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第一步:告别品牌陷阱
今年年初,国家发布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文件强调,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纲要文件以“质量强国”为主题,但“品牌”一词总计出现38次;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开展中国品牌建设工程,并设立了到 2025 年“形成一大批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宏大目标。国家对品牌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见所未见。
且不论中国品牌现状与纲要目标,更不论品牌理论体系,单单是对品牌本身的认知,就值得深度探讨,追本溯源,第一性原理,坚持长期主义,任重而道远。
品牌的“话语陷阱”
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存在于各行各业,也存在于传播行业。品牌新词汇满天飞,仿佛没有新词汇,就没有专业性。很多品牌从业人员,不乏业内声名显赫的行业大咖,都热衷于“遣词造句”的包装说辞,而不是“品牌理论”的基础研究。发挥语言文字的改造大法,将成熟的品牌基础理论,翻译成不同的说法,包装成自己的说法。有了新说辞,就仿佛自己发明了一套天下无双的新理论。不说“品牌口号”说“品牌谚语”,不说“品牌视觉”说“超级符号”,不说“心智资源”说“文化母体”,不说“品牌溢价”,说“品牌心价比”等等。
现实意义是,构造了一套生意逻辑的体系,“自己说得清,大家听得懂,有些行得通”,逐渐成就自己的生意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一方代表。非品牌从业人员,只是旁观者了解,可以作为知识储备、观点碰撞。但真正专业从业人员,需要回归本源,读专业原著,学基础理论,看清品牌知识大厦的钢筋架构,而不仅仅是表面的装潢装饰,上来就练习“花拳绣腿”。
品牌的“短视陷阱”
DTC品牌、新消费品牌、新物种品牌……各种品牌满天飞,品牌短视主义横行。在流量加持下,一批批网红品牌兴起,能长红的品牌却寥寥无几。当前行业两种流派大行其道,一种是“名派”,品牌认知的快速建立,建立统一的视觉识别、超级口号,视为品牌工作的一切。另一种是“量派”,流量销量的短期回报,追求多维度的流量导入和购买达成,视为品牌工作的本质。
不管是“名派”还是“量派”,都或多或少蕴含着品牌短视的陷阱。名派,忽视市场竞争、忽视价值体系,本质是符号论口号论,强调“我是”, 回避“为什么是、我为谁存在”。量派,忽视品牌本质、忽视长期价值,本质是产品主义销售本位主义,强调获客留客、强调流量运营。
一类综合流派,将“品效合一”为圭臬,仿佛一提到“品效合一”,就解决了品牌与销量、长期与短期的各个商业课题。但“品效合一”本身就是话语陷阱,背后蕴含逻辑“品牌与销量是对立的”,之前的传播推广只能二者兼顾其一。品牌,是一种长期主义、是一种综合工作、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自始至终,品牌都是最长期有效的商业投入。过去很多专业调研证明过,未来也将继续证明。
品牌的“标准陷阱”
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品牌没有万物归一的终极理论,没有整齐划一的标准理论。每个品牌理论,在不同行业的品牌之间、在品牌不同的阶段,边界的大小、适用的程度都不尽相同。品牌经典基础理论,是品牌原理的专业深度、适用广度的经典,是各种“话术语境理论”的原点。那些标榜最懂品牌最懂设计的理论,世间独此一份的,要么是夸大其词,要么是别有用心。
我们看到,品牌口号论符号论,在快消品领域尤其是食品餐饮领域,大行其道、广为流传。但如果将这套理论,照搬照抄放到奢侈品行业,会发现适用性大打折扣,甚至会降低品牌格调。品牌一定要有个品牌口号,仿佛在奢侈品行业,并不一定完全适用。食品饮料快消品行业,是低卷入度产品,试错成本低,消费者知道而愿意尝试,建立印象很重要。奢侈品行业,是高卷入度产品,品牌想象的价值,远远大于产品使用价值,营造品牌想象的价值,是奢侈品品牌工作重中之重。
市场从不缺一时的爆品,缺的是能够长期持续的爆品;而长期爆品的驱动力,是品牌的长期主义。追求品牌之路,追求高质量发展,充满着艰辛和风险。而品牌的第一步,就需要有勇气有专业的面对品牌陷阱。
我是那谁谁,感谢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