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喜茶与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合作推出的“佛喜”茶拿铁和其周边产品,#喜茶 我佛持杯#的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在市场上引发了热烈反响。
与此同时,争议也随之而来。有人认为,这款茶拿铁在传承陶瓷文化的同时,以佛教元素为外包装的设计,涉及商业擦边球。
12月4日,深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工作人员反馈称,该局于12月1日约谈了喜茶公司,该公司于12月3日做了下架处理,同时就相关情况作出检查。
众所周知,喜茶曾与各类品牌都有过联名合作。比如美妆护肤品牌倩碧、百雀羚、美宝莲、欧莱雅;个护品牌威猛先生、冈本、多芬;热门影视IP《甄嬛传》《梦华录》;食品类品牌M&M's巧克力豆、奥利奥、点都德等等。
此次喜茶和景德镇博物馆的联名,从营销效果来说,精准击中了如今年轻人“佛系”“发疯”“无语”的精神状态,从纾解焦虑的角度来讲,与年轻消费者达到了精神和心态上的共鸣。因此这款“佛喜”茶拿铁及其周边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热捧。
我们能看到,近些年的茶饮圈,联名隔三差五,新品接二连三,优惠不时有之。从价格、营销,到门店、原料,应卷尽卷。喜茶的此次联名营销可以说是在疯狂内卷的茶饮届的正常操作罢了。不过,联名营销是一把双刃剑,联得好的是”酱香拿铁“,联得不好的就容易翻车。
喜茶此次联名产品下架,问题是在于其联名的内容涉嫌宗教元素。此次喜茶与景德镇博物馆的联名,致敬的是瓷器艺术大师曾龙升的作品《釉下加彩十八罗汉塑像》。瓷器不属于任何宗教,但瓷器所塑造的形象是宗教形象,所冠的名称也是菩萨罗汉,所以对于整个瓷器作品来说,它依然属于宗教文化。喜茶与带有宗教文化的作品联名,当然也涉及到了宗教文化。《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宗发〔2017〕88号)《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明确规定,禁止以宗教名义进行商业宣传。这或许说明,喜茶在营销策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对于一个品牌而言,可以进行一些商业与文化结合上的创新与探索,也可以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去表达传统文化。但与此同时,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品牌应该更加注重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责任,不应该短视与盲目,应该考虑到对于特定文化与特定群体的理解与尊重,以及文化敏感性与社会责任。佛教徒应该无法接受印着佛像的纸杯被随意地丢在垃圾桶。
所以,在这起喜茶“佛喜”茶拿铁事件中,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现代商业活动与传统宗教文化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尽管喜茶迅速做出了下架处理,并表示合作,但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它不仅是一个关于商业伦理和法律界限的案例,更是一个关于如何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同时进行商业创新的教训,促使更多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时,更加谨慎地处理与文化、宗教相关的元素。只有秉持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