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HBG创始人私教闭门课当中,以及院长麦青老师深入HBG校友企业时,都会遇到特别可爱的同学们,无论是创始人还是业务负责人、或者是小朋友,都非常坦诚的交流自己正在思考的品牌问题。每个人日日实战执行非常忙碌,但依然还是在渴望更深度的品牌系统性思维。
但无论在闭门课、还是研讨会上,总是会遇到很多创始人、以及高管、小朋友们普遍对品牌存在很多误区:
-
错以为营销=品牌
-
错以为自己能做“用户挚爱品牌”
-
错以为品牌=差异化
-
错以为品牌=势能
-
错以为品牌=讲故事
正因为有太多的认知误区,才导致企业内部每个同学都对做品牌这件事情充满了误解、企业内部有大量的认知冲突。
企业当中认知思维混乱所造成的低效率是最致命的,因为它往往非常隐蔽,很多创始人压根都感觉不到。
所有人在创始人的面前都表现的如同小绵羊一样,尊重而服从,但脑子里压根想的是另外一件事儿,骨子里压根不认可、也不知道
1.企业的核心认知思维是什么?
2.核心经营法则是什么?
3.核心方法论是什么?
因为不认可、也不清楚,导致认知不一致,进而导致组织当中越来越多只是混日子和服从性的平庸团队,聪明人压根没有办法在这样的混乱企业当中待下去的。
所以解决认知问题才是最核心的,解决完认知问题才有可能让大家都尊重底层逻辑,遵守核心的经营法则和核心的方法论,并且还能尊重前人所留下来的一套核心的SOP工作方法体系,但又不会盲从,会不断的迭代更新、发挥自己的自驱力。
在所有的解决认知冲突,企业内外,上上下下,全员一致,需要贯穿的就是品牌思维。但一定要注意
-
品牌思维,不是营销思维
-
品牌思维,不是搞形象、搞势能、搞故事
-
品牌思维,不是搞差异
-
品牌思维,也并不是高大上,而是非常实操落地的常识规律
-
品牌思维,并不是只有一把手才有,企业当中上上下下所有人都可以
-
我们可能永远没法成为那么多人的“用户挚爱品牌”
真正的品牌思维是什么?
1. 是系统性思维。
品牌是一项系统性思维,品牌工作本身就是覆盖了从用户洞察、到品牌资产、到产品创新、到营销渗透、到渠道渗透、到客户管理等一系列综合性的系统性大工程。只有从系统性去理解品牌,才能真正在落地工作当中,将品牌思维渗透在每一个核心板块,最终全员力出一孔、一致对外,给用户提供价值。
2. 是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的思维方式。
品牌的核心本质就是基于用户心智的结果。做品牌,就是不断的通过一系列系统性大工程、各个板块的通力配合,从而在用户心智当中种下去种子。但绝对不是只做营销,只做广告,只做形象,只做故事、只做内容等局部性工作就行。
只有企业内外所有人都能以用户价值为核心去思维,才能减少内耗内部冲突,企业上下所有人才会团结一心,都是为了用户价值而努力。
3. 是external focus的思维方式。
因为品牌核心本质就是基于用户心智的结果,所以本质上还是要看用户心智到底有哪些现状、需求、痛点,而不要只在内部蹲在办公室里面看PPT看竞品分析看数据。只要以品牌用户为中心去思考问题,内部也会一致对外向外看。
4. 是激发善意的思维方式。
品牌的魅力在于,能够激发用户的善意。即便是同一个用户,也有善有恶。不同的品牌或商品在激发用户的记忆联想时,有人就用促销方式激发了用户的恶意,而有人就用专业真诚的方法激发了用户的善意,用户宁愿花更多的钱买一个自己认可的品牌,也不愿意老被薅羊毛。
5. 是尊重常识和规律、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
但这就是难点,越是常识规律,越没有人相信。比如在《用户购买行为规律》当中,用户的基本规律就是花心的,不是忠诚的,所以品牌的持续增长,压根无法只靠用户的忠诚,所以“挚爱品牌”本质上是个伪命题,是我们创始人的美好想象或者叫做使命,但不是事实。
人们都喜欢更加花哨复杂的模型,不喜欢客观常识和规律。所以企业上上下下贯穿品牌思维的时候,最难的就是搞定所有人(核心骨干)的思维方式。
对创始人而言,关注的永远都是系统性效率,而非局部板块。每位专业的创始人都了解,局部效率哪怕再不好看,也瑕不掩瑜,因为只要系统性大方向正确,策略大概没问题,就能保证基本上系统性增长。等有条件了,再进行局部效率的逐步优化。
什么叫做系统性效率?
是指从头到尾所有的品牌板块工作都做的还不错,但并不一定特别百分百完美,达成了某种系统性效率的门槛和介质,导致品牌依然会持续增长。
品牌有系统性效率之后,才能有时间、有精力、也有预算,再去精进局部效率,假如系统性效率并没有跑通模型,就已经开始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在精进局部效率之上,那可能会本末倒置,可能就会抓起芝麻丢了西瓜——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品牌在生意下滑的时候,越去精进自己的某一个产品,或越去精进自己的某一个内容,或是找咨询公司来给自己做100页忽里花哨的PPT,没有什么用的本质原因,因为解决的都是局部效率,而并非系统性效率。
想要搞清楚系统性效率的问题,必须要进行系统性复盘。比如HBG系统品牌六力模型当中提到的系统性板块:
-
战略选择板块
-
品牌力板块
-
产品力板块
-
内容力板块
-
渗透力板块
-
组织力板块
太多的生意问题,压根不是某个局部板块做不好而已,而是在于系统性的每个板块都有问题,而这些问题是互相牵连、形成一个系统性问题。所以压根没有快刀斩乱麻的解决方案,越是乱局,越是需要耐下心来,去系统拆解一下背后的复杂逻辑,一个板块一个板块的来捋一下到底问题有哪些,然后再对问题进行逻辑关系的拆解,最后要排列一下解决问题的优先次序,一个一个慢慢来,也许要先解决的是基础性工作,而并非大战略工作。
系统性效率驱动品牌的时代,团队的重要性就越来越凸显,当我们从0~1起盘的时候,往往靠某个超级个人英雄就足够能够推起来整个生意,但越往前走越脱离不了团队,所以团队的短板就决定了整个企业组织能力的平均线。如何去提升团队内部能力体系?可以借用HBG团队能力模型来进行复盘:
同时,最关键的是,要让内部团队也能从0到1自己落地用户洞察、品牌资产、优质内容、产品创新,要让最核心的工作板块能够自己内部做,而非依赖外部咨询公司或者营销公司,当然具体落地创意执行的时候,还是需要营销公司的伙伴们来帮我们做得更好更完美,因为确实术业有专攻,营销公司的局部效率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