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开年,不少新剧的播出,又掀起了一波新的观剧热潮。而其中备受瞩目的,就要属由知名导演王家卫执导的当代都市剧《繁花》了。
随着电视剧《繁花》的热播,除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角色,老上海风情和一众上海特色也刷足了存在感,勾起了无数人旧日回忆的同时,也是做宣传的大好时机。相信那段经典的“黄河路就像一个汽水瓶,你不开它不响……”,此时早已在无数人的手机电脑上刷屏。这段与剧情紧密结合的台词,却正是百事可乐植入在其中的一段广告。
剧中植入的品牌和元素成为了观众们的童年回忆。比如上海本地的品牌“某明”的牛奶、棒冰、奶粉等产品,以及“肯某基”的炸鸡,都勾起了上海本地观众的美好回忆。而“某花楼”的定胜糕、“万某乐”的热水器等品牌也因为剧集的爆火而受到更多观众的关注。
剧中的植入方式也非常巧妙,例如汽水的植入不仅仅是产品展示,还暗示了黄河路的变化;而车祸后提及的“凯迪某克”车型也成为了一种遗憾的象征。此外,“板蓝根”、“费某罗”巧克力、“某诗兰黛”化妆品等产品的植入都非常自然,成为了剧情的一部分。这样的细节处理,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你还发现剧中哪些植入的地方呢?

也许很多人没有留意到,繁花中植入的广告,甚至堪称行业现象级的多。开播第一集十个广告,这个植入密集度甚至犹如在看专门的广告集锦宣传片。那么又是什么,让这样密集的广告,不但没有引起观众的反感,反而好评声不断呢?
为精准呈现故事背后的时代感,剧组进行了长达数年的筹备工作,力求将观众带入20世纪90年代上海的风土人情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氛围中。作为一部这样的年代剧,广告植入就更需要考虑方式方法。如果将现代感十足的品牌强行加入镜头,无疑是会让人剧作的年代质感大打折扣,那么广告产品,自然也需要这样符合时代背景的呈现。其中典型的,就不得不提到老字号品牌光明了。
存在已有一百一十多年历史的光明牛奶,是对于老上海人独特的情怀与回忆。剧中穿梭在弄堂里的送奶车,带着光明字样的纸箱子,正是在那个年代生活的人中真实而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光明的广告植入,不让人出戏,让人感到亲切真实,甚至觉得是自然剧情的一部分,造就原因除了独特的影视背景,对于道具的考究和历史的研究也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同类型的还有看似突兀,实则无比符合时代背景的肯德基。三十多年前,炸鸡这个进口快餐,第一次冲击到了上海的餐饮业。当年靠近人民公园的黄金地段,拥有许多这样以美式炸鸡为主的快餐店,甚至还掀起了一阵潮流。 而剧中无论衣着打扮还是行为都十分新潮,又十分财大气粗的魏总,为了追求汪小姐请全场工人吃这种新式快餐,既符合人设,让观众进一步对这个人物的特质有所认知的同时,也彰显了社会与年代的特征。


而剧中符合时代的广中广更是极具巧思。对万家乐热水器的宣传直接采用“播放广告”的形式,一比一的还原了当年电视机里的广告片段,甚至有老牌港星汪明荃的身影,扑面而来的年代感和烟火气,甚至会完全让人忽略植入广告的痕迹。


更不要提剧中大量上海本土品牌的宣传了。“宝总”泡饭、“菱红”鸡脚爪、大饼油条、干炒牛河、“霸王别姬”、定胜糕……许多上海人儿时美食的出现,狠狠掀起了一波“回忆杀”。无比契合的剧情背景,无疑为这些上海老字号提供了绝佳的露脸机会。



六十到九十年代飞速发展的上海,本就是旧时中国发展的一张商业名片。这些广告生长在“繁花”之中,随着剧情一起,共同构成了这张老上海的清明上河图,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上海滩众生相。
看完繁花才发现,原来,人们讨厌的从来都不是广告植入,而是现在电视剧里许多不尊重事实背景依据的”硬塞“。一个好的广告的植入,核心还是先要把“内容品质”打磨好,如果所有广告的植入都能像在繁花中用心对待每一个细节,又何愁不能赢得观众好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