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方:谷维多稻米油
代理商:25hoursAD
随着《乐夏》的播出,乐队和音乐节越来越火
1288的门票你抢到了么?
俺没,但俺们接到了【做一个稻田音乐会】的brief
Holy Moly Jesus Father Help Us!
这不是出(BaiPiao)作品(MenPiao)的机会么
走起~
客户:
“我们今年是第四届了,you know,要和之前不一样”
25Hours阿康:
“Ya, we know we know. 巧了吗不是,巧了吗不是!
俺们公司人均艺术家!”
整明星整乐队整Video整直播,今年我们稳超去年!
(这波要整个大的了吼吼吼~)
客户:今年不整那些了...
25Hours阿康:啊?
25Hours策划:那整啥??
25Hours创意:阿巴阿巴???
客户:“我需要你们的创意...”
the END...
一、品牌自己做音乐节到底做个啥?
玩笑归玩笑,策略总会到
回顾谷维多以往几届音乐会我们发现:
(1)小型活动不能靠现场人流,靠线上传播
每一届都有自己的亮点,但本质上音乐会是一场线下活动
受制于场地和人员配置问题,品牌自己做的规模都比较小
靠现场的人流这个传播效率很低。
(当然如果认定了音乐营销的路线
比如百事可乐和百威
长期的在音乐领域坚持投入
做到现在也能举办世界级的电音节)
(2)现场不请大牌,除非是代言
如果启用明星,确实可以快速获得一波粉丝的流量
但这些现场演出的明星不是品牌代言
对品牌长期来看作用不大,性价比不高。
(3)有预算的直接选择赞助大型音乐节
最优的选择当然是去赞助冠名已有的音乐节
每天几万人的流量+潜在朋友圈曝光
成熟的执行团队保证项目顺利进展
当然价格也相当美丽(最近某音乐节冠名价高达六百万)
所以!
一桶油为什么要做音乐节啊???
这么看品牌自己举办音乐节真的没有可行之处了?
当然不是,但需要换个角度来看音乐节。
对传播角度来看,品牌做啥都是信息和介质
目的是在介质中让消费者记住品牌或者卖点进行销量转化
或者“品效合一”
所以做音乐节也可以是做一个传播的介质。
作为介质,音乐节相比一条纯广告来说
更加自然、有吸引力
是受到当下消费者喜欢的,这就是音乐节的优势。
所以,从信息介质思路出发
音乐节的现场可以不大
但他一定是一个品牌的道场
音乐节的人流也可以不多
但她们一定要是我们的精准TA
音乐会的活动内容
就是我们要传递的品牌&产品信息
品牌自营音乐节=品牌道场+核心消费者+核心传播信息
等等,场景、人物、品牌信息都有了
是不是越看越像一个品牌TVC?
“我们认为品牌自营音乐节
就是做一个自带音乐属性的品牌TVC场景
而每一个现场观众、艺人、达人、品牌人、广告人
都是这场TVC的导演和演员
在音乐氛围下,在美食美景中
这场戏怎么拍都好,怎么剪都对,成片率极高”
客户:”插一句,我们今年不要TVC了...”
25Hours阿康:O。
二、发力全新产品定位,聚焦打透TA
弄清楚了我们到底做的是啥,剩下的就是怎么做了。
对于核心的产品策略
25Hours快速的跟谷维多快速统一了思想:
Brief清晰明了,创意团队启动大脑
客户:”你们都有孩子吗?”
25Hours创意:“有很多亲生的作品啦~”
三、洞察社会问题,让品牌Stand For Something
“找回消失的稻田”
创意团队,在一次又一次的脑暴会中,敏锐抓住了一个洞察——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稻田」”
这一代的父母,童年大多有乡村泥土的记忆
抓蚂蚱、蹲在马路边啃西瓜,一群孩子撒野玩闹
那是段最惬意、最无忧无虑的时光。
但他们的孩子却并非如此——
伴随城市化的进程
如今的孩子们一出生就整日面对钢筋混凝土的城市
出入空调,学校补习班,电子游戏短视频
未来这些孩子的童年记忆里
将不再有一片属于他们的“稻田”。
现在如今的浮躁社会中
则是引发现代有孩家庭深度共鸣的“鸡娃”焦虑。
家长们愈发忽略了孩子们的内心需求和真实想法
也让亲子关系变得越发紧张。
于是
创意团队的小伙伴决定以这样的洞察为切入点
以草帽为符号,以音乐为引子
转而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稻田音乐会
拉近了亲子与自然的距离。
在于让家长们在大自然中
以朋友的方式去和孩子尽情玩耍
卸下焦虑、卸下重担
在音乐中和孩子一起成为“童龄人”
找回心中的那片“稻田”。
「童龄人」
正是我们此次创意的核心所在
也是谷维多自然健康的品牌价值传递
更是一种企业社会责任的呼吁。
最后让我们在音乐里一起感受童真吧
#在音乐里,我们都是童龄人#
【最最重要的是这一张张在音乐里快乐的大小儿童的脸庞】
我们相信随着持续运营投入
未来“谷维多稻田音乐会”必将是谷维多的重要IP之一
而这一系列营销也将成为音乐营销的经典。
谷维多稻田音乐会
关于音乐、萌娃、营销思路我们明年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