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一篇:《你的产品为啥销量差?(第二篇:好品牌)》。
今天,讲讲“好渠道”。
这里的好渠道,特指的就是好的营销渠道。
营销渠道
“营销渠道是指某种货物或劳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时,取得这种货物或劳务所有权或帮助转移其所有权的所有企业或个人。”——美国市场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
简单地说,营销渠道就是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的具体通道或路径。
营销渠道,可以按照很多种方式来进行划分。在中国当下,以下几种划分方式,更具有实操价值:
按市场和销售用途:传播渠道&销售渠道
按线上和线下空间:线上渠道&线下渠道
按公共和私密属性:公域流量&私域流量
传播渠道&销售渠道
按市场和销售用途,可以划分传播目的导向的传播渠道和销售目的导向的销售渠道:
传播渠道,指的是你的品牌&产品如何被更多目标客户所认知的信息传递渠道,比如说早年的CCTV、各省市级卫视,比如说现在正红的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头条、抖音、小红书、B站,等等。
销售渠道,指的是你的产品如何被更多目标客户购买并发生转移的具体通道和路径,比如说线上的天猫、京东、拼多多等,比如说线下的各类购物中心、大卖场、超市、便利店、品类专业店、品牌专卖店,等等实体店。
线上渠道&线下渠道
按线上和线下空间,可以划分线上渠道&线下渠道:
线上渠道,就是各种基于互联网信息架构的不见面的渠道,比如自媒体渠道、社交渠道、电商渠道、直播带货渠道、行业垂直平台(如汽车之家、搜房网等)等等。
线上渠道,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直播带货来与目标客户沟通&传递信息。人和人之间不见面。
线下渠道,就是各种基于实体店铺架构的见面式的渠道,比如购物中心、仓储式会员店、百货商店、大卖场、品类专业店、品牌专卖店、超市、便利店,等等。
线下渠道,通过产品实物的具象展示、店内人员的专业服务,来让客户听见、看见、触见产品或服务。人和人之间见面。
公域流量&私域流量
按公共和私密属性,可以划分公域流量&私域流量:
公域流量,就是公有制,开放给社会所有人的,大家谁都可以来,谁有钱谁就能占据公域流量的关键入口位置。
私域流量,就是私有制,封闭给内部自己人的,只有关注的、注册的用户或会员,才能来。而且是排他性的,不欢迎同行对手进来。
公域流量,线上线下都可以,比如线上的天猫、京东、拼多多,以及各类媒体平台、社交平台、直播带货平台,还有线下的购物中心、百货商店、大卖场等等,都是各种公域流量的聚集地。
类比一下:公域流量好比高铁站,人来人往。要运营好公域流量,厂家需要有体量+有能力+有资金去跟同行对手们,同台竞技。
私域流量,线上线下都可以,比如线上自己的官网、官微、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社群、朋友圈,还有线下的专卖店、店中店、会员中心等等,就是私域流量的沉淀地。
类比一下:私域流量好比是自己的私人会所,曲径通幽。要运营好私域流量,厂家需要有能力+很用心+很智慧地对待自己的客户们,持续巩固粘度和提高复购率,甚至进一步提升净推荐值NPS。
什么叫“好渠道”?
没有什么绝对的好渠道!
所谓的好,就是相对于每个个体而言的,没有绝对性。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不同的企业,因为行业差异、企业差异、发展阶段差异、资源条件差异,等等因素,会呈现出不同的体量、实力、能力。
一般来讲,大渠道大平台大公域流量,适合体量大、实力强、能力硬的企业;而小渠道小平台私域流量,更适合体量小、实力弱、能力软的企业。
很现实地来讲,就是在拼企业的银子多少。
如同我们居家过日子一样,有钱有有钱的玩法,没钱也有没钱的活法。
富豪开私人飞机,可以2个小时从北京飞到上海。
普通人坐高铁,4个半小时也可以到上海了。
没有任何企业能覆盖和占据所有的渠道。
大企业,有大企业高举高打的渠道策略;
小企业,有小企业机动灵活的渠道战术。
条条大路通罗马。
能获客、能赚钱、能有利润,就是硬道理。
各种渠道,要组组合
无论如何定义渠道,在实际的市场营销过程中,是需要做渠道组合的。
传播渠道和销售渠道,要做组合;
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要做组合;
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要做组合。
即便都是销售渠道,但因类型和属性不同,也还是要做组合。
组合优劣的标准,就是A渠道组合方案,对比B渠道组合方案:
获客数量相对多、
转化效率相对高、
销售收入相对好、
投入费用相对低。
大企业,因为实力强、费用足,可以做多类、多级、多个的渠道组合策略。
小企业,因为实力弱、费用少,只能做少类、少级、少个的渠道组合策略。
再次强调:
渠道组合,没有绝对的对错。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