地方 #少与人纠缠,多看大自然
社媒时代的流行飞轮,也成为了户外的另一个助推器;在抖红平台上,越来越多博主走户外运动赛道,通过运动分享、日常穿搭、运动社交等一系列内容带活了户外运动风尚。
小红书《2023户外生活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1月-10月,小红书平台“骑行”相关话题有近13亿阅读量,徒步话题阅读量超25亿次。特种兵夜爬、打卡挑战、抱树、运动OOTD、city walk等都成为户外圈的热门话题。
*小红书《2023户外生活趋势报告》
2、线下社交,户外好玩
不止户外的运动,线下社交活动也变得火热,猫鼠游戏、掼蛋游戏、剧本杀、密室逃脱等社交活动在近年来盛行一时。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人们放松身心,还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在信息化时代下,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着快,在网上刷极短的视频,喜欢快速获取主要信息点…… 疲倦了互联网的快与虚拟,大家开始回归线下社交,企图在真实世界中找到社交的乐趣。
*众烁社媒魔方:2024年线下游戏热度斐然
不管是户外运动还是线下社交的回归,都反映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出家门,不再困于“宅”和“颓”;
这也为户外广告提供了广阔的触达空间,从简单的广告牌、到门店的装修风格、再到街区文化的融合,品牌可以通过「户外」与消费者进行更直接的互动和沟通,更立体的形象,更深的体感。
03
回归传播本质,
户外广告有「独特魅力」
对于品牌而言,相比于精准的小屏幕投放,户外广告拥有其独特的核心优势。
1、以大取胜,塑造强视觉冲击
无论是LED大屏、户外牌匾还是公交车身广告,这些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利用了短暂而有效的视觉曝光,迅速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
在现代信息过载的环境下,消费者的注意力极其分散,而这些户外媒介凭借其高强度的视觉冲击力和广泛的覆盖面,能够有效切入消费者的视线范围。
视觉元素的瞬间传递,不仅仅是对品牌信息的展示,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消费者的感知与认知。
这种瞬间的感官刺激背后,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的品牌记忆构建策略。通过频繁的曝光和持续的视觉一致性,品牌能够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形成独特的视觉符号。
例如,一些经典的品牌色彩或标志性设计,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被深深植入消费者的记忆中。这不仅提升了品牌的辨识度,还能在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时触发情感共鸣,进一步增强品牌忠诚度。
昂跑户外广告
同时,近几年户外广告随着AR、VR等创新技术的发展,在重要节点,结合当地文化、节日或者消费者的日常活动,让创新技术与受众的生活情境产生共鸣。
图源数英
而户外广告的多样化,也为品牌布局线下市场提供了内容创作的可塑性。
近几年火热的“我在xx,很想你”路牌点燃无数网友发起打卡热潮,品牌开始将其作为广告牌,以特定的内容和场景,吸引消费者参与互动。
天猫上新月:以路牌作广告
又如小红书和滴滴出行的户外广告,根据投放地点的场景及人群特性,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赋予广告不一样的情感内容,更能引起观众的注意,产生情感共鸣。
2、不是精准人群的内卷,而是潜在用户的破圈
互联网效果广告的优势在于其精确的投放能力,它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算法直接瞄准特定目标人群,实现高效的精准触达。
然而,正因为这种精确性,效果广告也容易导致“圈层化”现象,即广告的触达范围往往局限于某一特定人群,难以超出已有的用户群体,从而限制了品牌的增长空间。
相比之下,户外广告则以其大规模的曝光能力,突破了圈层的局限。无论是地铁站、城市街道,还是商场和机场,户外广告可以触及到更广泛的受众,包括那些未曾被互联网广告覆盖到的潜在消费者群体。
通过这种广泛而多样化的接触点,品牌能够打开新的市场,吸引新的消费群体,实现“圈层增量”。
3、不只是曝光,更是信任&好感
户外广告的物理存在感,也增强了品牌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到品牌信息,潜移默化中,对品牌的认知度和信任感都会增加。
例如奥乐齐在地铁上宣传平价商品,为各类逼真物料打上醒目的标价,来往行人能够一眼看到价格、产品和品牌,同时又建立起了品牌信任及好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品效双增。
04
看看那些玩出花的品牌,
在户外如何「撒欢」
当然,在户外「撒欢」的品牌,它们的创意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视觉呈现,还可以巧妙地融入了场景、情感和互动,真正与消费者的生活发生关联。
1、天猫:既是行李,也是好运
天猫了抓住了“喜提好运”这一广泛流行的文化符号,并将其与机场行李传送带的功能巧妙结合,打造出了一场充满互动性的户外广告。
这一创意不仅引发了旅客的好奇与期待,还通过“好运”这一概念带来积极情绪,潜移默化地增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从品牌的角度而言,不仅传递了品牌的寓意,还巧妙借势消费者旅途中的情绪,提升了品牌的亲和力与记忆点。
2、滴滴专车:小小车窗,细微之处显温暖
在冬季这个特殊的时节,滴滴专车则通过一系列贴心的文案,用车窗广告传递温暖。
每一段简短而暖心的文案都像是一股暖流,为奔波的旅客带来一份心灵上的慰藉。滴滴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品牌看起来更加贴心和人性化,还在寒冷的现实中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情感上的“温暖陪伴”。
总有温暖在路上,总有滴滴陪伴你,冬天的寒冷和品牌的暖心,让季节成为品牌力的助推器。
3、名创优品:巨型高吊盲盒,打造「大大大事件」
传统的形式不够新颖,那就以体积助力。
名创优品的盲盒节广告,以一种大而大胆的视觉方式吸引了路人的目光——巨大的高吊盲盒和标志性的笑脸logo,成为人群的焦点。
这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一种互动的邀请,让路人拍照、分享,形成了强大的社交媒体传播效应。
搭配上符合大众情感需求的文案,名创优品不仅仅是在卖商品,更是在传递一种积极、愉快的生活态度,吸引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认同。
结语
经济低迷,品牌应该以穿越周期的长远眼光看待品牌价值,与其把眼光集中于精准的内卷,不如同时挖掘户外广告的独特潜力,结合现代化广告技术和社交媒体优势,更好地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不止有产品,更有我们想要传达的价值及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