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开始,一直在思考,现在想清楚了,ToB品牌营销在2024年,有4个明显变化。
01 AI
对我来说,我之前写的文章,很多都是特别长的,比如上万字的深度长文,用词也比较严谨。但是我后面发现AI出来之后,AI最擅长的就是写这种很规范的文章。
比如说你问AI:ToB企业怎么做营销?ToB企业如何做好视频号,AI能快速的生成几千字看起来非常专业的文章。
前几天和表哥聊天,他说感觉现在到处都是AI写的文章,一看就知道是AI机器人写的。
所以在AI文章泛滥的时代,我认为,文章更要说人话。
我自己感受来说,包括我们去年底开始服务腾讯广告,他们我还很喜欢投一个号就是半佛仙人,
半佛就是说人话,特别有意思,然后你一看就知道这不是AI写的,所以他越来越火,广告越来越多。
所以我今年写公众号,也调整了风格,就是说一定要说人话,甚至口语化而不是写的特别规整的长篇大论,不要追求太规范的文风,这个是干不过AI的。
营销内容也是同理,toB营销宣传文章,很多都是很正式的很规范的文风,但这种文章在AI出现之后,就会特别的泛滥,特别的常见,很难有新意。
所以我认为,ToB的营销,如果还是要写文章的话,也要更加说人话,或者更有意思,或者是形式更多样,或者更接地气,总之你要和AI不一样,不然大家就会有审美疲劳,效果会大大降低。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AI文章泛滥,内容要说人话,对个人来说倒不一定是坏事。
想清楚后,我为什么敢日更,也是因为我有很多想法,大脑里很多存货,以前写规范的文章很费时间,现在说人话,反而更轻松,写文章更快。
我想好了怎么说话就怎么写文章,直接用讯飞的这个本子,用语音跟他说话,然后直接生成文字。

而且我发现大家会更喜欢看的公众号,也是更加口语化的说话,娓娓道来的,就像跟你在聊天一样,而不是特别规范的书面语,那样的内容,大家平常工作已经看得很疲惫了。
所以在AI时代,我们的内容如何说人话,如何更像是一个真实的人在表达,如何提供让读者觉得更有意思,更有价值的内容。
02 短视频
大家有没有发现,习惯了短视频之后,你再去看长文字,确实看不下去。
大家会更愿意看视频的形式,喜欢看短平快的内容,短时间里聚集大量的信息,让你觉得很爽。
包括短剧的火爆也是这个道理,不搞太多的铺垫,上来就是激烈的人物剧情冲突,《庆余年》既有穿越,又有宫斗,还有搞笑,还有玄幻,武功,战争,谋杀,反转,每集都有爽点。
所以这种阅读习惯的改变,会带来在传播上有两个变化:
比如说我们有的ToB大客户,在内容的传播上,今年明确要求视频形式要至少占一半的量,而不是像以前图大量的图文内容。
因为toB一直非常依赖微信这个生态,需要非常多的深度内容,以前大家觉得抖音这种15秒的视频,传达不了我们to B这么深度复杂内容的,所以短视频一直用不好。
但问题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你也顶不过这个时代的趋势,大家看短视频看多了之后,他就不愿意看这种深度的专业的长篇大论的文章,这个阅读习惯就会让你更多的用视频的形式。
第二个来说,即使是图文内容,也应该是更短的,或者更有趣的内容,甚至是条漫形式的,或者是口语化的,大家已经习惯了短短的内容,而不是长文。
在比如说,发布会,原来那种很正式的,时间很长的发布会,
现在的发布会,如果没有明星高管“大嘴”,没有美女产品经理,没有强烈刺激的点,你可能还看得下去,也不好传播。
和AI的变化相结合,这对品牌传播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人味,有意思,又要更短更刺激,更有话题性。
由此还能推测出,企业的营销,要么官方很会玩,就像车圈高管都在跟雷军学营销,要么花钱请有趣的自媒体来生产内容。
在传播上,即使是ToB的内容,也得去研究怎样做好视频化的传播,这个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03 降本增效
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平缓阶段,这一变化在欧美日韩都已经走过,我们只能接受这个现实,无法回到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了。
ToB企业的营销,品牌预算越来越收紧,要么增效,要么强力降本。
首先能不能带来更好的营销效果,如果做不到,至少要把成本抠下来,否则工作价值在哪?
“预算只有去年的一半,但是效果要一样,甚至更好”,今年的形势常常就是这么的现实。
成本降到最低,能找比如说拍视频,能找小团队工作室做的,就不找大4A了。
年初参加广告人干货库的在广州的一个活动,原来4A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给客户拍个广告片可能上百万,然后这个周期很长,但这种活现在突然就变得少了。
以前企业做发布会,可能是全包给一家大型的公关公司,现在可能他会直接找活动公司,甚至找搭建公司了。
甚至写稿,有时候会找一些兼职的人来去写稿,把成本降到最低。
很多企业传来裁员的消息,新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又多,一年1000万。
白领供应量远高于岗位数量,充足的低价人力,会带来连锁反应,
2、各种数字化工具不那么好卖了,因为国内人力太便宜了。(参看:在中国做To B生意真是太苦了)
3、对乙方的要求更高了,尤其是营销方面的服务公司,除了华与华、小马宋这种有独特竞争力的公司,大量常规服务的乙方公司,既要接受很低的价格,又要提供良好服务,还能盈利存活不至于倒闭。
比如自媒体投放,感觉都被江西的很多公司给承包了,南昌的办公和人力成本太低了。
乙方需要在很低价格的情况下,依然要做到和原来一样的水平,甚至要比以前的水平更高。
有预算的甲方越来越少,但是能干活的这个乙方或者能干活的个人越来越多,所以这个趋势是一时半会是不可逆的。
甲方把价格杀到底了,你还能做好服务号,还能赚一点点小钱,保证公司存活,这就是考验乙方的一种能力了。
04 出海
第四个来说,就是特别火的跨境出海了,国内已经卷的不行了,跨境出海可能是唯一的希望了。
所以我们看到,不管哪个行业,新能源也好,汽车也好,甚至是营销也好,出海可能有比较好的一个增长,在国内卷得厉害。
就像上次美国的那个人来中国,说中国产能过剩,其实现在不光是工业产品,包括各种软件产品,智力工作人员的劳动力,我觉得很多方面都有过剩,所以在国内都是各种内卷,价格很低,要求很高。
国内的产能过剩,国内的消费力一时半会拉不动不起来,出海也成为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当然,出海也不是一句话的事,欧洲、美洲、南美、北美,东南亚,印度,非洲、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每个地区,每个国家,各种情况都不太一样。包括中东中东俄罗斯现在特别火热,如何去实现出海,然后在出海方面也有非常多的专业公司,和哪些公司合作,借助哪些工具,如何去出海等等。
如果有这方面的资源和能力的企业或个人,研究出海,积极出海,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05 最后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思考,基于这些趋势和变化,我在想清楚了之后,我就开始了日更的一个计划。
第一个来说就是AI,要求内容更加的说人话。自媒体内容甚至更加口语化的表达,更像聊天的这种方式来做内容。
第二个就是短视频带来的阅读习惯的变化,或者拥抱短视频,或者传统内容做得更短,更有趣,少做平铺直叙的长文章,长发布会。
第三个变化,降本增效,白领人力充足,会带来连锁反应。
另外一方面乙方公司如何通过一些能力和方法的优化,在给客户服务的时候,价格不高,服务又好,做不到的乙方就有衰落甚至倒闭的风险,这很考验乙方。
第四个变化就是跨境出海,国内太卷,产能和人力过剩,出海成了全村的希望,不用讨论要不要出海,只需研究如何出海。
如果觉得对你有所启发,或者说你有你的一些思考,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我在去年底的时候,感受到了AI对写作带来的巨大变化,隐约觉得,后续的内容风格和策略都要变了,但是具体怎么变没想好,思考了很久,再加上公司业务繁忙,导致公众号也停更了几个月。现在慢慢想清楚了,也开始宣布日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