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前叨逼叨:所有的动作都要有理有据。
做平面设计有一个公认的原则:先做对、再做好。什么是做对呢,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指要有正确的逻辑思维,设计中的逻辑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你的诉求?这种表达方式正确吗?解释得通吗?目标受众能快速、准确地get到吗?如果不能,那么你这个创意就是失败的,哪怕它有趣、巧妙或是新颖独特。比如今年妇女节,某护肤品牌为了表达“性别不是边界线,偏见才是”这一价值主张,发布了5张海报,内容主要是分享了三位女生、两位男生的故事和对性别的看法,结果被很多女性网友攻击,骂品牌方为什么要在妇女节为男性发声。其实这个创意也能解释得通,只不过目标受众不是很容易能get到,所以使品牌陷入了公关危机。
再比如我见过一张母亲节海报,画面是一个妈妈和一个小孩,共同奔向远方的背影,我就觉得这个不太符合逻辑,画面并没有传达出母亲节温暖、关爱的氛围。
构图的逻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图的适用性;二是构图的主次关系是否正确;三是构图的透视是否合理。
❶ 构图的适用性是指用这样的构图来表现这个创意是否合适,比如想要表现大场景、想要画面有很强的空间感,那么大的仰视构图就不太合适,俯视构图是更好的选择。
❷ 构图讲究要有主次区分,什么应该是主体,什么应该是次要的就得非常清晰,不要只是为了好看,把次要的东西当成主体,这就不符合逻辑。
▲ 比如在上图中,如果把拿红包的手或者是emoji表情作为主体,那就是不合逻辑的做法,因为这些都是装饰元素,没有太大的价值,文案才是这张海报的主体。
有些设计师很喜欢往画面里乱加素材,问他为什么加,他就说因为这里空啊,但不知道加什么比较合适,所以就加了一些比较常见的素材,这就是不讲逻辑思维的做法。画面中的图形元素应该与内容相关,至少调性上要吻合。比如设计一张夏天氛围的海报,那么画面中中的人物就应该穿夏装,如果穿秋装或者冬装就不符合逻辑。如果一张在春天发布的海报用梅花来做素材也不合理。
在场景类的海报中,画面的场景非常重要,场景的逻辑就是指场景需要具备合理性,比如奶粉海报最常用的场景是草地,因为草地是奶牛生活的场景,而且草地也可以传达天然、健康的信息,而如果以海洋作为背景就不太符合逻辑,虽然视觉效果可能不错。
符合逻辑的场景应该一般是和产品或主体直接相关的,也可以是跟文案内容相关的,比如设计的主题是巅峰,那么我们可以用山峰作为场景。
比如排版是否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主次关系的处理是否正确、信息分组是否合理等等。通常来说,文字对排版能横排就尽量别竖排,能左对齐就别右对齐,能用中文就尽量别用英文;
越重要的信息在视觉的处理上就应该越突出,越不重要的的信息就应该越弱化;
信息分组时应该将同类信息、紧密关联的信息在视觉上形成一个组别,与其他信息区隔开来。
色彩的逻辑就是指色彩的使用要合理,色彩的使用通常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才算符合逻辑。
每个色彩都有其象征意义,我们在使用色彩时绝不能使用在与之相违背的场合,比如在新年海报中使用大量的黑色或灰色。
比如在海报设计中,背景色和标题的颜色我们通常会在画面中的主体上找,这样的画面会看起来更和谐。
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品牌色作为主色都是符合逻辑的,因为品牌色是品牌的重要资产,是品牌的识别符号,所以要尽量应用在所有设计中,形成统一性。
逻辑性即为合理性,设计是一种商业行为,要为品牌、为销售服务,所以不能由着设计师的性子来,大家在追求设计的美观性、独特性、趣味性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其合理性,先做对再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