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叫麦肯锡,一家叫华为。
全球100家最大公司中70%都是麦肯锡客户,美国最知名大学的商科毕业生的梦想就业目的地。
---- 以上信息来自于百度百科
虽然TA最有资格“不投标、不比稿”。
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提供商,已经成为全球通信领域的标杆,在这一领域具有不可辩驳的竞争优势。
华为甚至还代表着中国技术,华为在过去十年投入了1万亿的研发资金,研发资金在高峰期占中国的6%,2022年,华为在欧洲专利局的专利授权排名第一,在美国专利局的专利授权排名第四,华为拥有庞大的研发团队。据统计,华为拥有大约12万名研发人员。
华为在研发资金方面的投入与中国科学院相当,华为目前拥有四位菲尔兹奖数学家,这是中国现有菲尔兹奖数学家的总和。华为还有四十位被尊称为“华为院士”的科学家,他们比中国的两院院士更加年轻。
但华为依然投标、比稿。
虽然TA最有资格“不投标、不比稿”。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做为同行,我不得不思考,这个对吗?
这个是最佳竞争战略吗?
为什么麦肯锡、华为,还有很多最牛X的公司,依然投标、比稿呢,难道TA们傻吗?
难道TA们蠢吗?
难道TA们不能端起来做,日子过得好一点吗?
显然不是!
TA们既不傻、也不蠢,只是因为“不投标、不比稿”并非最佳的竞争战略。
如果TA们选择了“不投标、不比稿”,TA们可能就永远成为不了今天这么成功的公司了。
分布式组织级专业能力是竞争的能力线在下面,而非在上面。
对于华为而言,最小的竞争单元华为铁三角。
其根本原因是:最小的竞争单元上比竞争对手更强。
这个是真正的竞争力。
这个是不可剥夺的竞争力。
这才是长期可持续的、不可剥夺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企业竞争资产。
而集中化的方法及案例造神,将竞争重心无限上移,将所有的竞争优势放在上面,反而弱化了下属能力,就如强势的老板必然培养出孱弱的团队一样。
就如网红产品,某些优势无限放大之后,误认为是组织的能力,其实背后可能只是阶段性的红利,然后很快又不见了。
看上去享受了战略自由,实际上正在丧失战略自由。
分布式组织化专业能力及竞争力才是战略自由。
行业里最早提出不投标、不比稿的是叶茂中老师,在不投标、不比稿之上,还有一个不讲价,更加强势,更加以我为主,看上去非常风光,为所有“之前弱势的乙方”出了口气,让乙方也挺直了腰杆。
但你仔细深入一研究,发现这些都是建立于叶老师个人威望无限放大及策划成功案例无限放大的基础上,以上两个无限放大,叶茂中公司反而错过了建立分布式组织能力的基础最佳窗口期,企业的竞争力及威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企业的风险被不断放大。
叶老师意外过世后,这个风险就充分暴露出来,没有叶茂中的叶茂中公司,甲方还愿意找吗?
所有的竞争,最终 ---
都会卸下繁华,褪去光环。
都将建立在信息对称之上。
都将建立在组织能力之上。
都将建立在一群人的硬实力之上。
那么,最好在这些到来,做好准备,建立起这些能力,这才是最佳的竞争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