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双冠王杨倩的甜宠比心,让秃头网友DNA动了的侯志慧的发量,又A又飒的女子重剑冠军孙一文,为中国篮球项目捧回奖牌的“人间扳手”杨舒予,可爱萌新的跳水冠军张家齐,莎气藤藤的孙颖莎,还有羽毛球女双的凡尘组合国粹C++语言输出......
随着东京奥运会开启赛程,中国奥运运动员也实力霸榜热搜,成为绝对的顶流。
对于一些无端指责,社交平台也纷纷出台规则,将奥运明星很好地保护了起来。这也是随着对国家整体实力的感知提升,大众不再对奖牌榜排名有执念,转而关注点更聚焦于运动员本人,奥运明星的社交账号也被“攻陷”,运动员同款美甲、发夹和项链成为热销单品,中国运动员同款口罩也被卖疯,正品口罩厂家站出来做声明,提醒消费者远离山寨,像杨倩和白敬亭也来了一场艺人明星和奥运冠军的“双向追星”。
在双奥会相隔一年的“体育大年”氛围下,有颜值、有实力、有个性的奥运新星们,或许会成为下一个时代的顶流。
回顾过往顶流发展史,分别走过了基于电视媒体、视频流媒体和社交媒体为代表的传播大环境。
2004年,当时作为《超级男声》的姊妹赛事,《超级女声》第一次登上了湖南卫视的舞台,次年《想唱就唱》的主题曲传遍大街小巷,李宇春拿下冠军,带动了一波中性审美潮,那是2G网络下的顶流,也是地方卫视的黄金时刻。
2010年前后,电视台依旧掌握着绝对话语权,当时兴起经典影视剧IP改编的热潮,李少红执导的新版《红楼梦》上映于这个阶段,虽口碑扑街,但造星能力很强,诸如杨洋、李沁等主演阵容收割了不少注意力。
紧随经典影视剧之后的,是宫斗剧和玄幻剧IP的兴起,爱奇艺、优酷出品和腾讯视频平台崛起,在IP改编、制作和发行上重新分得话语权。
2013年,基于用户主动订阅制的微博,逐步替代主流电视台,成为娱乐明星的宣发阵地,明星和流量由此捆绑得越来越深,无论是从宫斗剧走出来的80后“四小花旦”,2014年韩流退潮后两开花的“归国四子”,还是2018年兴起的养成式练习生代表......
顶流,成为“流量明星”在商业上的最高赞誉。
随之而来的是代言费的水涨船高,而每个想做年轻化的品牌,都想蹭一蹭顶流,流量明星打法也不断内卷。正如某酒类品牌为了突破地域限制,启用了数位顶流明星代言,并为之投入数倍的营销预算,这直接体现在企业财报中,2021半年报显示其成为该品类上市企业中,唯一没能实现盈利的企业。
成也流量,败也流量,相较于代言费用和营销推广投入,“塌房事件”不断上演,对品牌的伤害更大。
此外,流量明星相关影视剧、综艺节目收视率缩水,单纯靠流量艺人带动粉丝经济的方式,逐渐式微。
而在另一面,2016年央媒大力推行“主流网红”——以元气和正能量圈粉,讲“颜值”,更讲价值,王冰冰、朱广权、尼格买提和撒贝宁等央视网红有了新舆论的影响力。
而随着东京奥运会的推进,“主流网红”将扩容一大批“正能量”的运动明星:
①有颜值,有料,有性格
颜值,是第一社交生产力。
这一届奥运选手在赛事开始前,就已经因颜值出圈,除了前面所提及的运动员,还有“衣品+颜值”双在线的艺术体操选手刘鑫,中国国家女子水球队队长熊敦瀚,中国空手道选手龚莉,200米混合泳冠军汪顺等。
图/男子200米混合泳冠军汪顺
出圈的奥运明星,本身出道即有作品,是有料的,无论是站上奥运舞台,还是拿得奖牌,社会主流舆论都倾向于认可他们,而非苛责于金牌榜,这也符合主流网红有关“有实力+正能量”的定义,相较于部分过于激进的饭圈文化,为奥运明星打call更符合公众的价值观。
有性格,有内容,是制造话题的能力。
相较于过往,奥运明星成名后再造人设,这一届奥运明星更具有个性化,面对镜头,他们在国际赛事舞台上,也能从容地展示自己真实的一面,例如张家齐夺冠后表示想要一个芭比娃娃;作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霸,杨倩被网友实名羡慕,感慨道——这才是最强社会实践;孙一文夺冠后粉丝留言道,原来我关注的美妆博主是奥运冠军,其拍摄的杂志照片也被各种路转粉。
②社交媒体承接流量
在人均“双微一抖一快手”的社交环境下,奥运明星早已开通个人社交账号,也会不定期“营业”,例如孙一文的抖音账号关注量已破百万,其中“国服最强剑客”的内容点赞量已破80万,杨倩微博关注量达到230万,孙颖莎与伊藤美诚的对决在两天时间里,持续霸榜热搜。
在奥运相关话题讨论最高峰时期,奥运明星通过个人社交账号承接住这一波流量,过往沉淀的内容也让粉丝“考古”,有利于加深认知。
③Z世代年龄层的沟通语境
这一届奥运会涌现了很多Z世代运动员,尤其是00后的表现引发一波关注。而对于品牌而言,这也是年轻化聚焦的主要年龄层,同龄人更能放大传播效应。此处,不同于流量明星的饭圈文化,容易引来饭圈对立情绪的情况,大众对于体育明星的认知大多是正面的,没有文化圈层的对立,主流媒体、平台也会引导大众“保护”奥运明星,例如王璐瑶预赛失利后,社交平台及时出台规则,抵制网络暴力。
此外,在“躺平”成为一种自嘲的当下,Z世代运动员也传达了一种,用实际行动拒绝躺平的价值观,央视和主流媒体的持续报道,也会不断加深正向价值观的印象。
正如很多主打健康、安全的产品都会倾向于找奥运明星代言,例如奶粉、瓶装水和果汁品牌,除了看中明星带来的流量效应外,还有奥运明星传递出的正能量、健康的理念。奥运明星所在的赛事与品类有天然的关联性,它有天然的垂类属性,这些都是品牌的机会。
除了“人和”之外,奥运明星也会在“天时”和“地利”的基础上,在未来几年迎来极大关注度。
例如,本次东京奥运赛事结束后,奥运明星回国后会引发二次传播,以及随之而来的北京冬奥会,会进一度提升国民的体育热情,例如入中国籍的00后自由式滑雪世界冠军谷爱凌,已然成为新的“顶流偶像”,也必将在北京冬奥会上迎来高光时刻;而后是2024年巴黎奥运会,四年三奥,奥运明星的关注度会持续提升,本届年轻的奥运明星,大概率会出现在下届奥运会的赛场中,这也是影响力的持续。
正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烘托出的体育氛围,很多运动员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奥运明星的传播长尾效应,也会延续下去。
流量,同样也具有两面性,相较于传播效应,运动明星代言同样有着对应的问题,其中经常被提及的便是,将赛事成绩下滑归咎于商业代言。
当奥运明星能持续保持很好的状态时,这并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然而,运动员赛事成绩的起伏是正常现象,当大众感知到运动员过多地投入到综艺、代言等活动时,就会关联两者,经常会引发负面舆论,奥运明星也会变得谨慎。
因为,在大众的认知中,赛事表现和商业是矛盾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奥运明星的个人价值让位于集体价值,和商业几乎是绝缘的。体育明星在商业意识上的觉醒,是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伏明霞开了个人商业代言的先河,并于2001年为安利纽崔莱拍摄了第一条商业广告。
图/伏明霞拍摄商业广告片段
二十多年的体育经济发展中,运动员与商业活动和综艺节目贴得太紧,依旧会被看做“不干正事儿”,大多奥运明星的代言互动方面,表现也并不好。
但奥运明星的商业价值,需要很高的曝光量,而高曝光量关联的赛事成绩,正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正如美国很多体育明星,都会建立起“成绩”和“商业”的正向循环,目前国内奥运明星和商业是“割裂”的。
此外,不同于部分国外运动员出于自身爱好,自费去准备和参与体育赛事,政府并不会提供多少训练资金,因此他们会很自由地组建经纪团队,参与到商业活动中。中国的奥运明星基本是由国家培养的,从训练、比赛、出国集训到教练聘请、场租等都是政府出资。
因此,大多数奥运明星归属于所在主管部门管理,商业活动也不例外,这无疑也需要去平衡个中关系。
从商业影响力角度来说,一个在顶级赛事舞台证明了自己的奥运明星,自然会有广泛的公众认知率,以及足够深的市场渗透力,其个人商业价值也会显现出来。
正如华南师范大学谭建湘教授所言:一放开就乱,这很多是基于部门利益,我坚决赞同运动员开发个人商业代言市场,这里面有一个很朴素的逻辑,运动员成绩越好,商业价值就越大。
以直播带货为例,为维持头部带货主播李佳琦的日常运营,美ONE为其配备了三百多人的团队,其中产品检测部门员工均为研究生学历。相比之下,奥运明星背后的团队,无论是人数还是专业性都显得稀缺。
反而像退役后的奥运明星,在商业转型上更为成功,例如张继科转投经纪公司“灿亮柒号”后,开始接触综艺和直播带货,而这家经纪公司幕后操盘手是田亮和叶一茜;惠若琪退役后签约了“壹心娱乐”,也就是杨天真坐镇的经纪公司,进而在退役后拥有了比过往更多的商业资源和曝光机会。在役运动员中,在平昌冬奥会大放异彩的武大靖,也签约了一家娱乐化的经纪公司“盛夏星空”......
体育大年揭开了属于奥运明星的顶流时代,也将推动商业代言模式的创新。商业和竞技体育的集合,既能让品牌享受到直男经济和饭圈经济的红利,同时也能尽快破除外界的固化印象,走向更为开放的商业化之路。