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制定品牌战略的时候,常常有很多品牌创始人来咨询麦院,关于如下问题:
① 临近年终,如何制定品牌战略目标?
② 如何用内部团队系统梳理品牌战略规划?
③ 如何梳理多品牌战略?
④ 如何复制多品牌的成功?
⑤ 了解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多品牌布局有什么不同?
⑥ 如何从单一品牌跨越到多品牌?
⑦ 如何应用宝洁等全球化集团的品牌管理成功经验?
⑧ 单一品牌和多品牌的组织管理和人才如何匹配?
一个企业内部假如回答不清楚如上问题,而就忙于做执行,很可能就会陷入拼命干活但找不到方向的窘境。要解答如上问题,我们需要系统的梳理几个关键要素
很多企业家已经被各种商业战略等词汇所包围,常常迷失在商业战略,商业模式等纷繁复杂的词汇当中,这就会容易让我们踩坑而不自知:
-
错以为品牌只是商业战略下面的一个细分板块而已
-
错以为商业战略就能让自己挣钱,而品牌战略只是挣钱的途径而已
-
错以为商业模式的搭建比品牌更为重要,以为商业模式能造就持久的盈利能力
-
精心设置了无数的商业模式,发现团队并不买账,用户更不买账。
这些误区常常困扰着许多品牌创始人,这就要回到品牌战略的深层本质。
如果你狭义理解品牌=广告/形象/故事,则品牌战略<商业战略
如果你广义理解品牌=一系列关乎增长&心智的系统性大工程,则品牌战略>商业战略
品牌战略是围绕品牌与用户关系长期经营的一系列决策集合(包括了商业战略)。所有品牌战略,都并非凭空产生,更不能个人拍脑袋,而要始于战略洞察。基于战略洞察,才能形成更为专业、系统、理性的战略规划
只有我们真正清晰地了解品牌战略之后,才能规划所谓的商业战略,商业战略是品牌战略的一个延展,一个途径。商业模式可以更换,也有很多种不同的路径,但品牌模式,品牌战略,往往是你一开始的起点,也是原则,也是整个企业综合能力当中最高的板块。
所有品牌战略,都并非凭空产生,更不能个人拍脑袋,而要始于战略洞察。基于战略洞察,才能形成更为专业、系统、理性的战略规划。
市面上有大量的市场调研战略分析等等工具,比如在宝洁等跨国外资品牌常常会做品牌战略的市场调研分析,在华为等大型民企当中也会做“五看三定”的环境分析模型,又或者教科书上所教的PESE模型、SWOT模型分析等等——这些都只是工具,只要大家用起来好用都可以来用。
要知道,工具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工具背后的商业洞察,品牌洞察,用户洞察结论,是对的,是有启发性的就行。
但现实当中,有太多的企业并不做任何分析,就已经形成了品牌战略结论,甚至是先有结论后找支撑理由。还有的企业认为战略是讨论出来的,是争吵出来的,这就属于本末倒置了。只有在你做完战略分析之后形成战略结论,再进行讨论和争吵才有意义。不做任何的战略分析,就开始进行争吵和讨论,属于街头吵架、容易让企业陷入到斗争当中而不自知。
HBG品牌战略洞察,有5大洞察领域:品类赛道洞察、用户洞察、交易模式洞察、竞争洞察、自己品牌洞察。
关于如何做系统的品牌战略洞察,会在HBG年度私教闭门课10月场《品牌战略与多品牌管理专题》2日闭门课当中进行系统拆解。
许多企业在规划品牌战略目标的时候会制定一个虚空的目标——或者称为愿景,更为合适。
品牌的战略目标不等于愿景,虽然愿景往往会指导我们品牌的战略目标,但愿景是关于企业更长期的发展目标,而非短期指引内部团队干活的战略目标。
品牌战略目标不是传统的知名度,美誉度,或者财务指标而已,而是一个核心关键指标“渗透率”。渗透率有两层纬度,一层是生意的渗透率,一层是心智的渗透率,不仅要让生意增长,更要品牌心智能够沉淀。
所有的品牌战略目标,都必须要让核心骨干团队成员能够理解,最好是和员工息息相关的,否则就会陷入假大空的指标当中,但其实团队成员并没有感觉,也并不会朝着这个目标来努力。
所有的品牌战略目标,背后都有一系列的选择倾向,核心团队成员一旦看到战略目标确定下来,就心知肚明整个企业的选择就定下来了——关于发展的侧重点,关于资源的倾斜,关于团队的匹配等等的。
所以品牌战略目标绝对不是一个实现不了的愿景,而是一个和团队成员息息相关,且让团队成员能够充分理解,并且指导团队成员力出一孔,万众一心的奋斗目标。
许多企业在规划品牌战略的时候,容易罗列工作项目,而没有拆解路径。
简单的罗列只会告知内部成员一堆工作,但并不知道工作板块里面的逻辑关系、以及侧重点,更并不知道目标和路径之间的关系。
品牌战略目标一旦定下来就一定到了规划阶段,而战略规划不能玄虚,必须要拆解路径,拆解关键性动作,并且落实到人财物。
而品牌战略一旦落地之后,必须要月月复盘,总结与复制经验,提出战略改进方向
总之,品牌战略制定的体系化流程要点:每年做大战略规划,每季度微调整;成立战略小组,规划战略项目时间表CPS;品牌部门(战略部门)形成初步战略探讨方案;日常复盘,大战略落地到周报当中一页纸;形成最终战略方案,开大会,全员动员学习贯彻执行;进入战略研讨会(PACE都在),先内部、再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