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方:米哈游
代理商:BASE 基础作业
接到brief时的BASE:米哈游真的扛着音响走过来了!
作为一家「隐藏的音乐公司」,米哈游坚持记录着旗下原创音乐团队HOYO-MiX的幕后创作故事。星穹铁道项目组希望在仙舟主线剧情完结节点,以纪录片的形式向核心玩家群体以及泛二次元听众分享仙舟音乐的思考和创作过程。
彼时的仙舟罗浮还是一张新地图,而参与仙舟音乐纪录片的制作,也为BASE打开了既有经验尚未涉足的新地图。
一、一出好「戏」
一开始,我们先从仙舟世界中尝试理解仙舟音乐:这里有许多我们熟悉的传统建筑元素,但又藏着很多未来科技的惊喜,传统与科幻在时间的鸿沟中融为一体,形成仙舟独有的国风气质。
在这个世界观下诞生的仙舟音乐,同样遵循着新旧交融的原则。国风音乐在厚重的历史里走出更轻盈的步伐,重组人们DNA里对国风的记忆,这似乎是一种抽象的魔法表达。而在HOYO-MiX音乐老师们的指尖,脑海里的念头变成一个个音符,丰富着游戏场景,牵引玩家情绪,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更具象的魔法?
于是我们略微懂了。
这支纪录片也许是一出花样百出的戏,讲音乐的变化;同时它又是一出有章法可循的戏,讲音乐的技法。片子的主题概念就此明朗起来:
二、好「戏」开场
敲定「音乐戏法」的概念之后,我们这才进入深入了解音乐戏法的前采阶段。从HOYO-MiX星穹铁道音乐组5位老师的创作过程里提取最鲜明的记忆点之后,对“戏法”的概念有了更加扎实的理解。
一段简单的主旋律,是丰富的仙舟音乐体系最初的基底。音乐老师们仿佛手握油盐酱醋不同的调味品,又好像运用着炒蒸煮炸不同的烹调手法,让同样的食材变成风味各异的仙舟料理,这是我们对音乐戏法更加通俗的理解。
在弥漫着人间烟火气的星槎海,宫奇老师用电子合成器捏出传递欢快气氛的民乐音色,让安静的主旋律变活泼,也在传统与科幻的虚实平衡上创造被玩家戏称为“欢乐谷”的「积极的恐怖谷」作用;在仙气飘飘的长乐天,林一凡老师拿捏着民乐和电子音色的比重,令玩家感叹“如听仙乐耳暂明”;在激烈爽快的战斗场景里,汪玉珏老师把琵琶当成吉他来弹;王可鑫老师融合了民乐和爵士乐写出了“摸鱼小曲”;文驰老师则在对玩家至关重要的BOSS战设计了侗语念经的环节,在听觉里把蛊惑人心的BOSS形象可视化。
《仙舟的音乐戏法》
在纪录片的视觉上,基于仙舟软科幻而非硬核赛博的调性,我们为不同的音乐戏法匹配了艺术化的表达。当音乐老师们用听觉语言翻译了一遍游戏的视觉语言之后,我们更需要将音乐语言翻译成有审美的镜头语言。
三、听懂已是「戏」中人
仙舟是视觉上的变戏法,仙舟音乐是听觉上的变戏法,当五湖四海的玩家们在仙舟音乐里不费力气便能认出自己熟悉的国风记忆,这何尝不是妙不可言的「国风的音乐戏法」?BASE仍然共情于HOYO-MiX音乐制作人宫奇老师的发言:“我们无需做更多的判断来辨别它是不是国风音乐,因为从小的熏陶和记忆自然会给我们答案。”
就像你在懵懵懂懂的时候跟着长辈听过的小曲儿,你坐在戏台下看过旦角浓艳的妆面。像你在望向月亮的时候会默念起古诗,你一说起江南,人人都知道白墙黑瓦,水墨画。
是那些从小就扎根在记忆里的传统文化,变成我们潜意识里的自觉和本能。不管是HOYO-MiX的音乐创作者们,还是天南地北对音乐有着不同认知的听众们,都能在仙舟音乐里想起我们身处的同一片土地,也许这就是完成整条音乐纪录片过程中最动人的地方。
特别鸣谢
内容创意&文案支持、市场内容组Avalon、内容生态组小B
创作人员名单
BASE 创意出品:壮壮 & WILL
客户部:NONO Fiona
创意文案:美佳
创意美术:李想
后期总监:王羿超
制作出品:盘马弯弓
出品人:王斌斌
导演:蘭晓伟
监制:郑阳 佟宸宇
摄影指导:易可Jerry
灯光:小胖
美术:许哲
制片:夏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