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上讲,酒店行业就是服务业,古代是“驿馆”,功能性压缩到极致,无非是给流动人员提供暂住、休息的地方。
请注意,“流动人员”才是酒店最本质的消费群体。因此,对于流动人员的洞察,可以分类出酒店行业的发展时期。
一、酒店行业发展的4大时期
“流动人员”的形态决定了酒店的形态。流动人员不断发生变化,酒店的形态也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基本上有这么几个时期:
1、1949-1978年 公务出差型
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时期,国内酒店基本就两种形态:第一种是接待外宾的,属于顶尖豪华型酒店,像北京饭店、上海的国际饭店和和平饭店,没有政治背景你是进不去的。
第二种就是小招待所,各机关单位下属地方招待所,就像年代电视剧出现那种,带着介绍信探亲访友办公务,都去地方小招待所,就一两张床,公用厕所,很简陋。
这一时期最大特点是,酒店国营化,根本不追求经济效益,反正买单的是国家。
2、1978-1985年 涉外交流型
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外资本引进,大量外资企业来中国洽谈生意,他们住哪里?不能住老乡家里吧,必须得招待到各地最豪华的酒店吧。
于是,1979年国务院北戴河会议,决定每个省成立一家主体酒店,例如北京燕京饭店、哈尔滨天鹅饭店、广州白云饭店等同期诞生。
随后这几年,中国酒店业开始发力。1982年,北京招商引资了第一家国家酒店管理集团——香港半岛集团,这标志着酒店行业大规模吸引外资政策的开启。
1984年,上海锦江(集团)联谊公司成立;1985年,国际五星级喜来登长城酒店成立,“吸引外资”“服务外资”“学习外资”成为这一时期酒店业的明显特征,中国酒店业处于萌芽发展期,小城市向大城市看齐,大城市向欧美发达国家看齐。
3、1986-2014年 星级独大型
直到1987年,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以及国内经济的繁荣,中国酒店行业也随之发生了一件大事:星级标准诞生!
中国酒店产业从此有了规范和标准,并且接轨国际化,开启了更快速的发展与破局。
两个大的标志性事件,第一是1996年锦江之星成立,到2002年如家的诞生,标志着中国酒店开始连锁化、集团化;第二是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旅游业意见表明,要把旅游业培育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以及人民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酒店业发展提供了政策背书。
这一阶段,伴随着国内外旅游业发展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五星级成为高端酒店标准,连锁酒店也开始跑马圈地,与国民消费的区域流动亦步亦趋。
4、2014-至今 多元生态型
从2013年开始,互联网的大潮席卷整个中国产业生态。以携程为代表的旅游在线公司,借助大量融资兼并行为,成为OTA(在线旅行社)第一股。OTA所代表的线上渠道,开始成为酒店营销必不可少的依赖路径。
同时,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旅游意见指出,“鼓励发展特色餐饮、主题酒店”,引导国内外酒店开始全面布局主题酒店。
这一时期诞生了IP酒店的代表品牌“亚朵”,以及各地民宿类酒店、康养酒店、养生酒店、文化酒店、城市旅行酒店、目的地酒店等多种类别及形态,酒店行业的品类开始多样化、多元化、丰富化。
二、酒店行业3大竞争格局
处于2024年的时间节点,酒店行业经历了集团化的整合吞并,又扛过疫情的大萧条时期,逐渐出现了“大头通吃”的局面:2023年,连锁酒店体量超过600万间客房,而排名前10位的集团客房数总计3732310,占有率高达60%。
其中,前10家酒店品牌也呈现出3个梯队的阵营,以酒店数量为划分标准,第一梯队的华住、锦江已经实现了万店规模,首旅如家略逊一筹。
第二梯队的格林酒店一直定位中档商务,是个“稳重好学生”;东呈有美团的投资,尚美有小米的投资,属于“热钱盘活时期”;而最具特色的亚朵酒店,从IP酒店模式出圈,发展迅速,成为酒店行业的“异类”。
第三梯队从规模上呈现“轰塌式”掉队,店面规模徘徊在千店左右,想要短期突破还需要吃透“新质生产力”,搞点创新品牌才能行。
从酒店集团前10品牌来看,酒店行业正在呈现“老字号”“新生派”“创意类”3大类别:
1、酒店老字号:吃的是增长期的红利
中国经济发展,城市化更新,酒店是承载流动人口的服务载体。伴随国民消费习惯的改变,1980至2013年,经济型连锁酒店是游客消费者最佳选择。
以锦江、华住、首旅如家、格林为代表的头部酒店集团,都是早年靠加盟连锁,收获到了增量时期的红利。那时候,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这些酒店。
锦江会玩品牌,搞来了希尔顿,做了个希尔顿欢朋,拉高了品牌档次,也让丽枫、锦江之星、7天等经济酒店沾了沾光;
华住旗下有全季、汉庭、桔子等连锁酒店,后来又打通了“华住会”的会员体系,形成了规模优势,这几年发展势头良好。
而如家作为昔日明星,有点日薄西山的感觉。第一是门店数上的落后,规模跟不上同时期起步的兄弟,第二是品牌口碑式微,导致消费力跟不上,连锁加盟也陷入被动。
这一类老字号酒店,摆脱不掉经济型酒店为其支柱的商业命运,强势依赖于广大三四线城市造血系统,为其发展提供巨大的资金保障。
2、科技新生派:背靠大厂好超前
伴随互联网经济崛起,另一类做廉价酒店起家的品牌,背靠大厂资本成为科技新生派。
比如,定位为“让所有人在任何城镇都能住上好酒店”的尚美数智引入小米投资,更新尚客优酒店基础设施,以全智能配套成为酒店卖点,打造出具有独特风格化酒店。
还有,凭借城市便捷酒店和宜尚酒店开疆破土的东呈集团,受到美团青睐,王兴持股15%,间接成为股东,为其发展注入了资本与线上资源。虽然上市受到阻碍,但有美团巨大流量加持,以及线下2400多家门店配合,其未来发展也不容小觑。
尚美数智和东呈集团,都借助互联网流量平台加持,押宝数字化产业创新,背后有资本撑腰,造得起势,烧得起钱,未来也会走向资本市场。
3、创意营销类:跨界IP新玩法
连锁标准化,是酒店集团发展的趋势。因为国内是超大型消费市场,众多品牌实现全国市场布局,离不开加盟连锁,更容易形成规模优势。
但千篇一律的酒店集团形态中,亚朵酒店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异类。以IP酒店模式吸引流量,通过花样跨界联名,树立典型标杆案例。有了名气之后再放开加盟,打造中端酒店连锁品牌,成为酒店行业快速发展的一大势力。
在我看来,亚朵酒店是行业内最懂创意营销的,早在“酱香拿铁”爆火之前,它们已经把跨界联名玩得头头是道,通过产品创新瞬间引爆话题,不同类型的创意体验感,为亚朵酒店产生源源不断的消费推力。
另一方面,亚朵模式是否可复制?无法规模化是IP酒店的掣肘因素,资源短缺也是其他酒店无法复制IP模式主要因素。
但是,我对于创意性酒店还是保持乐观心态。因为现在市面上还没有创意型酒店品牌,各地方民俗酒店都只是个位数体量,还没有将“创意”作为企业战略而开展相关规划。
纵观酒店行业未来10年格局,第一梯队依然以锦江和华住为旗手,亚朵集团有望超过如家成为步入行业前三;第二梯队中格林品牌老化,需要注入新活力,而东呈和尚美只要大平台不倒,就还有增长的可能;第三梯队之中,酒店门店数量差距甚大,以一年开100家速度,10年才能赶上第一梯队,所以期待黑马但大概率看不到黑马。
酒店本质上是服务业,因此想做大规模必须标准化,标准化是为了连锁加盟。从格局上看,低端连锁加盟已经很难破局,高端加盟又没有市场规模,所以中端酒店加盟是未来品牌想要走入第一梯队的主要路径,关键是模式要创新、产品要创新、营销要创新。
三、未来酒店行业发展趋势
无论是哪个行业,看未来行业发展,都需要两个大的框架思维:一看消费趋势和消费量;二看产业结构和增长点。
酒店行业依托于旅游业,而旅游业从疫情之后呈现出需求反弹。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旅游人数达到48.91亿人次,全年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9133亿元,增长140.3%。
随着各地方文旅创新和融合发展,旅游行业消费趋势看好,(当然也要警惕世界动荡格局和政局动乱),未来酒店行业依然大有可为。
怎么发展呢?要看产业链生态。酒店行业基本离不开基础设施为主的上游供应链,酒店运营体系的中游品牌,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下游客户。
1、从上游看供应
上游以地产租赁和装修业为基础要素,这里面就会出现一个趋势:商业地产品牌大量入局酒店行业。因为原有地产生态中,房屋销售已经赚不到钱了,地产品牌要寻找增长点,做酒店也是必选项之一。
上游产业里,卫浴用品和智能化服务也大有可为,需要ToB品牌整合服务,打造出酒店行业上游产业品牌,例如酒店智能化产品和系统、酒店保洁服务品牌等。
服务要素品牌化,形成规模优势强生态,这是酒店行业乃至其他产业的第二大趋势。
2、从中游看竞争
在中游产业链当中,酒店行业总计有12万家酒店,还不包含国外品牌,行业竞争十分激烈。
酒店产品从原来的经济酒店、中档酒店、高端酒店的格局还将不断细分,如今已经出现主题酒店、目的地酒店、度假酒店、会议型酒店、常住型酒店、商务型酒店等等,未来还将不断细分下去。
比如,女性酒店、宠物酒店、电竞酒店、IP酒店等等,不断地细分,也会成为酒店行业发展趋势。
细分也有门道,细分做不好就容易做死。一定要依托于消费趋势和消费量,比如国内养宠物家庭突破8700万户,宠物酒店具有非常大的市场;但是你做什么复古情怀酒店,就不一定有消费客群,因为没有数据支撑,很容易入坑。
3、从下游看增长
下游面向消费客群,根据消费客群的变化,也可以洞察出几大发展趋势:
①下沉市场,高端品牌进县城
因为一二线城市增长乏力,酒店品牌难以突破红海;而三四线城市既有休闲度假需求,比如温泉汤池、亲子娱乐等,也有接待需求、约会需求等,因此高端品牌进县城,会成为未来一大趋势。
②商旅融合,服务空间多功能
随着旅游业爆火,旅游客户会越来越多,商务客户+旅游客户,是酒店行业的主要客群。因此,酒店是否靠近景区,是否具有多功能,将成为消费者最为关心问题。
一要更新商务定位,转化为商务+度假类型;二要目的地旅游,占位旅游商圈和地理优势,并且具有自己的价值主张。
③中端崛起,质价比成为优势
如今,酒店已经成为度假生活的一部分,酒店费用也是旅游生活的一大支出。对于越来越多的旅游新中产而言,宁愿多加两三百块钱住中高端酒店,也不太愿意住廉价酒店。
这便会导致中端品牌崛起,质价比成为酒店优势,而民宿、套房酒店因为“松弛感”会受到更多人热捧。
④借势AI,数字化创新体验
AI将科技驱动任何产业,未来也将出现AI人工智能类酒店,比如宇宙全息智慧酒店,一切以机器人服务为关键。因为创新形态和科技优势,也将在未来酒店行业受到资本追捧,掀起风口。
⑤服务极致,细节呈现变态化
回到本质,酒店行业就是服务业。那么,最应该提升的就是服务,服务的极致,也将卷起整个酒店业。服务业的一大功能是多融合,酒店未来将继成酒吧、咖啡店、电竞吧、电影院等多种功能,服务也会逐渐极致化,为了获客和留客呈现“卷服”。
-总结
未来是存量博弈的时代,各个行业都如此。寻找价值洼地,搭建新形态、新内容、新服务,是酒店企业必然绕不过的话题。
对于小品牌来讲,要么小而美,要么就加盟增长,形成品牌优势,否则只能被大品牌吞并;对于大品牌而言,防范渠道口碑,更新产业生态也是重中之重。
总之,卖产品的要有新体验,卖加盟的要有性价比,卖文化的要有好故事,卖IP的要有大创意,新奇点是体验消费的根本,而大品牌是消费决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