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看带货直播的姚素馨 来自快递都寄到公司的啊嘿哒公关
俞敏洪说,钱他安排了,公司是送给董宇辉的。
有多少人相信?
作为PR,比瓜更好看的,永远是舆情的反应:
俞敏洪都这么努力拉中国好(前)老板人设了,信的不少,不信的也一抓一大把。
但,信的也骂,不信的也骂。
还能说句俞敏洪做得很体面、算是厚道的,大概率是既不买股票、也不买东西的局外人。事不关己。
01
讨论相不相信之前,先要把相信什么搞清楚。
这是专门讲公关的公众号,如果要在PR层面讨论,公告、俞敏洪小作文、董宇辉小作文这些公开文本,通读是最基本的。通读是指:每句话是什么意思,什么目的,读完脑子都有基本判定。
再说一遍,这是对公关的要求,不是对公众的要求。公关对于公众,没有任何要求。永远没有。
俞敏洪说的:
经东方甄选董事会讨论同意,不管与辉同行公司经营如何,都给予宇辉有吸引力的保底收入(现金+股权),以示对宇辉价值的肯定。为了确保宇辉能够按照他自己的意愿来设计与辉同行的未来,并尊重他对于知识和文化传播的兴趣,我和董事会对于与辉同行的收益没有做任何要求,他可以专注于推荐书籍、访谈作家和文旅推介。同时我承诺,除了可以得到全部保底收入外,如果与辉同行有收益,宇辉可以继续得到公司净利润的一半分配。
与辉同行就要独立了,为了向宇辉表示感谢,除了已经支付承诺的全部待遇,我已恳请董事会及薪酬委员会并取得同意,把与辉同行的全部净利润奖励给宇辉。同时,宇辉持有与辉同行所需的股权购买款,我也按符合上市公司规则和公司章程规定的方式予以安排支付。为了确保与辉同行业务的正常运营,东方甄选经董事会同意将研发好的信息系统无偿交付与辉同行使用。
董宇辉说的:
为了不引起后续误会,此次要在这里说明的是,在与辉同行公司成立后,我个人及整个与辉同行公司的团队,都得到了很好的待遇提升,俞老师也多次给我们发了超越期待的奖金。
另外,收购与辉同行所需的股权购买款,俞老师也按符合上市公司规则和章程规定的方式予以安排结算。与辉同行也将有能力,维持未来一段时间的公司运营及房租,员工工资等支出成本。
这几段,其实就是在说明这次拆家的方式。
不过,不管是这几段话,还是3个文本的全文,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人,能够读个大概齐的应该也不超过10%。乐观估计。
02
拆伙之后,不待见俞敏洪的主要分是2个流派。
一派,觉得俞敏洪给多了,拿公司的钱(相当于股民利益)做好人,败家玩意儿;
另外一派,觉得俞敏洪没给东西,这些本来就是董宇辉的,送个屁,就会往自己脸上贴金,不要脸的玩意儿。
那就先算算账。
明账上有2个数字。
7658.55万,这是董宇辉收购与辉同行的价格。
1.4亿,这是截止6月30日,与辉同行的所有净利润。
现在还有媒体说董宇辉拿了2亿多,就是把这2个数字加起来。这种纯扯淡的说法,也有人看。
03
怎么理解这2个数字。
7658.55万这个估值,我看到的时候也很震惊。不太严谨算法,与辉同行净利润是1.4亿元,估值对应市盈率仅有0.5倍。低到完全没有见过的程度。
再仔细一看,7658.55万元就是与辉同行截至6月30日的净资产数额。什么意思?就是这个估值只计算了椅板凳摄像头,别说品牌价值,平台上2000多万粉丝也是不值一毛钱的0元购算法。璩静当年买个百万粉丝的号也花钱了呢。
坦白地说,这种估值算法,但凡东方甄选是个国企,铁定判个国有资产流失。
客观上,这就是“贱卖”。即便董宇辉真金白银自己现掏7000多万出来,价格本身也是个放水放血的白菜价。
04
其实,董宇辉的薪资是多少,一直没有明确数字。这次倒是可以做一些推论。
在与辉同行阶段,董宇辉的收入分为2部分:保底收入(现金+股权),以及公司净利润的一半。
前半年,公司净利润是1.4亿。俞敏洪的说法是,母公司一分没拿全部留在了与辉同行。
净资产和净利润是不同维度的财务概念,不能直接加加减减。
但是,净资产肯定是包括公司账面上的现金的,而公司账面上的现金应该是包括未分配净利润的。
一样都是截止6月30日,包括工资在内所有支出都付掉之后的净利润1.4亿,而公司全部净资产是7000多万,很大概率净利润是分掉过的。既然东方甄选没拿与辉同行一分钱,那么净利润的分配只能是与辉同行的团队。可以再读一遍“除了已经支付承诺的全部待遇,我已恳请董事会及薪酬委员会并取得同意,把与辉同行的全部净利润奖励给宇辉。”
说得更加明确一点,估值7000多万的与辉同行,应该不是欠董宇辉钱,拿个公司抵扣,而是该付的都付完之后,给他一个名义上“只值”7000多万的公司。
05
股民觉得,你凭什么安排,东方甄选是上市公司,你这个做法侵害所有股东利益。
06
定调,指一定程度成立,也不是说所有人都同意。
世界上不可能存在所有人都同意,都说你好的时候。我说过一万遍了,但凡我有这个本事,我还干什么公关。
一定程度,没有具体阈值。有的事儿,90%的人说你好都不管用;有的事儿,能有半数支持就能扛过去了。
舆情系统能够提供“绝对”数据,但实际上算不算“定调”了,是个纯人工的活儿。也不要指望AI。
07
定调,不是你想说什么,而是你说的别人是否认同。
有些所谓“定调”,其实就是自说自话。对于舆情的走向,正面作用微弱,负面作用明显。发了不如不发。
俞敏洪的“送给”这个定调,缺少钱怎么付这个最重要的核心信息,所以定得半死不活。假设,俞敏洪明说这钱我私人账户替董宇辉出了。两头摆平。
08
对于东方甄选和俞敏洪来说,“公司送给”、“利润留给”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用我们社群里同学的话说,作为PR,是我我也会说。
罗永浩已经把俞敏洪死死钉在“铁公鸡”的位置上,抠搜人设完全覆盖了之前新东方学校捐赠7亿桌椅板凳拉出来的大气形象。
这半年来,俞敏洪的正面太少了。他自己也说,出现就会挨骂。这次拆家,必然引起巨大舆论关注。重要节点,可不得拉一波好感么。员工离职这个俞敏洪被按在地上摩擦过N次的话题,只有“慷慨体面”可以救啊。这也是唯一的解法。
09
解法没错。执行有问题啊。
昨天群里一直都在讨论,他自己能不能说“送”。更好方式也不难想,甚至也很常规,就是让第三方来说“这就相当于俞敏洪送给董宇辉一个公司啊”。
问题在于,没有哪个第三方在当时发这个内容,能够获得足够的曝光量。没有足够曝光量,就不足以形成对冲。
说得更加明确一点,除了俞敏洪自己说,其他人说都没人在乎。除非是罗永浩说的。
没办法了,俞敏洪只能自己说。
10
俞敏洪和董宇辉共同提供了大量关于俞敏洪“大气”的具体信息。不卡资源、都帮着弄、免费给支持等等,对与辉同行公司和对董宇辉个人的都有,而且字数不少。
这些“正面”,不管是被认为是口头客气、表面文章,还是在基本传播规律面前,都是传播力不够的。
另外,关于“大气”的信息接收,还需要身份作为支撑。比如你办过公司或者至少做过高一点的管理岗,你才会知道给与“政府对接”是什么级别程度的支持。或者,你才会知道弄个办公室不是你以为的那么容易。
总体来说,公关可以放这些信息,但是放的时候自己心里也要清楚: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即便是有细节支撑的这类正面信息,不能增加“背书”,成为对他好的证据。
11
只能自己说,又没法完全说清楚,就变成了现在这个局面。
这说明俞敏洪包括公关在内的能力不行吗?
不是。
除了过于明确地说“送”,这部分存在一些可讨论余地,整个信息公布过程完整、流畅、到位。
嘴炮王者除外,觉得俞敏洪不行的话,想想能否提出效果更优的可执行性方案。
12
我自己相信,俞敏洪和董宇辉都是非常体面的人。在不得不结束关系的情况下,这已经是很上台面的做法。
当然,有质疑的人,依然可以质疑,可以觉得俞敏洪就是在耍花样没说真话,就是忒不要脸。
而公关最重要的是记住,觉得只要说出真话,就不需要公关,是大错特错。
他们不相信你,跟你说的是不是真的,不一定有关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