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茅台通过直投或做LP等形式,已覆盖多家知名消费品牌。据公开信息显示:茅台建信基金不仅出资GP,同时还有多笔直投项目,尤其是在鞋服、餐饮等相关的消费领域进行布局,其中不乏多家IPO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消费领域布局外,这两年,茅台也逐渐在新兴产业领域开始布局,重中之重就是出资设立母基金。虽然消费依然在列,但更多是围绕当下热门领域进行布局,这也符合一级市场当下的投资逻辑。
这看起来像是段子,实则切中了一个关键要素——人群画像。
相关数据显示,在2020-2022年间,瑞幸咖啡的18-24岁人群占比均高于星巴克。总体来说,瑞幸咖啡的消费人群结构更加年轻,而“年轻化”正是茅台近年来发展的关键词。
同样的做法,换成别的酒,或许就没有如此好的传播效果了。本质还是因为茅台酒的商业逻辑,和普通消费品的商业逻辑之间存在天壤之别。用茅台酒近似奢侈品的IP来做大众化的冰淇淋产品,属于降维打击。
瑞幸较为“出圈”的联名,也集中在“深入到产品端的合作”,而非止步于IP表面的合作。咖啡饮品产品研发门槛本就难言护城河,爆款、创意被模仿、跟风,已是行业常态。从产品端寻找差异化、打造创新产品将是瑞幸永恒的课题,也意味着其永远需要“下一个爆款”。
低价咖啡瑞幸与高档酒茅台的联名,正是各类话题、实际销量的根源,“瑞幸作为一个主打低价的年轻咖啡品牌‘傍上’茅台合作,也能借助茅台的品牌调性,提升自己的号召力,提升自己的品牌格调。”
这次与瑞幸联名所创造的“破圈效应”所覆盖的用户群几乎难以用金钱来衡量,这次联名的目的依旧是为了宣传茅台的高端属性:
贴上茅台标签,就是能让每个人都发一条朋友圈。
而瑞幸创造爆款的能力早已被证明,但这次的酱香拿铁却不尽相同。相较于常驻瑞幸菜单的生椰系列,酱香拿铁大概率只是昙花一现。
一类是和爆火游戏的联名。
比如蜜雪冰城和《蛋仔派对》、喜茶和《原神》、茶百道和《未定事件簿》。它们本身玩家多,基本盘大。但这一类联名走红,更多是得益于该游戏的垂类人群,容易出现圈内爆火、圈外“静悄悄”的两极情况。
另一类则是和奢侈品的联名,通过横向破圈,让不同人群一起把热度托高。
比如喜茶和Fendi、Manner和LV、瑞幸和茅台,它们的爆火,都是借用了“奢侈品日常化”的流量密码:在奢侈品的平价产品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谁喝上这一杯,都是高端白酒尊贵的“上帝”。
茅台的品牌溢价能力在国内无出其右 ,但其和瑞幸的合作,也有其多重考量和现实利益。
销量是瑞幸可能带给茅台的增量空间,使得茅台能通过长期的味觉引导普及年轻人对酱香的依赖和喜欢,对茅台酒未来销售前景也能打下基础。
对于茅台做新消费来说,最大的课题是如何做数字化。毕竟瑞幸以互联网咖啡的身份出道,这几年迅速超过星巴克的门店数。向瑞幸学习互联网营销,也成为茅台这波的策略重点。
与茅台的联名,则可以让瑞幸彻底拉开与山寨品牌的品牌距离,也为后续推出高价产品铺路。
如今,现制茶饮、咖啡行业中,价格战已经愈演愈烈但回归到商业本质上,企业做经营的根本,就是要在市场中获取利润,因此,不能一直陷在价格战的泥潭中。如何提升产品档次,进而提高定价标准,就成了各品牌思考的问题。
眼下的现制茶饮、咖啡饮品,整体而言,各家的层次区分其实并不明显。因此,在提升品牌逼格的道路上,与大牌进行联名,就成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但联名是不是灵丹妙药呢?想要提升销量和竞争力,仅依赖联名路径可能还是不够,对于现制茶饮、咖啡品牌来说,联名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是雪中送炭。
其二在于营销预热的提早铺垫。各项物料及门店上新时间节点在全网流出,网友则被这一消息吊足了胃口。
瑞幸能够从此前的造假风波中逃出,赢得当下的成功,除了依托于以上联名爆品策略之外,还受益于其单店模式和低价策略。
借助和瑞幸的合作,茅台的用户群体及产品矩阵不断外延,年轻化步伐不断提速。因此,对于双方而言,这一次的合作属于各取所需,强强联合。
茅台牵手瑞幸,左手LP,右手GP
酱香拿铁用了3000万飞天茅台,瑞幸咖啡赢麻了?
瑞幸“联姻”茅台,谁蹭谁?
一杯酱香拿铁,年轻人就能爱上茅台?
为什么茅台+瑞幸=全民上头?
茅台和瑞幸联名刷屏,能治愈年轻人的“早C晚A”?
喝瑞幸茅台新品,开车算酒驾吗?
茅台"联姻"瑞幸,彩礼3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