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润
责编 / 黄静
前言
1、今年双十一,你买东西了吗?
2、那一天,我专门刷了一遍朋友圈。深刷。 刷了十分钟。 基本上没看到购物清单,或者付款账单,甚至相关的文章。
3、当然,不排除大家偷偷抢好东西,故意瞒着我。但是论节日气氛,今年的双十一,似乎好像仿佛,是真的淡了。更淡了。甚至连战报都少了。
4、战报寥寥的双十一,就像一个鞭炮稀拉的春节。年夜饭吃完,就不知道干什么了。有点索然无味。
5、双十一的“鞭炮”是什么?是1秒破亿,是1分钟20亿,是1小时200亿。是1天4000亿。漫天烟花。绚烂夺目。虽然那鞭炮,那烟花不是你放的,但你在旁边看得也热血沸腾。感慨这盛世,如你所愿。
6、但是这几年,天空越来越安静。今年,尤其安静。甚至,还不如前几天上海的万圣节。
7、为什么?
8、要理解这件事,你就需要理解双十一(以及618,等等)这些“低价购物节”的本质:二级价格歧视。
9、什么是:二级价格歧视?
10、你说,老板,我要买一支牙膏。老板都不正眼看你一眼,懒洋洋地回复:10元。你说,老板,我要买1万支牙膏,5元行不行?老板噌的一下就站起来了。好说好说,什么都好说。你买得多,当然可以便宜。这个听上去很浅显的道理,在经济学上,这叫:二级价格歧视。
11、经济学上有三种价格歧视: 1)一级价格歧视:按人定价。 和每个人讨价还价,你有钱,你着急,就让你付更多钱;2)二级价格歧视:按量定价。你买得越多,就越便宜。以价换量,降低利润率,提高总利润;3)三级价格歧视:按类定价,老人去乐园不收钱,孩子收;女生去酒吧不收钱,男生收。
12、注意:“价格歧视”这个词里的“歧视”,没有任何褒贬情绪。单纯地是“区别对待”的意思。
13、那这和双十一有关系吗?
14、有。双十一就是一场有组织的、大型的“二级价格歧视”盛宴。在这场盛宴里,品牌商,以价换量;消费者,以量换价。各取所需。而平台商,从这场交易盛宴中,获取佣金和广告收入。
15、听上去,是一场三赢的游戏。但是,这场盛宴能举办有个前提。那就是:你得先把购买的“量”归集起来。没有大量,就没有低价。
16、怎么归集?把前后一个月左右的销量,集中在一天。于是,双十一,就诞生了。这一个月的购买需求,都先放到购物车里,先别着急买。双十一那天,一定会便宜到你难以想象。就这样,归集,归集,归集。需求的水位越涨越高。直到,在双十一那天,所有需求开闸释放。这洪水般的“量”,足以携C以令B:今天你便宜,就能卖出去1000只手环。今天你不便宜,一个月都卖不出去一只。你低不低价?
17、以量换价。这就是双十一最朴素的本质。基于这个本质,双十一逐渐变成了一场,消费者“一定会”参加,品牌商“必须要”参加的饕餮盛宴。
18、听上去是那么回事。可是那为什么,今年的需求水位就归集不起来了呢?
19、因为两个原因:时间稀释,空间稀释。
20、第一,时间稀释。
21、以前的双十一,就真的是双十一。就当天。早一分钟都不行。但是逐渐,有平台把双十一提早到了11月1日。再然后,有平台把双十一提前到了10月20日。再然后,有平台在双十一之前的两到三个月,就宣布自己的产品“双十一保价”。你现在买,和双十一买,没区别。
22、这样,本来集中在一天的量,就被稀释到了2-3个月里。这就像本来春节当晚要放完的烟花,最后每天放一点,每天放一点,一直放到植树节。你不再觉得火爆,不再觉得震撼。这就是时间稀释。
23、时间稀释,让双十一不再有那种“火爆感”。
24、第二,空间稀释。
25、本来双十一,是阿里的节日。后来双十一,变成了所有平台电商的节日。再后来,“头部主播”们也加入了进来。以头部主播的需求归集能力,一年中的任何一天,都是一场“二级价格歧视”的盛宴,都是一场属于他自己的“双十一”。
26、他们在一整年中,已经消耗掉了消费者大量的需求。留给双十一的,已经不多了。剩下的这些需求,还要在平台与平台之间,头部主播与头部主播之间,甚至平台和头部主播之间,激烈竞争。消费者的购买力,在不同的空间里,再次被稀释。
27 、 空间稀释,让双十一有了严重的“火药味”。
28、所以,今年的双十一,没有“火爆感”,只有“火药味”。
29、那未来呢?
30、未来,中国再出现一家公司,能有这样的实力,把全中国消费者1-2个月的购买需求,集中到1天内释放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了。甚至可以说,几乎不太可能。所以,双十一,这个“低价购物节”的氛围,大概率会越来越淡。越来越淡。因为空间和时间,在不断被稀释。低价购物,不需要节。
31、今年,也许是15年来,火药味最浓的一届双十一。未来也许也不会这么喊打喊杀了。
32、 因为稀释到最后,可能每天都是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