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你一定注意到了这些现象:
国外的微软、亚马逊、谷歌,国内的阿里、字节、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公司都在“降本增效”,不断陷入裁员、降薪等风波之中。
各级事业单位及央企国企也开始不断爆出“裁员消息”,中小民营企业纷纷面临倒闭,以及众多35岁以上人群失业找不到工作。
曾经的明星公司,在经济下行的周期中显得“日渐凋敝”;曾经的优质男女,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光”;甚至你身边的小商贩也会感叹“这几年生意不好做喽”,仿佛一夜之间全世界人民都丧失了希望。
社会究竟是怎么了?当下的创业者还有没有新的机会?政府提出的“新质生产力”到底能否助力企业逆风翻盘?到底应该做什么?
这篇文章,我希望只用一个最简单的原理,解释上面的问题。(不过在开始之前呢,先看一个故事——)
一、年入225亿元的故事
有这么一双鞋,它因为“太丑”而被称作“时尚灾难”:
2004年,《时代》杂志称它是全球50项最糟糕的发明之一;
2007年,《Maxim》杂志将它列入为发生在男人身上最坏的东西之一;
Facebook上还曾有一个专门反对它的组织,扬言要烧死这个“丑家伙”。
就是这么一个丑东西,一年竟然能卖225亿元,在社交平台上的话题浏览量高达10亿+。
它就是洞洞鞋第一品牌——卡骆驰。
2023年,卡骆驰在全球累计卖出1.2亿双洞洞鞋,平均每分钟卖出228双。全年收入218.48亿元,毛利率达60%。
洞洞鞋的产品具备一下几个特点:
1、创新。卡骆驰用13个孔设计的划船鞋,延伸出大众日用消费品,它的产品形态简单且辨识度高。
2、质优。卡骆驰买断croslite闭孔树脂材料并申请了专利,这种材质既能抗菌,也能防臭,将新材料进行了市场化。
3、先进生产力。卡骆驰代表了一种创新思维的生产力,从内卷极度严重的鞋品类还能切出“洞洞鞋”的新物种,可以说是用简单创新为行业带来驱动力。
这不正是新时代所谓的“新质生产力”吗?卡骆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尽管它在发展中也经历过很多次调整,比如品类的扩张导致的危机等等,但总归通过调整又回到了增长路径。
大家都知道,新质生产力的催生有3个因素,一是技术革命性的突破,二是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三是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这三条路,都能催生新质生产力。但一般企业应该选择哪条路呢?
技术革命不行,人工智能、新能源、新医疗,一般企业根本接触不到;
产业深度转型也不行,因为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产业,只是产业中的一个小零件;
在我看来只有第二条路才适合大多数企业——通过生产要素的创新配置,也就是“创意+创新”的方式,创造性提供新的增长点。
二、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原理解读
市面上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解读,无一不是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的摇旗呐喊,有学者提出了一条新质生产力的公式:
生产力1.0版——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即传统经济模态下的手工业劳动模式
生产力的2.0版——生产力 = 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强调科学技术带来的驱动和解放
生产力的3.0版——(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就是产业旧元素的新组合
可是,一般看到这样的解读到底有什么应用性意义呢?它们只是用概念解释概念,却不教你企业如何干。
实际上,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就一个原理:熊彼特创新利润原理。
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他还强调,只有创新才有利润,创新的利润是短暂的,因为对手会学习,所以需要不断创新。
由此,他提出企业创新利润的5种方式:
⑴创造一种新产品或给老产品一种新特征;
⑵创造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⑶开辟一个新市场,这个市场以前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⑷采用一种新的原材料,或者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同样不管这种供应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
⑸创造一个新的商业组合,建立或打破一种垄断。
熊彼特的创新利润原理的提出,是针对于“企业周期论”的。为什么要创新?创新的根本起源是企业都有生命周期,企业要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最终死亡。组织也一样。
为了应对这种周期论和宿命论,企业必须要创新、不断创新,才能拥有第二增长曲线,才能基业长青。
新质生产力说的就是这个问题,针对企业/组织熵增陷入无序时的应对方案。简单地讲就是通过创新拥有第二生命,也就是熊彼特说的“创新利润原理”。
三、打造新质生产力的5个路径
回到“企业如何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问题上,无非也就是熊彼特提到的5个路径:
1、创造一个新产品,或者给老产品一种新特性
周星驰的喜剧电影中,曾经出现过很多无厘头的产品设计,比如“表明上是一个大哥大,实际上它是一个刮胡刀”,还有什么“刮胡刀吹风机”,“鞋拔子吹飞机”等等。
这种无厘头的创意,其实揭示了一种新产品创造的逻辑:产品属性的混搭。
人类的发明都来自于自然界,自然物的属性为人类所借鉴而诞生新产品,这是一条发明的规律。
比如人类借鉴蜻蜓发明了飞机、人类借鉴蝙蝠发明了雷达,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就是创造力,就是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企业如何创造新产品,就是借助于其他“物”的属性,应用为“我”的属性,就是“造物”。创新模型如下:
比如萝卜刀打火机,就是打火机的功能+萝卜刀的造型,从而激发更多人的消费需求。
还有很多新消费的产品,比如“吨吨杯”,以及它引发的各种“超大杯奶茶和咖啡”,让产品形态发生变化,就能产生新的生态。
诸如此类的创新产品,还有很多很多。有超大袋的零食,又有超小份的啤酒等等。
在汽车领域之中,五菱宏光就是不断创造新产品的代表,五菱宏光的mini,让更多女孩子2-3万就买到了车。大的变小,小的变大,你的换我,我的换你,无穷无尽就有新产品诞生。
2、创造一种新的生产方式
先说什么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通俗和简化地讲,生产方式就是创造产品的方式。人类的生产方式大体经历过这么几个变化时期:
①手工业生产方式(17世纪前)
酿酒、锦绣、陶瓷这些代表中国的文化产品,都是手工业为主的生产方式。
②机械化生产方式(18-20世纪)
两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类逐步开启大机器时代,工厂诞生了,劳动分工也形成了,生产线的概念也逐步形成。
人和机器合作创造产品,加快了产品诞生的频率,提升了产品诞生的水平。
③自动化生产方式(20-21世纪)
计算机的普及带来了自动化生产方式的升级,汽车工业的机械臂安装,以及精密仪器的应用,让人类生产方式也“快马加鞭”,很多工厂都实现了“半自动”和“全自动”。
随着AI和大数据的应用普及,人类已经进入第四种模式:数字智慧生产方式。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打造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体现。
比如,大野耐一为丰田创造了精益生产方式(TPS),改变传统的生产线布局,将“以设备为中心进行加工”的生产方式转变为“根据产品的加工工艺来摆放设备”,形成专线生产,还引入了“看板”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可视化管理和精确控制。
由此,丰田开启了“开挂”模式,一路赶超通用,并屡次成为汽车行业的营收冠军。
后来,华与华营销咨询公司引入丰田精益生产的模式,将创意内容生产也进行“看板”管理,让一切行为可视化,让创意管理变得更轻松更简单。
所以说,一般企业要思考“如何创造一种新的生产方式?”
你的生产流程是否可以再优化?你的生产方式是否可以再创新?“AI+生产系统”是否可以成为企业新的驱动力?
创造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社会将回馈你应有的利润和报酬。
3、采用一种新的原料
新原料和新材料的应用,足以改变一个行业。
低纬度的新原料采用,比如“一整根”人参水,将材料可视化,就可以给人一种震撼,从而引发大众消费的尝鲜。
中纬度的新原料采用,是产品属性的创新,比如特斯拉的赛博皮卡,采用冷轧不锈钢的材料,打造出一款极具未来感的汽车,就是一种产品的创新。
还有一种高纬度的新原料采用,是利用最前沿的科技原料,创新创造出不可思议的产品或产业。
随便举一个例子——全息膜。无论光线是否充足,全息膜都可360°无死角观察影像。
可想而知,全息膜的应用与普及,会为现实世界再开出一个AR世界,让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重叠而生,进而催生出更多不可思议的场景。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这种前沿科技的新材料,如何应用到你所从事的行业中,这些都是企业锻造“新质生产力”的落脚点。
下面有30种前沿材料,每一种材料的应用都可以形成一个产业链,也可能催生上百家全新的企业和模态,这才是“新质生产力”的研究与实践方向。
4、开辟一种新的市场
打造新质生产力的第4种方式,即开辟一种新的市场。
消费市场具有无限细分的可能性,通过STP模型,先进行市场细分,找到不同的市场,再选定目标市场,最终进行市场定位,这就是开辟新市场的理论逻辑。
同时,开辟新市场的战略模型也和创建新品类的定位模型可以相互融合,进而打造出新消费品牌。
举个例子,足力健老人鞋,在竞争十分激烈的鞋类消费行业之中,不从功能性选择市场,而从人群定位找到“老人鞋”空位,开辟出一个新的市场,进而成为品类老大,一年能卖40亿!
现在流行的新消费品牌,大多都是开辟新市场的代表。比如东方甄选,作为直播界的代表,迅速崛起,联合文旅+产品带货的模式,开辟出新的市场。
还有更多新消费品牌,通过产品创新(元气森林0糖0脂0卡)、场景创新(babycare植入Z时代母婴场景)、渠道创新(东边野兽借势小红书红利),形成自己的独特商业模式,开辟出全新的市场。
新的市场具有新机会,新机会促生新的企业,也会形成新的生产力、新的消费力。
5、创造一种新的商业组合
一切创意都是混搭!这是新质生产力的创造模型。
当旧有的模式出现停滞,创造一种新的商业组合,可以激发企业的活力、经济的活力。
创造新的商业组合,用一个公式简单地概括就是:X+
第一种是品牌跨界的商业组合。“品牌+品牌”“品牌+IP”“品牌+科技”等等,都可以促生跨界营销的新模式。比如,瑞幸+的跨界营销方式,就催生了源源不断的消费理由,让低价咖啡真正的“快消”起来。
第二种是产业互融的商业组合。零售+、餐饮+、互联网+、数字+、AI+等等,通过产业融合重组,建立更新的商业模式,以此打造企业“新质生产力”。
比如,餐饮+文创,诞生出“国潮冰淇淋”的新物种,“数字+文旅”让文物可以活起来,等等。
第三种是平台共创的商业组合。建立全新的商业平台,用工具或内容连接更多消费者,比如“wework”共享办公、二手物品流转、以及数字宠物社区等等,融合不同模式的平台,也将创建更新的商业形态。
总结:
1、新质生产力既是政治理论学,还应该是商业应用学。企业应该从理论层面回归到实践层面,真正地思考“如何做”的问题。
2、通过熊彼得“创新理论”可以揭示“新质生产力”的应用逻辑,并且分条缕析地提供“新质力”方案。
3、五种创新利润的模式,也是5种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方式和路径,企业可以按照这个系统真正地落地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