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只是它们的表面现象,有趣和搞笑才是它们真正的内核。
当代热衷于网络冲浪的年轻人,躲得过脸基尼,却避不开悲伤蛙;逃得过鸡爪袜,却挣不脱绿头鱼.....对选美比赛关注的他们,竟然也迷上了丑东西大赛,一边说着“辣眼睛”,一边却上网购起了同款,矛盾又自洽,怪可爱的。
前几天,号称颁奖界泥石流的《2023淘宝丑东西大赛》公布了入选名单,要知道这比赛今年是第三届了,网友:这种比赛能办三届就离谱.....
一众 蓝V跑到淘宝官微评论区打卡,刷了一波存在感。
丑东西大赛的“展品”由来主要依仗于全网网友踊跃提名“献丑”,经层层选拔,今年共有40件迎合年轻用户审丑趋势的“丑东西”入围总决选。
在这40件丑的惊心动魄的“丑东西”中,要评选出年度5强,实在很是为难。 但秉持有大赛就有名次的原则,脑花帽、公主羽绒服、人脸粘土手机壳、甘肃省博物馆的绿马头套和小青蛙人偶服在一众丑东西中脱颖而出。
不得不感概,当代年轻人的审美还是带点搞笑天赋的,这些丑东西让人越看越上头,有网友表示这种感觉就像闻脚臭味一样,明知道很臭,但是抠完脚之后还是忍不住想去闻一下。
在最丑5强的评选中,获奖丑东西的title也甚是有趣:
淘宝点评称公主羽绒服能实现大家变身红毯巨星的梦想,即使冰天雪地,也能暖你片刻心房,只是这保暖和风度共存的羽绒服真的有公主会穿吗?
俗话说,手机壳是年轻人的第二张脸,但这浓眉大眼高鼻梁实在是有点不忍直视。 网友: 可以写实,但没必要这么写实。
本应在博物馆呆着的高冷文物一下子“掉落凡间”,这要想生活过得去,头上还得带点绿啊。
靠卖崽求生的小青蛙成为新晋“顶流”,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儿有了它的庇护也能化身社牛。
颁奖大会现场脑花帽设计师李瑶女士表示,“带脑子上班和恋爱脑,是生活中大家互相调侃的常用语,设计这款帽子的初衷,也是希望以此来自我解嘲”。 嗯,凡事带脑子,脑花帽子创意整挺好。
这些第一眼觉得很奇怪,第二眼开始上头,第三眼便沉沦无法自拔的丑东西原以为会遭到众人嫌弃,没想到不少人却被反向种草最后还入手了。
01/年轻人为何疯狂为“丑”买单?
在互联网语境下释意生长着的年轻人们,有着极强的自我认知和独特鲜明的个性,因为他们,国潮得以流行;因为他们,博物馆周边与时俱进,大放异彩;也是因为他们,审美开始走向多元化,他们不做流行的附和者,而是积极的引领潮流。在其个性化的驱动下,“美”的象限得以拉长,“丑”的定义也被拓宽。
彼时,大众认为“丑”是引起生理不适的,是不受欢迎的,如今“丑东西”多了一丝搞怪的属性,也有了一些“萌”的特质,所以才有了“丑萌”这一新词。而这样的“丑东西”正在成为年轻人生活的调味剂,与朋友分享“丑东西”也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社交货币,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活万里挑一,这样辣眼睛的丑东西,不仅丑的千奇百怪,也兼具有趣的内核,所以被反向种草也是意料之中了。
02/颠覆美 ≠ 审丑
有人认为丑东西是在颠覆美,崇尚“审丑”,是审美的倒退,其实不然,正如此次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丑东西大赛从来不是主张 “审丑”,而是向不拘一格的创意致敬,拥抱和守护各种形态的美丽。”
其实,当人们开始“审美疲劳”时,“丑”便成了“稀罕物”,这个年代,美已经不稀奇了,稀奇的是怎么才能丑出特色,毕竟相较于如今网红们千篇一律的博眼球,这些丑东西丑得还挺可爱的。同样,种草这样的丑东西实际也是一种“自嘲”的表现,和网上流传的“社畜”、“小丑竟是我自己”等热梗同理,网友们用这种自我调侃的形式诠释了即使生活让我们失去光,我们也要为自己创造色彩。
丑东西在豆瓣也有一个被命名「丑东西保护协会」的小组,组内有一句导语让人印象深刻:
从「丑东西大赛」成功举办三届来看,淘宝有意将此打造成特色IP,并通过此IP链接年轻人。 作为下饭的“电子榨菜”,丑出风格的“丑东西们”衍生出了海量的UGC内容,这样内容在不断裂变和口口相传中又产生了新的话题,从而在短时间内产生了巨大的声量。
从话题度上,丑东西大赛次次出圈不仅增加了品牌曝光,还通过反向种草拉动了站内的转化,这样以创意内容为导向的引流方式,很好的达成了品效的结合,也降低了企业投放的成本。
实际上“丑东西”在引导着大众去发现现囿于固有形态之外的美,为网友提供了情绪价值,去治愈不开心,从商业角度上,丑东西大赛或将成为一个「超级符号」,未来会发挥怎样的“钞能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平台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