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发展从0到1的时候最难,而从1到10就简单得多,但从10到100又是一道关,等过了100,后面都将成为顺理成章。所以,企业在发展期要关心如何突破1或者10。
作为一个品牌策划者,从来不能仅仅局限于产品和品牌本身。除了产品思维,也要不断提升投资思维,从资本角度,商业逻辑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资本在考察项目时,重点会关注商业模式、盈利模型。
从企业发展来讲,从0到1,这个时期验证的就是盈利模型,验证的环节很多,比如团队、产品、用户定位、服务等,多数初创企业死在这个这个阶段。
而突破1后,模型被验证有效,于是从1到10就是简单的复制盈利模型了,相对来讲比较容易。从10到100必须有营销推广的介入,再好的产品没有营销推广这个助推器,只能是一个小众的受欢迎品牌,想成为知名品牌我们要思考一件事情:如何引爆。
我们需要一个引爆点,它能让一个品牌短时间内从藉藉无名到全民拥趸,这个点在哪里。引爆点要素有两个,人和产品。人就是目标用户,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用户分为以下几类:传播者、内行、忠实用户、泛用户、边缘用户。
那么这些用户,我们对其分级的标准是什么?是他们对品牌的粘性强弱值。也就是他们愿意进行自觉为品牌传播的那个阈值。大体来讲,忠实用户对品牌的粘性要大于边缘用户,内行也大于忠实用户。阈值越高,它自觉推广的意愿就越低。因此,传播者是品牌最喜欢的群体,而边缘用户就是品牌需要争取的那类。
我来举一个例子:最近,华为鸿蒙系统新品发布会官宣,正式公布可以覆盖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鸿蒙操作系统。那么传播者、内行、忠实用户看到这个消息都会主动去传播,而泛用户就不会去传播,边缘用户更不会关心。这5类群体对华为来讲是完全不同的类型。那么,品牌要制造引爆点的目的,就是让泛用户和边缘用户进入另外3类行列。
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引爆点
设计引爆点的原理之一是设计足够高的传播阈值。通观整个互联网传播套路和规律,你会发现,颜值即正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那些颜值高的产品更容易被传播。
那些网红产品一般都重视颜值,无论是使用物品,还是餐饮打卡地,往往因为颜值高,会让人在初始时间忽略产品本身。你看那些网红打卡餐饮店,就餐者排几个小时队,期间干嘛?拍照发圈。好不容易就坐了,又干嘛?继续拍照发圈。忙活了半天,请问食物好不好吃?你多虑了,忙完开吃,菜品都凉了,还能有多好吃。但这个还重要么?不重要了,镜头下,依靠颜值,餐馆已经成功收获一波眼球。至于后续有没有重复消费,在不断新来的客流面前,他们并不考虑。
这也是网红店寿命短的原因,因流量吸引,因产品而废弃。这套模式值得走网红模式的商家反思。
但是,毫无疑问,颜值高是第一道关卡。小红书为什么成功出世,因为它依赖的是精致女生居多,她们喜欢好看的事物,传播阈值很简单:颜值高就可以。所以,在小红书,你的照片一定要拍的美美的,INS风是最受欢迎的风格,逼格可以满满加持。比如下面这款伴手礼,通过包装颜值在小红书获得不错的阅读率。
但是,如果产品主打男性用户,高颜值有用么?当然有用,从早年的索尼到今天的苹果,宅男和程序员们,从没有丢弃对高颜值产品的偏爱,哪有不喜欢好看的呢?当然,和女性用户相比,他们除了接受高颜值的诱惑,同时还多一个关心的坐标,那就是性能参数。而女生就简单很多,只要美就足以动心。
设计引爆点除了要最求高颜值,要好上加好,我们需要争取让边缘用户加入到传播行列。
要如何做呢?单靠颜值是不行的。接下来不妨从文化和逼格上入手,所谓好看的脸蛋好找,有趣的灵魂难寻。高颜值的产品不少,但有文化和逼格的高颜值产品就没那么多了。
以快消品为例,比如辣条。这种低价的东西,几乎很少人吃个辣条还发朋友圈吧?之所以分享,是因为心理上有炫耀感,但低价格的东西是不值得分享的。但如果低价的东西看上去不低价,最重要的还有趣,那就要分享了,这时候分享的动机不是显示财力,而是表现品味。换了一个炫耀的理由。
我们来看,2016年,卫龙在iPhone7发布会的当天推出了辣条新品“Hotstrip 7”,并同时对淘宝店铺页面进行了改版,满满的苹果风,随后传出同样苹果风的线下旗舰店铺开设,一时间引发各路网友疯狂讨论,而苹果风的形象设计,瞬间让卫龙一下子从垃圾食品店变成了高大上的轻奢休闲食品品牌。
这波操作看似歪门邪道,实则用心经营品牌形象,它是蹭苹果的热度,但做到了颠覆人们传统认知的辣条形象,别出心裁的破圈。一战成名,奠定今天品牌地位。这就是一次成功的引爆。
引爆低阈值用户其实没那么难,但如果要影响边缘用户,那引爆点的设计难度就不低了,仅仅依靠设计,还不能保证起到作用。那,我们是否可以让设计本很有点不一样呢?比如,设计策略本身。
跨界联名目前是品牌营销推广的灵丹妙药,借力借势联合发声,造就了不少经典案例,有的品牌因此引爆,或山鸡变凤凰,或焕发新生;有的品牌启发了慧根,开拓了疆土,突然发现世界比想象更精彩。
比如,2018年9月,大白兔与美妆品牌美加净合作推出了润唇膏,第一批上线920支,售价为78元两支,上线后1秒售罄。2019年5月,大白兔联名乐町在上海世博创意秀场举办新品发布会,白兔形象印于服装正面;之后还有大白兔与快乐柠檬合作正版大白兔奶茶店,在上海凯德晶萃广场搭建了为期2个月的快闪门店,提供6种口味奶茶;2019年7月,大白兔联手光明乳业推出“大白兔奶糖味牛奶”。
大白兔本是一个过气老牌,但跨界合作的设计策略引爆了市场,焕发了新生。用户逻辑是这样的:大白兔原先包装再怎么变,再好看也是一颗奶糖,有啥值得分享炫耀的?但跨界之后,用户会觉得:哇,居然可以这样。惊诧和新鲜感回来了,于是就引爆品牌传播。
这里,那些边缘用户(没有吃糖习惯的用户),泛用户(知道这个老品牌)可能因此重新关注到这个老品牌,品牌的新鲜感覆盖了陈旧的认知,这是引爆消费群体的逻辑。
我们可以发现规律,传播阈值跟马斯洛需求的层次是成正比的,越能满足用户的更高层需求,传播阈值越高,越容易被分享。
马斯洛需求的顶层是自我实现,小米雷军当年发展大量米粉,通过米粉参与产品的开发,你提意见,我改产品。深入参与,让用户产生自我实现的价值感。很容易从内行升级为传播者,当这类人越来越多,品牌获得“自来水”就顺理成章了。
把控引爆点,设计引爆点没有固定的方法,但我们只要多注意不同层级用户的传播阈值。从人性根本出发,人性是什么?比如:贪婪、懒惰、恐惧、嫉妒、好色、窥探...商业特点是,只有负面人性才更有效:正能量都是大道理,消费者听不进。“成功人士的标志”远没有“不学编程,你的孩子将来只能去搬砖”来的有效。
激发人性的真实面,并不代表一定要从阴暗面入手,而是想说明这更能激发反应。我们回想那些成功被引爆的产品或事件:微信用发红包方式一夜之间抢夺走支付宝大量用户(参与乐趣和贪小便宜);喜茶们发展初期雇人排队的名场面(好奇和窥探);今天大量线上教育海量广告以免费听课吸引大众(贪婪和好奇)........
最后,我想说:营销可以制造引爆,但实现复购还是得回归产品和体验,始终不要忘了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