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现代品牌理论之列,相较于对西方管理学及《定位》理论的承袭,或是对传统中国《孙子兵法》的借鉴,《保安的三个哲学问题》是唯一向下求索、向普众周遭和基层民生探寻终极答案的全新理论路径。它根植于究竟本质的佛法智慧,将技术和事务暂时放置一旁,彻底回归人心,直接解答人性,是完全而不变的正道理论,易懂易用。
在现实中,鄙人可能不是第一或唯一运用《保安的三个哲学问题》为纲领去思考和行动的,故而本篇理论照旧不强调原创名誉,任何人皆可运用或使其更加完善。该理论于2009年在鄙人脑内萌芽,于2019年重度应用于鄙人的在线即兴营销咨询课堂Slogan Factory,于2022年2月落笔成文。
综述:发心是一切品牌的唯一母体
[发心]是佛法智慧的原点,失去了[发心]就失去了佛法理论体系的灵魂,[发心]的注解是:当时你究竟是怎么想的?
一切果报皆可回溯发心,一切发心皆可预演果报;品牌计划的成败,即是一种果报;洞见发心,胜于洞见商机。
故而,成于发心的定位战略,无惧市场变化;成于发心的超级符号,无需东拼西凑。
发心是本质不变的那颗种子,只能被洞见,不能被创造;信仰种豆得豆的人可以做品牌,信仰种豆得瓜的人只能做生意。
商业的三个内在要素:创始人、企业、品牌
[创始人]以某个商业项目创立[企业]/公司,[品牌]则是这个企业经营的一个(可能性)结果,这是一个先后顺序。因此,研究品牌战略,首先要研究企业(及所属行业);研究企业,首先要研究创始人(成熟品牌则要研究现任及历代灵魂人物)。
这是一个纯粹的内部视角,我们看待创始人、企业和品牌三者之间的次序关系,一定要暂时撇开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等外部因素,更有利于我们去把握一个品牌最初始的种子。
有什么样的创始人,就会干出什么样的企业;有什么样的企业,就会经营出什么样的(可能性)品牌。
创始人的三个人格锚点: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是最具体的、最小的、最多元化的、最容易得到的;[世界观]是最浩大的、最懵懂的、最难解的、最不容易得到的;[人生观]是个体的、相对自主的、一般情况下是最后的、死之前或许有机会得到的。
故而我们尽量少谈三观,普通人是没有完整的三观的。假设一个足够幸运的普通人,他拥有健康和正确的价值观,随着不断地观世界,最后拥有了一份人生意义,何其幸运?
而对于一个企业的[创始人],则需要更实用主义地将三观(尤其是后二观)进行翻译:[价值观]我觉得什么是有价值的?[世界观]我觉得和我希望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人生观]我应该在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依次搞懂这三个问题,便可洞见创始人的[发心],将有利于把握创始人及其公司的基因、发展格局及生命轨迹,而众所周知,中国现代企业的历史太短,老板文化≈企业文化。
企业的三个核心文化:核心业务、企业使命、企业愿景
专注且精通[核心业务],熟知边界,不忘本,对企业的生存要务直接负责;核心业务创造核心价值,而核心价值源于价值观。
牢记而坚守[企业使命],熟知自身在社会(供需)关系中的角色象限,明晰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发展要务直接负责;企业使命源于人生观,这也是为什么企业要搞IP人格化,就是怕不清楚自己的使命,就是怕失去市场监督。
信仰并追寻[企业愿景],持续不断地努力(含创新),通过企业的经营行为让世界去接近理想的世界观;企业愿景即为战略蓝图,对企业的生命线(想象空间)直接负责。
企业文化是科学严谨的,尤其对创业公司来说,不要搞那么多看图说话、晦涩奇葩的企业文化墙,牢牢抓紧这三个核心文化,强身健体,逐步完善。这三个核心文化,也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及其创造力、凝聚力和敬业精神。
保安的三个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保安的三个哲学问题]巧妙地贯通了创始人的三观与企业的三个核心文化,它这样解释品牌:如果把创始人比作是父亲,把企业比作是母亲,品牌就是创始人和企业的亲生孩子,应运而生、顺理成章。
[我是谁]“我”用核心价值观锁定企业的核心业务,对公司形成准确的资源计划和行动方针,对公众形成品牌的第一印象。“我”是实体机器还是平台池子,是技术驱动还是市场导向,一目了然。
[我从哪里来]时势即为出生环境,“我”将企业的核心业务,结合市场需求(洞察),找准市场机会(定位),明确企业使命,形成核心竞争力,继而为怎样的用户,生产怎样的产品,提供怎样的服务,就豁然开朗地,形成品牌的经营行为。
[要到哪里去]任何创业行为都是一个先付出再获得的过程,在这个艰苦跋涉的过程中,“我”为外部的用户、内部的员工提供一份信仰来支撑;企业愿景就成了品牌忠诚度、美誉度的支点。
翻译:用户知道你是谁,清楚你在干什么,还对你有所期待,你就是品牌。
反过来说,请大师搞一套神乎其技的VI,找咨询公司整一套见缝插针的产品定位,不等于品牌;正过来说,品牌是一个企业亲自、持续经营的(可能性)结果,故而品牌战略公司一定要提供陪伴式服务。
基础理论,恕未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