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私域流量池”? 为什么现在都在聊私域流量这件事? 简单讲,就是因为互联网增长红利消失,流量越来越贵,大家没法靠拉新来增长了,被迫开始学习运营客户关系、提升单客价值。 那么,什么叫私域流量池呢? “私域”其实是“我的”的意思,讲的是随时随地免费触达。举个例子,你在淘宝直通车买了个流量进店购物,下次你要有效联络到这个用户其实很困难,发短信他不看,而再针对他打广告淘宝又要再收你一遍钱,这就是“公域”流量的问题。 反过来,如果这个客户加了你私人微信好友,在你被他拉黑之前,你是可以通过朋友圈、群聊和会话多种形态反复连接这个用户的,而且不花钱。这样的流量,我们就叫它私域流量。这样的流量攒多了,形成一个可以反复长期挖掘价值的流量池,就叫私域流量池。 大家现在去淘宝买东西,经常会在包裹里找到一张小卡片,上面有一个个人微信号要你加好友拿优惠之类的,这就是这个商家在有意识地往自己池子导流。 从1.0到2.0:从“流量”到“关系” 从“私域流量池”这个名字也可以看出来,最开始提出这个概念的人,还是把用户当做“流量”而不是“人”来看的。 既然是流量,那么基本原则就很清楚了,第一是尽可能搞大,第二就是尽可能变现。所以在最开始的阶段,很多公司都会控制几千上万微信号,每个微信号加几千人,一家公司就可以号称自己随时有能力触达数千万私域流量池用户。 而既然量这么大,自然也难以精准运营关系,大部分时候还是偏简单粗暴地丢广告和促销活动来直接转化用户。早期,很多用户并不把这些广告当广告,而是当做朋友推荐,所以效果还是不错的。 私域流量池1.0还是把用户当流量,工作重点是 “流量”和“转化”: 攒一个尽可能大的池子,反复用广告洗这批用户。开始时效果不错,但是很快就面临两个问题: 1. 用户并不傻,见多了广告之后也就明白这是个营销套路不转化了; 2. 因为要集中维护大的流量池,往往要用到一些“黑科技”,比如用底层框架来劫持微信的消息便于管理,这样就和微信形成了对抗关系,风险很高。 事实上,今年6月微信就把使用类似科技的公司基本上血洗了一遍,江湖传闻一夜之间3000万营销账号被封。 这里,社长给想做企业私域流量的小伙伴写了17条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01 在1.0打法搞得风风火火的同时,也有一批公司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在做私域流量池,社长管这种不同的打法叫2.0。这并不是一个高低或者先后的关系,私域流量池2.0最大的区别是把重点放在了“养”和“复购”上,把池子里每个用户都当宝贝,把和顾客的关系当做最重要的资产来运营。 孩子王,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刚刚听到最多的词就是“单客经济”和“关系资产”,而不是“流量”和“转化率”。每一个孩子王的优质用户和黑卡会员,都会被配备专属导购服务。这些导购都有职业育婴师执照,都会和用户发展长期的私人服务关系。 客人早上起床看到宝宝大便颜色不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发给自己的导购专家看看——如此长期信任关系下,推荐商品让用户复购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么。 02 另外有个案例,就是杭州的豪车毒。 你在他们家买了车之后,首先是收车时的惊喜,他会帮你内置好你喜欢的音乐,准备好应急的雨伞,甚至于在车子里备好加油卡和少量加油应急现金。 之后,你有任何问题,从帮忙接孩子放学,到代写情书,和他说一声都会帮你办。和每个顾客都形成的是长期关系,而买豪车的用户是有圈子的,用户口碑带来的新订单收益很快就把服务上的成本给覆盖了。 私域流量池2.0和1.0最大区别,就是把重心放在“养”和“复购”上。把用户不看做流量,而是看做活生生的人,和他们建立真实的关系,最终在真实关系基础上变现。 03 思路的转变,其实还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变化。 私域流量池1.0玩法,由于面对的用户量太大,一个客服要面对很多用户,为了提高运营效率,往往都是中心化管理,再匹配上各种IT效率工具。比如搞个大办公室,搞一套所谓“私域流量池”软件,招300个客服聊1000个微信之类的。 而到了2.0打法,因为重点在“好好运营关系”而不是“大规模高效率运营“,这样就使得企业不见得要硬拧巴搞个大私域流量池,而是可以把原有的销售资源用起来,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微信赋能工具,让他们每个人维护自己的“小池塘”。 像孩子王这样有门店的,就可以让门店导购和用户来真实连接;像卖大型机械的,就可以让自己销售团队和用户来聊;像培训教育机构,就可以让试听课老师和家长来聊……总部提供内容赋能、数据赋能和套路赋能就好。 “指数增长实验室”之前合作过的很多企业,其实做的都不是所谓“私域流量池”,而是用这个思考问题的角度来加强原有的销售团队。 04 做私域流量运营,不能一开始就想着 “榨光用户”,我们首先需要让利让惠于目标用户,吸引他们,获得好感,建立信任,甚至是倒贴也正常。 更重要的是通过精细化的运营管理和系统的转化闭环,获得后续的高转化、高裂变、高口碑、高复购,实现用户自动稳定增长。用户终生价值和传播推荐才是关键。 05 企业做私域流量,不要大刀阔斧的就完全、立马代替掉付费的公域流量,这不是英明神武,这就是傻!不要一个新模式被捧出来,就听别人说老模式已死,老玩法已经没用之类的话,这完全是装逼需要,再过几年十年,这些老模式都还在。 私域和公域流量应该是协同关系,替代掉一部分成本过高、效果一般的流量,而不是完全替代。你需要通过一些老的模式更快的获得流量,进而私有化运营。 06 私域流量的营销运营模式,大致就是通过洞察目标用户,找到用户关键需求进行针对性引流;然后对这些流量进行裂变,获得更多潜在用户;接着就是通过优质内容、客户服务、针对性产品获得转化,促进复购。 同时,通过激励手段和精细运营促进私域池内用户的传播和推荐。 07 私域流量是基于互联网诞生的一种新的营销模式,但这个模式不见得就有多新颖,或者说压根就不新颖,只是一个新名词。 它的本质玩法,很多人老早就在经营了,像很多理发店的会员玩法、酒店的高级VIP经营方式、很多小区卖菜小贩的客户思维,都做得非常好。 现在互联网上的私域流量只是大家在艰难的环境下,在大趋势下被逼出来的,只是把这种VIP客户运营模式结合了互联网理念和工具,做了一些改进。别指望模式新颖,而是要摸透本质。 08 很多人喜欢创造发明一些新概念、新词语,非要弄得神乎其神。私域流量这个名词其实不那么重要,做企业PPT方案的时候可以放上去撑撑场面,但是绝不要只是告诉老板这是个全新模式,就希望老板大力支持。 老板可能不知道这个新概念,但你简单介绍一下他肯定知道这是个什么本质。所以,重点是讲清楚你对目标用户的洞察、精细化运营的逻辑、运作的流程、闭环的营销机制以及所需资源。 09 做私域流量不要一股脑的把所有用户放在一起,都用同样的方式运营。我们需要对用户进行分层,划分出用户级别,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运营方式。 10 目前,微信生态下的私域运营是比较好的选择,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微信群、个人号等强关联载体的结合已经能满足绝大部分企业。 微信公众号用来做内容和部分服务中枢;个人号用来沉淀用户、加强关系、深度种草转化;微信群用来对用户分成管理,促进互动;小程序则可以嫁接产品,承载用户裂变。 11 私域流量的运营,信任很关键。在用户选择主产品之前,可以先提供非常低价的体验版产品,1元,9.9元都行,让用户从对内容的兴趣慢慢转变到对产品的信任,再基于后续的产品体验和服务,升级为对企业的信任,开始选择企业主产品。 12 我们需要主动去找那些忠诚度高,乐意参与的客户,把他们树立为标杆,让他们成为企业的KOC(关键意见顾客)。大家知道KOL是关键意见领袖,在某一领域拥有很大的流量和权威度,但是KOL少且贵,在影响用户转化上,也未必有KOC(关键意见顾客)效果好。 KOC更接近与普通用户,以一个普通用户的身份来为企业打call,更显真实感。而且KOC本来就是用户池里的一员,与其他人联系更为紧密,更能影响用户决策。 13 私域流量强调的是一种低成本营销方式,但低成本不是没成本,从获客到沉淀到激活,企业至少要更加做好吸粉、优质内容供给及精细化用户运营三个工作。 企业要做就该有要做的决心,至少内容创作和运营团队上需要有专人去做,私域流量池的建立比过去一次性转化的营销更费人力,而且短期内企业需要接受时间成本和资源成本的投入,坚持不下去一开始就别做了。 没有稳定优质的内容供给,你根本无法留住用户。而想要实现反复转化、自发传播、口碑推荐这个美好愿望,关键还是在你的服务和产品质量,用户又不是傻子。 14 要做就好好做,什么叫好好做?不是你一个人往前冲,当英雄!动车时代,光靠车头快没用,要整个动车集中发力。你得首先需要与领导和老板达成一致,每个板块需要的时间节点,可能遇见的问题都要沟通好。 别做一个月,就稀里糊涂的被叫停了,在企业如果没有各方面的支持,工作很难开展。 15 做私域流量,免不了需要做用户裂变,而吸引人的裂变海报肯定是传播中的核心。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就是主题明确、击中痛点、马上获益、简单易得、朋友推荐、信任背书、绝对优惠。 这年头每个人的时间都有限,眼睛也挑剔。所以,海报一定要多做几个版本,优化每个元素,先小范围测试出最好的版本,然后再推出也不迟。能用海报解决的事,何必多花钱。 16 在私域用户池增长的方式上,可以用邀人砍价、公众号/小程序助力、个人号助力、微信群任务、一元解锁、0元团购、攒码抽奖、集卡有礼、开红包、一分抽奖、推荐有礼等等。 不管方式是什么,有一条需要谨记:裂变不是打扰用户,更不是让用户去打扰他的朋友,这件事应该于用户有益,对他的朋友也有益。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社交形象,也需巩固。所以,任何一个裂变活动,都不要消耗用户已有的利益和社交形象,降低心理门槛。 17 很多私域流量玩法不是败在流量,而是败在用户的维系,换汤不换药。后端的用户维护是个精细化的活,甚至细化到你如果没见过,根本就想不到还可以这么细。 所以,多去看优质案例,花点钱付费进入别人的私域用户池也很有必要,看看别人在用户运营、转化、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是怎么设置、怎么引导、怎么串联的,看看别人的每个细节触点是怎么体现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高手取经。 总之,顺着大浪游泳,怎么都能游得更快一点。 而洞察用户需求、超预期的服务、有价值内容的输出、精细化用户分层用户、组织协调能力,依旧是私域流量的核心! 好了,以上就是社长给大家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