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密集看了些今年出版的书,推荐其中的两本。
一本浅浅推荐
一本重磅推荐
浅推荐:《幕后大脑2》
说实话,这本书有点超出我预期。
看《幕后大脑1》的时候,一度觉得比较失望。
但是《幕后大脑2》确实有点东西。
字里行间还是带有咨询公司一贯的夸张风格——对大策略的铺陈包装、『企业拯救者』的介入姿态等。但抛开这些,仍有一些有价值的内容。
比较推荐的章节是:
《体系制胜——一个案例说透超级品牌引擎的16字诀》 ,完整复盘一个toB品牌的操盘战略,从竞争市场的分析到营销全链路打通再到战略的执行复盘,如果也在做toB品牌营销,很值得看看。
《故事链——消费足球时代的品牌增长战略》 ,讲述为【认养一头牛】做品牌故事的策略方法。行文有点啰嗦,但方法论还是扎实的。
重推荐:《百胜营销法》
这本书的 作者是美国的Greg Cread和 Kenny Muench,中信出版社今年7月出版。
我觉得值得看的专业书籍,通常具备三个点:
意义的体系化架构和思路
明确甚至犀利的观点认知
关键通用问题的解决思路
这本书围绕R.E.D.的营销方法展开,当然,这个方法不是原创或者新方法,但全书的方法和逻辑围绕方法展开,有个书评说得很精准:
『看完以后的感受是,理论并不新鲜,重在清晰,可执行,R.E.D.不是一套理论或图表,而是可以落地的方法和技巧,更了解本地客户的当地团队,利用这些工具可以有效执行,大家在一个统一的蓝图上,各自因地制宜的推动战略,我想这是百胜即便在困难时期下,也能逆势发展的原因。』
什么叫R.E.D.?
指的是 R(relevance)相关性、E(ease)便利性和D(distinction)独特性
相关性主要说如何连接消费者和产品,本书提供了三个思路,建构文化相关性(人们购买产品,是因为产品能赋予他们身份,让他们觉得自己属于一个文化群体)、功能相关性(充分扩大产品使用场景是唤起用户需求的主要手段,也是销售增长的主要途径)、社会相关性(要让产品出现在日常对话中,如果人们都在讨论,那么他们自然就会觉得有必要购买)
便利性指的是容易受关注(吸精的秘诀在于引起情绪反应,这会让产品在用户心理扎根)、容易获得(低价和促销永远不是好策略,营销的撒手锏是让用户轻松购买)
独特性指的是1、独一无二(辨识度高于竞品);2、可拥有(重复可持续使用一个聪明的创意);3、一致性(在升级产品形象的时候,新风格要符合用户现有的记忆结构,才能继续加深情感联系)
全书围绕这个框架展开论述。有百胜集团的实操方法,也有其他行业的案例。
芋艿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一点在于:对一些营销圈里比较有争议的问题,作者有立场鲜明的判断和定论(建立在广泛实践和案例的基础上)。当然,这些观点是否完全成立,不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应有所甄别和辨证对待,但确实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思考路径。
举两个例子:
1、选择大众市场还是细分市场进行营销?
作者认为细分市场是一个陷阱,原因是:
(1)细分市场的人群看似明确,其实可能是一个伪命题,需求的变化多端难以细分定义。
『支持细分市场的营销人员会推荐两个方向中的一个,要么挑选1-2个细分市场,进行有针对性营销,要么针对每个群体策划不同的品牌活动。
从表面上看,细分市场很有道理。人类是不同质的,无论我们的人口统计学特质多么相似,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动机和欲望。而问题在于,虽然不同质,但也不是始终不变的。在现代社会节奏里,甚至变化飞快,个体的需求受到数百个不同变量的影响而变换,以迈尔斯布里格的性格测试为例,至少50%的人在5周后重复测试得到不同的结果。因此,有可能处心积虑做细分,反而让推荐的产品和目标人群毫不相干。』
(2)把品牌拆分,迎合细分人群,会消解品牌本身的独特性
『如果你打定主意,想同时满足四个目标人群的需求,就要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投放极具针对性广告。我们遇到过一些倾向数字化的营销人员往往喜欢这个方法。于是,你用四个迷你品牌来替代一个大品牌,每一个都有不同的调性。
然而,大品牌既拥有雄厚的渗透力,也拥有更高的顾客忠诚度,这意味着大品牌可以获得双重好处,即更广泛的影响力和更高的出现频率。如果把品牌切割成四个小品牌,每个品牌都针对不同的群体设计,带来不同的感受。这就浪费了大品牌带来的好处。
突然之间,你的品牌丧失特色、缺乏一致性,从而丧失最优秀、最重要的品牌资产——独特性。』
(3)本身可以用来占据大众市场的资源,只赢得一小部分人群
『如果想要细分,不妨先问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在我经营的品类里,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者是否真有很大区别,且一贯如此;我的品牌是否真的会因为对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而变得更强大,如果如此狭隘专注实现一个目标、满足一个需求,品牌是否真的能长久发展, 定位和细分带来的终极挑战是,最终实际覆盖范围低于预期。本来这些投入可以让品牌更具大众影响力,你却只用它赢得了小众消费者。 』
对此,芋艿的观点是,细分市场和精准碎片化分割品牌,确实会对覆盖和品牌一致性建构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影响企业大目标的规模增长的方式。 除非两种情况:第一、业务初期的切入点——通常是大赛道、小切口,从细分切入;第二、 成熟稳定品牌的拓展,保持品牌核心价值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延展产品线或者子品牌孵化获得新人群。
2、品牌应该换新还是守旧?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市场人、品牌人,貌似特别喜欢【品牌焕新】,用【焕新】来解决增长问题,恨不得年年换。上周芋艿举行了一个团队workshop,team里的同学就提出要做品牌焕新——可是我们品牌从创建发展才只有5年,还没成年呢。
对此,本书的观点还是一如既往尖锐明确。
『这样做往往是为了改变而改变,会稀释品牌个性。忽视消费者现有的记忆结构,为建立一种完全不同的品牌身份培养情感联系,这种做法很荒谬。』
『我们为新任CMO提出的第一条建议就是,深入研究资料,寻找现有的、独特的品牌资产;除非这个品牌从没有拥有过灵魂、故事或者任何与众不同的东西。下一步才是从头开始创建全新独特的优势资产』
书里还介绍了如何创造品牌资产的10种方法,不一一赘述了。
本书还有很多宝藏观点,比如针对精准营销的批判性看法。
如果精准营销对生意增长甚至起到负面作用,那什么才是有效的?作者认为『 我们认为广告和媒体至少有两个主要作用,一个是很多人心里建构记忆结构,另一个是转化,立即触发消费行为。对一个小部分消费者来说,一对一营销很好解决了后一种作用,可以只投入一小部分预算来做这件事 』——这和我自己的观点也很一致,即品牌和营销是两件事,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目标,而不是混为一谈。
不一一展开了,这本书 推荐给大家。
如家得宝公司创始人对本书的评价:【挑衅而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