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势下,企业还要持续地投入品牌建设吗?专业的品牌人、市场人、公关人对企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吗?
群玉山与知名自媒体人程前Jason,邀请了15位品牌创始人、企业高管和教授学者,请他们谈谈各自的看法。
以下为15位朋友完整的内容分享
*排名不分先后,以收到分享内容的时间为序
王艳辉
方太油烟机产品线总经理
我和大家一样会感受到这是一个更糟糕的时代,但同时我会觉得这是一个更好的时代。更糟糕的时代,是因为当下可能做业务会越来越困难。但是,更好的时代,我的感受是,这个时代只有真正做品牌,才能发挥强大的威力。在这个时代做品牌,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叫做:「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什么叫「向下扎根」呢?这个时代的品牌可能和以往有所不同的是,你只有不断地往技术去探究,不断地往用户去探究,建立跟用户心与心的连接,和用户同频共振,你的品牌生命之树才有了强大的支撑动力,这叫做「向下扎根」。那么品牌的「向上生长」在于哪里呢?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品牌可能要抛开一些所谓浮在表面的产品卖点,寻求真正属于你和核心用户之间的共鸣。比方说,对这个世界的独特价值观和理解,这会是品牌和用户之间最深层次的纽带。另外,在这个时代,品牌需要有对更美好生活的真正表达。品牌对世界创造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品牌让这个世界更美好的实现方式到底是什么?品牌需要对这个世界有更美好的深层次的表达,这个就是品牌的「向上生长」。「内卷、向下卷、卷价格」这些都是容易的,但「向上卷、向上生长」是困难的。但越是困难的路子,可能反而是越容易的。所以一句话——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做品牌的人应该坚信「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杨亮
哔哩哔哩副总裁
现在,人的注意力资源几乎都分配给了内容平台。所以,几乎所有商业行为都离不开内容平台来进行,包括品牌、销售等。因为当前有些领域遇到了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大的问题,内容平台提供了一个快速解决方案,用算法把注意力资源直接转化为销售数字,省去其他环节。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客观存在大量这样的需求。但是要注意到的是,这里面省去的环节就是品牌。如果一家公司没有了品牌,那它也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我,也就失去了原有应该有的利润空间,成为了代工者。更可怕的是,一家公司如果失去了品牌,它的组织就会失去创新力和主动性,因为这些东西是由品牌愿景来驱动的。所以,对于有自我意识的商业个体来说,不是讨论做不做品牌的问题,而是讨论如何在内容平台怎么做品牌的问题。也就是:持续不断输出内容,将曝光转化为关注,将关注沉淀为口碑和心智,通过符合预期的消费体验,把自己打造成内容平台的热点符号,与平台形成健康、平等、共生的生态关系,最终形成品牌沉淀。
丁俊杰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
我们处在一个众声嘈杂的时代,信息源多、消息源多、说法多。在这样一个时代,企业要被社会正确地认识,必须有一套体系,这套体系我认为就是品牌。品牌,我的界定就是,在众声嘈杂中,它是企业的定海神针。
第二个,不管企业做得多么好、多么顺利,都会遇到沟沟坎坎。比方说,竞争者的有意陷害,意想不到的舆情,无意当中的一些错误做法等等,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在这种情况之下,品牌就是企业的护城河,就是企业的护身符。
再有一个,在这个众说纷纭的时代当中,品牌是让社会,让企业的利益共同者,让上下游的合作者,尤其是让消费者,认知你或与你达成共识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当然对内,品牌也至关重要。咱们常说企业的内部要形成有效的价值观,让企业的员工要能引以为傲,要能够有归属感、自豪感,品牌是最有效的让你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和方法。
企业做品牌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比方说,企业产品多、产品种类多、产品功能多,跟消费者沟通起来要求的时间久,甚至距离长,而品牌却能一句话就把企业的产品和功能用信赖的方式让消费者理解。所以,品牌也是企业与消费者快速沟通的利器。更重要的,品牌是百年老店持续发展、永续经营的最终体系。
严钰博
巨子生物董事会秘书、首席产品官
与其说为什么要做品牌,不如说为什么我们不去做品牌呢?当丰饶经济环境下,供给大于需求,竞争变成贴身肉搏的价格战,消费者为什么坚定地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我想这就是非常微观的、具象化的,有品牌和没有品牌的区别。
品牌是一个鲜活的人,有自己的性格特色、价值主张,想做、要做和不做。做品牌的过程就是系统性探索人格的过程,从而去激发和影响更多认可品牌的用户,让用户除了获得产品和服务以外,功能性价值和情感价值外,更获得意义感、存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非常庆幸的是,我们的企业也持续地走向了建设品牌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这个世界可以因为我们的品牌而变得有一些不一样,哪怕只有一点点。
yisa 何一
东边野兽 创始人
越是在存量时代,品牌建设不仅不是无用的,恰恰是一条真正的求生之路。因为没有流量和渠道红利的时候,无差别的增量机会少了,所以品牌想要活下来,必须要问自己是谁的问题,必须要去探索这种根本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哪的问题。这些都是品牌建设最内核的价值。
过去,我觉得市场可能对品牌建设或者对品牌有很多误解,认为品牌预算是相对比较务虚的、割裂的,认为品牌预算是一个有去无回的费用,但其实我一直特别相信品牌。有效的品牌建设是在建资产,而资产最核心的特点是在长期来看,它是帮你省钱的、能够被复用的、有复利的,而且它能够成为营销和销售的核心杠杆。所以很多人会以为东边野兽在品牌上投入了很多费用,但其实我们不但没怎么花钱,我们用创造力去解决很多问题,而且整个品牌建设和品牌认知能够帮助我们节约很多的渠道费用、BD费用,甚至投放费用。因为,当品牌可以用吸引力的法则去筛选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时候,其实是非常高效的一种传播和触达的方法。它也能够让品牌以更合理,甚至更有优势的价格和姿态去与市场交换资源。所以,品牌部绝对不只是一个花钱的部门,它其实是公司所有部门价值的一个放大器和一个联通器。当然,好的品牌建设需要好的人才。过去十几年,其实整个市场就没有特别关注于品牌的建设,所以我们的人才是非常稀缺的。品牌人才是特别难以短期去养成的。渠道和营销方法的变化很快,工具越来越AI化,但我一直相信,越是追求短期效率的技能,越是容易被替代。品牌的能力包括人才力,它需要很多文化的、人文的素养,非常综合,也需要思辨力、判断力、人生阅历,所以底层非标型的能力才是一种真正的人才壁垒,我们反而应该特别珍惜品牌人才。作为创始人,我一直觉得没有创始人是不看重品牌力的,因为创始人是真正对公司长期价值负责的人。只有品牌力能够带来长期的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只有品牌力能够为消费者、为市场、为这个世界带来影响力。我相信这个才是创始人不同于某个部门负责人的真正的KPI。所以,在今天,品牌不仅仅不是务虚的一件事,恰恰是最务实,甚至是一种更重要的生存能力。
铁皮 永璞咖啡创始人我觉得好与不好的时候都应该做品牌,品牌是长期经营形成的。一个品牌就像一个人的性格。一个有个性的人,更容易被记住;一个有自己价值主张的人,更容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没有品牌就像一个人没有个性、没有自己的价值主张。如果大部分人都这样,想想还是挺可怕的。
刘列
OPPO全球副总裁
做品牌犹如做人。让更多的用户了解品牌、信赖品牌,就好像我们希望更多的朋友了解我们自己,喜欢自己一样。那你当然需要经常性地、不间断地在所有共同的场合里面去交流、去表达自己,更需要用符合自己表达的一致行为去证明自己。这不就是一个品牌持续经营的基本逻辑嘛。所以,如果没有当前形势下这个问题的前提,我认为似乎不会有人去质疑持续性品牌投入的必要性吧。
那现在有这个前提,也就是说当前经济形势的确不太好,企业的钱也都不太多,预算都减少了。换个角度想,难道口袋的钱少了,咱们连亲朋好友都不要了?这些让他们在茫茫人海、芸芸众生里面记住我们、喜欢我们、信任我们的这种交流也都不要了吗?日子不好,可以聚的时间少一点,可以换一些花钱少的相聚嘛,朋友未必请客吃饭,也肯定会有很多有趣的相处之道。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甚至说是一个误区。很多人会把品牌投入和产品营销投入区隔开,甚至是对立。难道产品沟通不是品牌特质、品牌利益传递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吗?所有的产品沟通,产品营销投入,不应该去成为品牌投入的一种传递方式吗?所以,又好像做人一样,你未必总是有一个正儿八经、正规的大舞台去宣讲自己吧,甚至没有。但你做的每一件事情,甚至每一件小事都可以是在塑造自己,塑造你的品牌。总之,我觉得问题不复杂,大家平心静气,排除掉外在的干扰,想一想事物简单的、纯粹的本质,可能都不会有这些疑问了。
May 珂蔓朵 CEO越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越需要长期主义,越需要做持续的品牌建设。只有真心投入在品牌建设上,品牌才能建立消费者心智,才能有中长期的业务发展。
徐丽
幸棉 联合创始人
说到品牌建设,很多人会习惯性地觉得花大价钱去拍品牌TVC、投户外广告这种大规模的营销活动才叫品牌建设。在我们内部看来,跟消费者接触的每一个触点,包括像产品、包装、详情页、客服等等,共同建立了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让消费者更加清晰我们品牌的理念到底是什么,尤其是在品牌初期阶段,拍得再精美的品牌TVC都不如让用户收到交付超预期的产品更能够记得住品牌。现在消费者能够接触到的信息渠道真的太多了,跟十几二十年前的电视广告时代完全不一样,品牌靠一条广告片就能家喻户晓。以前大家都说品牌力是护城河,但在这个时代,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迭代才是最大的护城河。而品牌建设更应该是一种长期主义,企业要做,但不应该本末倒置,这应该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陈晓燕
复星全球合伙人 豫园股份总裁助理
美丽健康董事长我一直相信做好一个品牌是需要用时间来证明与累积的。我们常把品牌与营销放在一起说,如果我今天用一个女生来形容的话,营销是让更多的人认识你,也许你今天化一个美丽的妆,穿一件漂亮的衣服,到人多的地方去,这件事情也许就会发生。但品牌是让更多的人认可你,认同你,并且信赖你,需要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与价值观。所以做好一个品牌,一定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长期的投入。
周骏
群玉山咨询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创意官
商业一定需要品牌,这其实是一个常识。在很多年前,社会上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讨论,就是叫读书无用论。那个时候大家都在讨论一个造火箭的不如一个卖茶叶蛋的,那如果真的是这个样子,人们还有没有必要去读书?知识是不是还重要?这其实就是一个短期利益的急功近利似的看法。当然,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它其实就是一个荒诞的笑话。但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这样子荒诞的笑话发生的几率还小吗?或者说还少吗?读书是不是重要?它就是一个常识,但就算是常识性的问题,在特殊的时间段之内还是会有人对它持怀疑的态度,对它持一种不确定的看法。对短期利益的恐慌和焦虑往往都会使人失去长期的稳定的一种判断。所以就算它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我们都要把它捡起来,把它捧在手中,把它给擦亮,让它闪闪发光。
汪涛
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会长
《珞珈管理评论》主编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何公司的品牌建设都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久久为功,尤其在今天面临的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下尤为如此。在当下市场竞争愈发趋于激烈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公司可能首先会想到的是通过降低价格,以价格战来去应对市场的竞争。但是我们所有人都知道,价格战对所有的企业来讲都是一场没有前途的自杀之旅,而唯有打造品牌,才有可能会将企业拖出价格竞争的恶性漩涡之中。我想之所以在今天我们有很多企业还在纠结于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很多公司都会把品牌建设和品牌方面的投入理解是一项费用,因此当公司预算一旦紧张,我们第一个消减的就是这个成本费用。但是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品牌建设与其说是一项成本费用,还不如把它理解为是一项投资。如果是从投资的角度来理解,我相信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就会更加显而易见了。
孙何方
HEFANG Jewelry 何方珠宝 品牌创始人兼设计师
我觉得不只是需要做品牌建设,而且需要长期地做下去。听起来好像很官方,但这句话就是每一个创立品牌、愿意长期做品牌的人必须要提前做好的心理准备。长期主义,顾名思义是需要长线来观看这盘生意,有点像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今天撒下去的每一颗种子,我做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为了这个品牌能够不断地修正,不断地更好地成长,不断地累积,让更多的消费者去了解它,且是一个长期主义。不能说今天做了一个动作,就马上要看到效应。这样子的短期效应可能更适合一些白牌,所以在我看来,品牌和白牌是有区别的。你可能要在比较长远的之后才能够获得一定的收益。但是做白牌可能就是现在火什么,时下最流行什么,就立刻去做,然后没有太明显的logo,或者跟其他人做的是一样的。白牌的成本、投入都会相对来说更低一点,所以就能够收获短期利益,迅速见效。但是品牌不一样,它需要耐心地成长。
其实,长期主义的品牌建设和品效合一是不冲突的。在建设品牌的过程中,可以把一定的费用给到纯粹的品牌建设、品宣,来让消费者不断地了解你。同时,也需要把一部分钱花在品效合一、需要看到投入产出比的部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两者搭配可能会更适合现在的经济情况。
品牌是需要一些营销事件来发声的。品牌活动一次又一次地举办,是让消费者不断地从活动中去了解这个品牌,知道品牌的价值主张、核心竞争力和理念是什么。这叫educate教育,影响消费者。如果说我们都不去做这种纯营销型Branding品牌向的活动,那又有多少消费者会知道呢?营销事件是帮助品牌去扩大它的声量、影响力,让更多消费者去了解它的一个渠道和窗口,是很有必要的。像我们非常熟悉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些品牌,包括我们熟知的 LV、 Gucci 这些奢侈品。为什么上百年的品牌依然还在坚持不懈地长期地去做品牌宣传、品牌教育?因为一代又一代新的消费者不断会产生,同时老的消费者也可能会逐渐地离开,那么就需要一次一次的事件和发声,让消费者不断地想起我。这就是我认为品牌营销、品牌建设是需要长期做下去的原因。
我经常说,从事情表现出来的状态,你就可以了解,为什么它不成功。说句很不恰当的比喻,可能跟商业没有什么关系,就是我们喝水的杯子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三角形?不是方形的?因为我们喝水的时候,水需要去一个地方来流进去,方形有两个口,三角形也不合适。其实有些东西,它是有天然规律和合理性的,包括市场经济。所以,当它不存在的时候,一定是它相对不合理。
除了长期主义之外,第二点我还想说,品牌主张的理念一定要和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保持一致。怎么说呢?就比如一个科技型的品牌,技术含量很高,可能主张的理念和宣传的口径就是技术性。比如大众 Das Auto,我就很记得它这句话。作为一个德国牌子,它想体现的就是我厉害的是我的核心技术,我是个技术咖,但是你不要纠结我的外观,我不是一个纯纯的美的品牌。喜欢美的可以去买更流线型的、设计感更强的其他品牌。反之,有一些品牌可能它会不断地去宣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但实际上产品可能又不是科技含量太高,这样子就会形成一个产品和宣传方向是背道而驰的现象,会给品牌带来一些挑战,消费者可能就会不够认同。所以,在品牌宣传的方向上,要和自己产品最核心的竞争力保持一致。最后,我还是坚信品牌建设一定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苗树
小仙炖鲜炖燕窝董事长、CEO
今年是我跟我太太林小仙共同创立小仙炖品牌的第十年。十年来我们都专注于炖好一碗鲜炖燕窝和服务好我们的每一位用户。对小仙炖来说,品牌建设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认为品牌是我们企业穿越周期、持续经营、实现社会价值的核心保障。对我们来说,2024年当前的阶段,我们正致力于通过专家、科研的力量推动燕窝的产地分级和产品标准化建设,能够让消费者更简单地辨别燕窝的品质,也不断提高整个燕窝行业的品质标准。同时我们持续通过科研进行中医研究和营养研究,帮助消费者科学全面了解燕窝的营养价值和健康益处。此外,我们也将围绕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持续创新产品和服务,这些都是需要专业的品牌团队一起来完成,是我们最核心的工作之一。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专业的品牌建设,帮助我们实现我们的使命,让滋补更简单,传承中国千年的滋补文化,为更多的人带去健康的生活。最后,希望更多热爱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且认可中式滋补养生的品牌人才,能够更多地了解和加入我们小仙炖的事业。
周朔
京润珍珠CEO
企业是否值得长期投入品牌端的建设,我的答案是完全的肯定。因为我觉得一个企业它做的事情可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生意的层面,一个是品牌的层面。
从生意层面的角度来讲,追求的可能是短时间内的利润变现,尽可能地让投资人看到明确的回报,尽可能在生意的角度赚到钱。还有一点就是,品牌其实不是一个虚词,它是需要时间进行积累的。所以用一个非常俗的概念来套的话,我觉得品牌是必须要按长期主义的理念进行发展的。所以短期和长期利益之间的这个区别就会决定了是否要去做长期的投入。品牌应该是长时间去塑造价值感和品质。这个价值感不是说一定要卖得贵,而是要让消费者不断地去相信你、了解你,而不只是靠促销和低价去取悦短时间内想要去实现购买的人群。但反回来,从生意的角度肯定是以销售作为主流,尽可能的生产库存变现占据市场的份额,有一定的声量,甚至拉新流量。但这个背后它可能会有一种亏损的逻辑,一种短时间内不断投入赢取消费品市场短期繁荣的逻辑。这两个逻辑的背后有区别,一个是要做长期的有投入的事情,一个是要做马上能够看到结果的事情。
既然我们选择的是品牌,那就需要做长期了。品牌这种长期的投入,也会有不同的观点。什么叫做品牌?是不是请一个代言人不停地打广告,不停地做曝光,就是做品牌了?我觉得品牌的核心应该是跟消费者进行长期的双向沟通,有来有回的沟通,而不是单一输出信息的行为。其实营销学在英文范畴内有个特别精准的翻译叫Marketing Communication。这个Communication就是交流的意思,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如果你只是单纯做Marketing,那其实是一种销售。Communication是你尊重消费者,进行有来有回的沟通。这个沟通才能让消费者更加了解你。而且作为一个品牌,作为一个做产品和服务的主体,你才可以更加尊重并了解消费者。跟消费者长期的沟通,不是单一的投放行为,不是花钱就能够产生结果的行为,而需要坚持,需要尊重,需要基于认知和需要,做到一个非常扎实的心态去做长期的互动。所以,企业需要长期投入品牌建设,长期坚持进行消费者的沟通和交流,无论基于什么样的平台。可能是一个内容电商的平台,可能是一个信息发布的平台,可能是一个单向品牌曝光的平台,也可能是一个跟消费者面对面产生销售和服务的平台。但是企业只有重视消费者,进行长期的交互性的沟通,才能让你的产品服务很有理念,真正走到消费者的心里。而且知道消费者是怎么想的,才能够走得长久。否则如果只是单向沟通、单向曝光,短时间内可以把流量做得很大,但离品牌还有差距,所以在品牌经营这件事情上,我们确实需要和很多非常成熟的欧美奢侈品进行学习和了解。所谓奢侈品,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塑造的,必须有长时间的沉淀和基础。这么长的时间和基础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在消费者的心智中产生了非常强的认知。有这样的认知,才有塑造价值的基础,有塑造价值的能力,才可能去销售出溢价。当然,有一些好的、长期的品牌也不是以卖高价为主。
京润珍珠做了30年,坦白讲我们并不是一个特别会打广告的品牌。我们的广告打得很少,甚至在这方面不太善于花钱,花一分钱我都很紧张,但是我希望能够做到长期的真正面向我们的用户,不断去沟通,让用户觉得是被尊重的,让用户感觉到品牌的发展是基于大家的认知不断去进化生长的一个过程。我们会长期做品牌,但是不会在品牌端做无谓的投放,我们会做一些扎实、很慢但是能够产生长期结果的事情,所以希望我们这样一个品牌能够在大家的见证下有更好的发展。 对于新锐品牌来讲,可能大家的追求并不一样,立场不同就不评价了,但是我会以这个作为一个镜子反观自己,希望自己所经营的这个品牌能够扎实、良性,真正符合生长的规律。
段淳林
华南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
到目前为止,对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讲,创建一个强大的品牌仍然是个伟大的目标。
首先,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来讲,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目前提出了品牌强国、文化强国、质量强国、数字强国的很多战略,其中高质量发展和品牌战略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发达国家像是美国,在九十年代其实也提出了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发展,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要上一个台阶,必须走高质量发展和品牌战略的道路。
第二,从产业升级的角度,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产业实际上在改革开放初期到改革开放前几十年的发展,其实大部分都是定位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我们是世界的加工厂,中国的产品就意味着一种价廉物次的形象,但是经过四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品牌已经走向非常强大的一个阶段。从产业的角度来讲,我们要实现产品升级、技术升级、产业和产业价值链升级、品牌升级,才能在世界竞争的格局里有中国品牌的一席之地。产业如果不升级,就没有核心竞争力,随时有可能被替代。那个时候我们为什么成为OEM世界工厂?就是因为我们的人力资源成本和原材料成本比较低。当这个成本提升以后,从产业经济梯度转移的理论来看,它立刻就转向了其他的领域。
第三,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讲,中国的企业发展到今天,只打性价比是没有出路的。从另外一个角度,中国市场足够大,中国的很多企业说:我就是打价格战,我就是卖低端的产品,我就不做品牌方面的投入,可能也有一定的生存之道。但是从长远来讲,品牌要想持续地发展,在品牌上的持续投入是一定要的,特别是从品牌战略发展的角度来讲。我举一个例子,大家知道华为的手机,经过十来年的发展,把品牌从很低廉的一个品牌形象上升到了高端的、高品质的、销售也卖得比较好的品牌。比如说,还有海尔的卡萨帝,今年的销售额是398亿,我们看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也到了一个品牌价值爆发的阶段。品牌的投入能带来高附加值,也能带来持续的生命发展。对于企业来讲,要不要做品牌的投入是一个博弈,一个短期投入和长期回报之间的博弈和平衡。但是我们看到强势的品牌都是从小品牌发展来的,所以这就是考量一个企业家的智慧,企业家有没有长远的目标?有没有长远的战略思考?有没有选择不做什么的决心和毅力?有没有把品牌当成是一种信仰的执着?其实我觉得都是非常非常的重要。中国企业的品牌其实从质量上来讲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标准,但是缺乏的是文化的、精神的和生活方式的理念。也就是说,从卖一种产品功能,到卖一种个性化的符号,再到生活方式的转变,我们中国的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个方向其实是中国企业能够持续发展,能够持续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非常重要的战略发展目标。
第四,从消费者的层面来讲,四十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尽管也有不同层次的需求,但是高层次的需求还是越来越多的,所以当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生活的品质发生了提升,消费的升级就是必然的。但是消费升级以后,我们的产品能不能跟得上?我们的品牌的创意、时尚感、设计和其他很多的方方面面能不能跟得上?其实是考量中国品牌能不能在市场有非常大的敏感度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一个方面。所以,从消费层面上来讲,其实消费者的忠诚度也是可以增强品牌附加值,增强品牌议价能力的。
最后一点就是,一个伟大的品牌其实需要讲好一个伟大的故事。当然,在中国讲品牌故事,不像西方很多欧美国家的品牌大部分都是讲创始人的故事。中国人讲品牌故事,首先要和我们的国家战略,也就是我们的价值导向、价值观要相匹配;其次要找到品牌自身的DNA,找到品牌文化的核心理念,沿着我们独有的路径来讲好自身的品牌故事。很多企业实际上做得很好,但是讲得、传播得不够。我们对国外品牌做了一个研究,企业在品牌上的投入大概占销售额的比例平均是百分之十几,甚至是二十几,加上渠道会更多。但目前中国企业的品牌投入是相对少的,大概平均在5%左右。当然这几年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然是不够的。
当我们把一个企业的品牌建设从长远战略的角度去思考的时候,其实解决了持续发展的问题。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品牌其实意味着你的核心竞争能力。品牌不解决你的生存问题,它一定解决你的发展问题。品牌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也是最难建设的一个课题,所以要有决心,要有韧性,要有持续投入的毅力。当然,我觉得品牌也是一个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生命力所在,对一个企业的持续发展来讲非常非常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