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雕龍彙編
要看见未来,必先洞察过去。本文旨在梳理近 20 年,也即 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 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前后到当下,国内品牌命名大略的流行趋势,以作总结及预测。截取这个时间段,原因在于:
(1)当日中国跻身世贸组织,整体商业环境彻底变迁,国内品牌从此直面国际市场,机会与挑战呈螺旋上升趋势。
(2)彼时欧美「互联网泡沫 Dot-Com Bubble」破灭,热钱东流,国内互联网蓬勃发展,使传统品牌能应用的商业手段与工具得以升级,而随着互联网品牌的崛起、其造富形成榜样,又令人产生创业门槛低下之错觉,加上万众创业得到鼓励:商标的申请注册,以及品牌的出现,成井喷态势。
品牌之命名,与时代相形而动,带着印记。对多数品牌而言,这既是荣光,也是悲哀。荣光的是有幸参与这个时代,悲哀的是无法超越这个时代。有位营销大师说过,「长远来看,品牌不过是个名字。In the long run a brand is nothing more than a name.」。——多数品牌注定湮灭、无法被历史记取。
无法被记取,除了其所创造的「丰功伟绩」不值一提,更多的可能是其命名承载不下荣辱兴衰、甚至不值一记。——文中提及的品牌命名样式、方法,并非线性推进、此消彼长,而是并行共存,一些看似式微,或许只是间歇性潜伏,一些确实风头极盛,却也可能是一时半刻,但投机取巧的,从来被遗忘得更快。
一、大词
新世纪之后,已绝少出现类似「中兴 ZTE」、「华为 Huawei」等表意的品牌命名,这倒不至于说是家国情怀让位于资本攻势,但意识形态对立淡化,政治上解构权威,文化上拒绝崇高,民众厌恶宏大叙事,天然带有历史属性的「大词」,自是备受排斥或强制遗忘。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越发开放细分多元化,商品定位以及价位层级形成,必须面向特定受众营销,也使品牌命名倾向于描述「实在 realitas」或暗示行业品类,如「大疆 DJI」者,看上去似乎与 90 年代中期创立的「恒大 Evergrande」、「华大基因 BGI」没有差别。
表述内涵均是不「小」,仍然很「大」,即便是其标榜「大智无疆」、或「大道无疆,创新无限」,但只是要一想到「大疆」品牌主打「无人机」产业,其产品翱翔于无垠之空域,大致能感知确实可以「无疆」:这种命名大概仍然算是「行业品类」相关。
绝对地拒绝「大词」,就难免有些矫枉过正,也导致一些后遗症。譬如文化上的不自信、过分犬儒,内心追寻伟大、行为缺乏动力,以及匹配不到可用以命名之载体。——或许,以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些思想能得以回归,也将体现在品牌命名之上。
二、文言
「獭祭 Dassai」出自《礼记》,「资生堂 Shiseido」出自《易经》,「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以上两种均为日本品牌,但其品牌命名都出自中国典籍,并因之饮誉天下,——国内并非没有这种命名方式。
过去「周生生 Chow Sangsang」珠宝的品牌命名附会《易经》,「生生之谓易」、「周而复始,生生不生」;「红豆 Hodo」男装也标榜其出处来自王维诗歌,「红豆生南国,出来发几枝」:前者附会尚有逻辑可循,后者标榜或有些牵强、虽然其旗下尚有品牌命名为「相思鸟」。
当下出自文言、最为人知以及恰切的,应该是做搜索引擎的互联网品牌「百度」,辛弃疾名作《青玉案·元夕》有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方所」文化主营书店、美学生活馆,该品牌命名与其产品同样格调高雅,语出南朝昭明太子萧统的《令旨解法身义》,「定是常住,便成方所」。
单看「定是常住,便成方所」,难免有些望文生义,但如知其前句为「若定是金钢,即为名相」,大约还是可意会与「佛理」相关,虽则有些晦涩。有个女装设计师品牌被命名为「裂帛」,裂帛一词在古文出处广泛,除去字面意义,还被用以指代「书籍」:想是足够表达品牌之文艺气质。
这样品牌命名样式越发少见,无疑很是遗憾。——为何越发少见,或将另文再议,此处不再赘述。但如能联想到,远的「露华浓 Revlon」(李白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近的「东方既白」(苏轼名作,「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这两种外资品牌,尚且拼命地要靠近国粹以本土化,作为国人无疑得羞愧而汗颜。
三、音读
音读之概念借用自日文。古典汉字进入日语,其日语发音读作保持或接近汉字传入时期及所在地域的发音,即为「音読み,おんよみ」。置换成这样的场景: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其外文品牌命名,多数使用相接近的中文字之发音作汉化,——几乎等同「音读」。
外国品牌汉化,自然存在多种方式,「音读」是最投机取巧的,因为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也偏偏是这种投机取巧,一度被国内品牌命名应用得最多,因为如此这般,所创立的品牌,似乎就可标榜「欧化」,撰造出身优越、品质绝佳,以至可卖得高价。
这不是在与国外品牌的倾销做抗衡,而是借其东风、顺势而为,终归是下作。——「音读」的命名方式,并非如国外品牌那样,先有外文名,再有中文名,多数可能只是这样而来:选用多种国外品牌的译名用字,自行组合则成自家品牌命名,不一定需要英文名,如有英文名也可能是附庸风雅,因为英文名也不知所谓,案例如「珀莱雅 Proya」。
比组合音译字高阶些许的,便是启用外文现成词,再做音读汉化,并且该外文词及汉化名可能得知名度优质些,国外品牌命名多有选用人名的传统,如高端女装「蔻依 Chloé」,以之作参照,则可有同样主打女性用户的「薇诺娜 Winona」之类的品牌名。
Winona 在国内最为知名的,可能得是美国女星「Winona Ryder 薇诺娜·瑞德」,她在电影「纯真年代 The Age of Innocence」中,虽则心机满满,却也是小家碧玉般清纯妩媚。——珀莱雅、薇诺娜之类品牌名,每一个独立汉字,均有表意,然而组合起来,不知所云。
张炎在评论吴梦窗词作时,以为其作品「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音读的国产品牌命名,多属如此,过分雕琢、堆砌,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层次更深一些批判的话,无过如此:面向本土消费者的品牌,却在无根地媚外,着实存在「欺诈」嫌疑。
四、训读
「训読み,くんよみ」,是指用日语固有语言去读外来汉字所形成的发音。除了对欧美品牌及命名的借鉴与复刻之外,国产品牌也难免抄向周边邻国,首当其冲的是日韩,自然也多有产品会标榜出身日韩。由于文化同根同源,即便是「反向输入」,选用字与汉字无异(商人投机如斯,自然不会启用「和制汉字」),所以事实上绝无可能存在「训读」之方式。——用案例牵强点阐释,「雅马哈 やまは Yamaha」的汉化是「音读」,「养乐多 ヤクルト Yakult」的汉化有所表意、接近训读。
既然标榜出处,那么品牌命名形成的组合样式、语法,大致得接近或带有来源国之语言特质,至于读音、词义,所见所得,完全无须额外汉化。——远古时期,就存在标榜日系品牌的「味千拉面 Ajisen Ramen」与「丸美 Marubi まるび」护肤品以及后者旗下的子品牌「春纪 Haruki はるき」。
中间出现过「名创优品 メイソウ」,近期则有「元气森林 元気の森 Genki Forest」。「名创优品」的命名相对不够体面,从以下公式:「名創優品 Miniso」 = 「优衣库 Uniqlo」 + 「无印良品 Muji」 + 「大创 Daiso」,可知与上文国产品牌的「欧化」命名之「拆分、重组合」音译字,其实没太多差别。
火锅品牌「呷哺呷哺」,咋看以为其命名是来自闽南语词汇「食补」,但实质则是来日语「しゃぶしゃぶ 涮火锅」的音译,基于地域以及历史因素考虑,「呷哺呷哺 しゃぶしゃぶ Syabusyabu」的命名,大约能够与上文提及的暗示非国产的品牌有所区别。
至于说是来自的韩国的品牌的命名,相对乏善可陈,小国寡民之属,也倾心向往学习,可算是精神可嘉。韩国财阀 LG 旗下有款护肤品品牌叫「后 후 Whoo」,于是国内市场出现「韩后 Hänhoo」,——另一款同类产品被命名为「韩束 Kans」,这样的品牌名,就不必费心拆解了,难堪!
五、造字
对大词的排斥,对文言的无助,对复刻的厌恶,必然得寻求另外的品牌命名途径:自行造字、生造词汇,是种手段。这种手段,优点是自由、原创程度高,缺点是一不小心擦枪走火、不知所谓,——百多年前的「全聚德」、「恒源祥」便是如此这般而来。
「生造词」与「现成词」相对,优质的现成词汇几乎已被注册殆尽、二拼域名取得代价又高昂:于是在互联网时代,生造词成为最主流的品牌命名手段。当下的「二字」生造词,如非选取相对非常用字眼、并且不用其他譬如「谐音」之类的技巧,要注册下商标相对是很难了,「三字」、「四字」的趋势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淘宝」可能是生造词命名品牌的典范,该命名贴近、暗示行业、有所表达,形象感十足,其产品升级版「天猫」,就相对差些,与行业几无关联。「天猫」来自 Tmall 的音译,先有外文名(Taobao Mall > Tmall),再有中文名,——在音读成品中嵌入「意象」:这种方式,比上文提及的,更进阶。
互联网产品起名/品牌命名的「物化」趋势,肇始应该是 Yahoo 的汉化名「雅虎」,其面世如是放出潘多拉宝盒,「搜狐 Soho」在跟进,「天猫 Tmall」也出现。及其之后,「阿里巴巴 Alibaba」旗下产品动物泛滥(闲鱼、盒马),其他厂商更进一步跟风,以「动物」命名的差异化渐见不足,——一拥而上,终究将路堵死。
令人意味深长的是,作为滥觞的「雅虎」,其品牌视觉形象没有任何「虎」的踪迹,其后来的追随者却将各自所属打造成「视觉锤 visual hammer」。——除了「动物」,「水果」、「食粮」以及其他「植物」等也被应用得殆尽,前者如「美柚」,后者有「小米」、「喜茶 HeyTea」等。
「微信 Wechat」也是典范,判断标准无他,将「淘宝」、「微信」拆分成「淘」、「宝」、「微」与「信」,比对近十来年市面上有多少产品、品牌的名称,包含有这些字眼即可知晓!——「抖音 Douyin」之命名,应是无法如淘宝、微信这般具备影响力,毕竟「抖」字当真太过生僻,无法构建意象或场景。
其他的,如「魅族」、「掌阅」、「链家」、「蜜芽 Mia」、「一加 OnePlus」以及「美宜佳」,应是归属此类,——多于三字的生造词,除非如是「梵克雅宝 Van Cleef & Arpels」、「施华洛世奇 Swarovski」之类,有个外文名背书,不然完全是不知所谓。
六、白话
「白话」与「文言」相对,所指范畴广泛,此处倾向于只狭义地拆解「现成词」及其组合与变体。「现成词」的定义是词典收录词。——截至今日,国内商标申请与注册的数量,接近 6000 万,这意味着,之后二字词汇要取得注册多数得生造,三字及四字组合词汇将成为主流。
一席 Yixi,野兽派 The Beast,字节跳动 ByteDance,这类现成词及其组合,观感以及「口感」,比起「生造词」,可接受度高得多:因为其词意构建自然、发音整体也不突兀,——也是基于这个缘由,以及出于商标考量,创意者多会选用「现成词」来做命名变体,上文提及的「闲鱼」(闲余)、「盒马」(河马),就是基于这种方式。
选用某个「现成词」作为「母体 matrix」,深刻理解商标注册规则(同音而字形不同即非为近似):母体尽量有所表达、最好积极向上,用同音/谐音字置换母体中的某个/些字,而形成「新词」,——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绕开商标注册的限制,达成创意的基本目标:商标注册。
被选用的置换字,也并非随意,刻意是其本质,因其存在之意义在于构建品牌特质,必然是肩负重任:可以是行业字,如「肌本演绎/基本演绎」,可以是氛围词汇,如「唯品会/尾品汇」,可以是产品卖点,如「植观/直观」,可以是置换意象,如「爱屋吉屋/爱屋及乌」……
而如「佐大狮」者,就有些过了,「佐大师/佐料大师」的表述足够完整,此处强行在镶嵌意象,难免有些用力过猛,即使是出于商标注册考量。
七、口语
过往被教科书告知《诗经》是劳动人民所创作,但有学者考证,即使通俗如国风者,也绝非底层民众所能达成。哲学家「克罗齐 Croce」断定,「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Ogni storia e la storia contemporanea.」。我们望向过去,自是带着自身的价值判断。
考究当下,更加是带着价值判断去感知、解构,而非只肤浅于人云亦云。——近几年来,口语泛滥在公司起名/品牌命名之中,2020 年底「可口可乐 Coca-cola」与「蒙牛 Mengniu」组建「可牛了」公司,将这一趋势推向高点,万众狂欢:严肃者以为是戏虐,娱乐至死者找到共鸣,从业人士抓紧抢注相关知识产权……
「可牛了」之类的口语命名,确切展现出由资本推动的创意趋势,其他品牌的背后自然同样站着财团。——口语从来不入流,多数缺乏内涵,低俗、势利,猎奇、审丑,以之作为品牌名,多出于急功近利而迎合受众。这导致企业失却追求伟大的能力,更没有丝毫家国情怀,终究成不了大器,「师出无名」。
有日资本离场,热钱引退,也即为其消失之时。——当然,口语并非一无是处、当真那么乏善可陈:以前「娃哈哈」的命名,即是出自口语,该词表述孩童之笑语欢悦,该名称与其当年所主打的儿童产品,非常契合匹配,这是个相当完美的品牌命名。
眼下的,多数拼凑得生硬,如「梅见/没见」青梅酒,只为面向商标注册,而不多顾及内涵。出现这种状况,可能也是备受品牌命名「为了降低营销成本」、「自带流量」之类观念的撺唆、要挟,眼中只剩流量,而令创意底线越发低下。这种结果,徒为中文增加曝光率更大的文字垃圾,到最终将导致整体降低美学品位、一切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
尚有些品牌命名,如「猪角/主角」猪脚饭、「衣二三/一二三」时装租赁,还算不错,但品质没那么天然,比不上「凉白开」瓶装水。有些品牌命名,也越发漫长:吃了彩虹,小白心里软,认养一头牛,……
八、国潮
定义「国潮」:1. 国风潮流,2. 国际潮流。——国货崛起,是有目共睹的,很多老字号品牌也如枯木逢春,此处只打算狭义地提及较为纯粹的「国货」及其命名,毕竟一些品牌标榜日系风格,如「元气森林」,或是欧式气质,如「薇诺娜」,是国货,但顶着国外品牌的样式,不至于不配,是真不够「国风」。
所谓「国风」,即是古典意象。国潮崛起,对于「国风」,是古典意象复活,对于另一种,是趋向国际化,——后者,起码表现在品牌命名之上。——彩妆品牌「花西子 Florasis」,以「花」与「西子/西施」命名,英文名 flora- 对应「花」,-sis 发音更接近「西施」,而不是「西子」。
香薰品牌「观夏」专注东方植物调性,护肤品牌「半亩花田」主打自然主义,而「开山」白酒也似乎有开创一方门派的气势:这些品牌命名,虽不及「百雀羚」、「五粮液」之类经典,但也清新、纯粹,比起那些为吸睛而矫揉造作的妖娆货,大概更能长久地令受众倾心、追随。
体现在「国际潮流」方面,是指有一批品牌启用「外文名」作为单一品牌命名,远的如快时尚品牌「Urban Revivo」,近的有精品咖啡馆「Manner Coffee」,有位知名模特创立服装品牌 Comme Moi,有位更知名的创立潮牌 Clot、并更进一步扬名海内外。
总体而言,「国潮」化的品牌命名,一方面伸向古典,一方面拓展全球:古典意象仍有待发掘,国际化的外文名也处于初级阶段,想是都有广阔场景空间。
九、增补
如开篇所说,文中提及的品牌命名样式、方法是并行共存的,从营销角度来讲,各有优劣,从更高层次看,一些自然是更好,并值得推崇。相对而言,品牌名称如是创业思路,如没有去贯彻、执行,当真没那么重要,当然一旦行动,第一步迈得顺畅些,也是优势。
国内品牌的外文名,多数不合格,水准有待提升。拼音在拉丁语字母主宰的世界市场,有识别性,但基于自身先天不足,显得太另类,大概无法融入。长远来看,国际化程度加深,进入国外市场的品牌,采用外文名的概率仍大于采用拼音。
商标注册数量仍在增长,更优质的品牌名,因注册因素限制可能会更加少见,因此过往的注册商标会更多地流入市场,商标交易,或成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